【精选3份合集】2017-2018年太原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适应性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是带表外卡规,用于测量精密机械的外径、外沟槽、厚度等,它的分度值和此时的示数分别为
A.10mm、1.65mm
B.0.05mm、1.65mm
C.10mm、0.05mm
D.0.05mm、1.6mm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0.05mm,此时的示数是1.65mm,故选B。
2.有三把刻度尺,它们的分度值分别为1mm,1cm,1dm,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则()A.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最好
B.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最好
C.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最好
D.要根据测量要求来选择刻度尺
【答案】D
【详解】刻度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要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对于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的要求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进行选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
【答案】C
【详解】因为每个人发声的特点都不同,即音色不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不同人的说话,所以“声纹”记录的是主人的音色,故选C。
4.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答案】D
【详解】甲同学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西行走;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甲同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甲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走.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的关系,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5.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D
【详解】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应选D.
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详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7.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
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答案】A
【详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 8.对下列加点古诗词中有关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光的反射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光的色散
D.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详解】A.“掬水月在手--手中月”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B.潭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故错误;
C.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正确;
D.天在清溪底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即天为景物以水面为平面镜成像在水中,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错误。
9.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相随
【答案】C
【解析】凿壁借光、一叶障目、形影相随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答案选C.
10.在购买乒乓球时,小月首先将几个乒乓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落下,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最后选择购买弹起较高的乒乓球。
小月这样做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交流与合作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答案】D
【详解】通过“小月首先将几个乒乓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落下,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最后选择购买弹起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D。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有关.
【答案】运动状态作用点
【详解】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2.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
张强同学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他在距离平面镜前5m处向平面镜走近3m的过程中,张强在平面镜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虚;不变。
【详解】[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2]平面镜成像,像与物永远大小相等,即使人离平面镜变近,也相等,人在视觉上感觉的像变大,但事实上像的大小没变。
13.同学们在考场里,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试科目:XX;考试时间:XX”等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_反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反射现象引起的。
【答案】漫镜面
【详解】[1]学生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本堂考试科目:XX考试时间:XX”等提示语,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而引起的。
14.中考英语听力时,为了让同学们顺利答题:
A.老师关窗户是从_____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B.老师关电风扇是从_____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C.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择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答案】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产生不能
【详解】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1]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来控制噪声的影响,主要是阻断噪声传播;
[2]关电风扇是从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影响,主要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3]同学们正在听听力答题,不能选择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来控制噪声的影响,否则就没法答题了。
15.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的________现象,然后钨蒸汽又在灯泡壁上产生________现象的缘故,(填物态变化名称)后面此过程是______(填“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升华凝华放热
【详解】[1][2][3]钨丝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变成了钨的蒸气,是升华现象;钨蒸气在灯泡壁上遇冷凝华为钨,附着在灯泡壁上,凝华放热。
16.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孕妇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
B超是利用_______波进行工作的,这种波能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可以传递_______。
【答案】超声波能量
【详解】[1]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2]这种波可以进行人体碎石,说明它具有能量。
17.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图.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丁
【详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丁温度计的使用是正确的.
18.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_____现象。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_____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
【答案】液化凝华凝固放热
【详解】[1]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
[2]“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
[3]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固时放热,可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莱不致冻坏。
19.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的两端必须有_________,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
_________。
【答案】电压电压
【详解】[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要产生电流,电路的两端必须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____)
【答案】
【详解】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a、b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
【答案】
【详解】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对方和焦点;如图:
四、实验题
22.请从音叉和小锤、细线连接的乒乓球、铁架台、装满水的烧杯中选用合适的器材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
【答案】详见解析详见解析详见解析
【详解】(1)[1]操作方法:用细线拴住乒乓球,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小锤轻敲音叉,将音叉贴近乒乓球;
(2)[2]实验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3)[3]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3.王小萌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 ℃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第6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度应为_____℃;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图(选填“C”或“D”)。
【答案】B 68 99 D
【详解】(1)[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位置B;
(2)[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示数是68℃;
(3)①[3]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的温度也是99℃;
②[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五、计算题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
【答案】C
【详解】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学生步行的速度一般约为5m/s
B.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学生考试用的2B铅笔的长约为18cm
【答案】D
【详解】A.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学生考试用的2B铅笔的长略大于此数值,约为18c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以下选项中估算正确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质量为200kg B.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
C.一个鸡蛋受到重力为10N D.八年级物理教课书的重力为15N
【答案】B
【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A错误;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正确;
C.一个鸡蛋受到重力约为
3
==⨯⨯=
G mg-
5010kg10N/kg0.5N
C错误;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其重力约为
-3
==⨯⨯=
20010kg10N/kg2N
G mg
D错误。
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