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西县格坡洛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维西县格坡洛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李强;李兴涛;彭明兴;刘德利;那正清
【摘要】Gepoluo antimony deposit is a hydrothermal type antimony deposit related to granite porphyry in the southwes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Its ore bodies are found out in the compression shear fault and fracture zone near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ontact zone of Ananduotang granite porphyry of Himalayanian phase,which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fault structure.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tectonic research,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are four stages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mining area.Those faults have different ore-controlling features as follows.NNW Pantiange deep fault located in the eastern mining area is the boundary controlling faults of Ananduotang granite porphyry,and is the first-stage active faults as one of the ore-storage structures.The NE faults,mainly developed in Ananduotang granite porphyry,are the secondstage active faults and are one of the main ore-storage structures.The NW faults of the third-stage are the main ore-leading structures and ore-storage structures.The EW faults which are cutting the NW and NE faults are the latest active ones of ore broken structures.%格坡洛锑矿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型锑矿床,矿体产于喜马拉雅期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经野外地质调查及构造研究认为,矿区存在四期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控矿特点:NNW向的攀天阁深大断裂位于矿区东部,是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的边界断裂,是最早活动断裂,为矿区容矿构造之一;第二期活动断裂为NE向断裂,主体发育于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内,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NW向断
裂为第三期断裂,是矿区主要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近EW向断裂切割了NW、NE 向断裂,为最晚期活动的破矿构造.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7(031)001
【总页数】5页(P35-39)
【关键词】格坡落锑矿;热液型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云南维西
【作者】李强;李兴涛;彭明兴;刘德利;那正清
【作者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66
格坡洛锑矿床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城城北西约21km处,是一个中等规模锑矿床。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丽江专区地质队、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宏昆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详查,大致查明了矿区的控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1-2]。
由于研究区地处三江造山带,构造复杂、且经过多期活动,构造控矿规律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测量、详细坑道编录、钻探验证和构造观察,研究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重点分析了矿区主要断裂力学性质、划分了构造活动期次,讨论了构造控矿特点,为矿山的生产开拓及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羌塘—三江造山系、昌都—兰坪—思茅地块、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攀天格同碰撞火山弧[3-4]。
矿区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
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5-7],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着格坡洛锑矿、石门多锑矿、
腊八山铜矿等大、中、小型锑矿、铜矿床(点)20余个。
地层从泥盆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其中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主要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矿区中部主要出露侏罗系陆相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矿区西部出露二叠系浅变质千枚岩、板岩、片岩等。
其余地层零星出露(图1)。
岩浆岩主要有印支期吉岔辉长岩体、喜山期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等。
区内发育近SN向的三条深大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康普断裂、叶枝—雪龙山断裂、秋多—鲁甸断裂,其中秋多—鲁甸断裂和叶枝—雪龙山断裂是江达—维西陆缘弧
的东、西分界断裂[7]。
NNW向派生次级断裂主要有油洛断裂、望香台断裂、四
十驮断裂、塘上村断裂、攀天阁断裂等,多为陡倾斜逆冲断裂。
2.1 地层
矿区出露上三叠统石钟山组一段(T3s1)、二段(T3s2)和三段(T3s3)(图2)。
石钟山
组一段位于攀天阁大断裂东侧,岩性为浅灰色岩屑砂砾岩、砂岩夹紫红色砾岩,局部夹泥质灰岩、角砾状灰岩透镜体。
出露厚度100~2000m。
地层总体走向310°~330°,倾向NE,倾角30°~55°。
与喜山期阿南多塘花岗斑岩接触部位见
零星锑矿化。
二段上部为砂岩、泥岩夹灰岩;下部为灰色灰岩、泥质灰岩夹泥岩、砂岩透镜体。
层间破碎带中见锑矿化。
出露厚度大于600m。
三段为浅灰色石英砂岩、泥质灰岩夹泥岩。
厚度200~300m。
含丰富的瓣鳃类、腕足类、腹足类、有孔虫及植物化石。
2.2 岩浆岩
主要发育喜山期阿南多塘花岗斑岩,局部见辉绿岩脉、墙岩。
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
位于叶枝—雪龙山断裂与攀天阁断裂的挟持部位,呈椭圆状沿攀天阁断裂侵入
T3s1中,出露面积约5km2。
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以石英为主,约占12%左右,其次为钾长石(部分绢云母化),约占10%,斜长石斑晶约占3%;石英斑晶粒径一般为1~3mm,在岩体中心部位粒径普遍大于5mm;钾长石斑晶粒径一般为1~2mm,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基质以长英质为主,约占75%,具霏细、微嵌晶结构。
2.3 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NW向攀天阁大断裂以及NW、NE向断裂、近EW 向断裂。
其中NW、NE向两组断裂最发育,是矿区的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
3.1 矿体特征
已探明46个矿(化)体,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囊状分布于NW、NE向断裂
带内,部分分布于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与T3s1的接触带。
矿区共圈定5个锑矿化带和1个金矿化体,其中L9是主要矿化带,由L9-1,L9-2和L9-3三个矿体组成,矿体呈脉状沿NNE向袜底西断裂展布,NW倾向,NE向侧伏,储量占矿区50%以上(表1)。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以辉锑矿、脆硫锑矿为主,次为锑华、方铅矿、孔雀石、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石英次之。
矿石结构为它形、半自形细—粗粒结构,矿石构造有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和浸
染状构造。
3.3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发育,有碳酸盐化、硅化、青磐岩化等。
其中锑矿化与碳酸盐化密切相关,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方解石脉中。
4.1 主要断裂力学性质
攀天阁断裂:出露于矿区东部,为区域性深大断裂叶枝—雪龙山断裂的次级构造,是矿区规模最大的断裂,在矿区出露长约1800m,宽15~40m。
该断裂走向
NW 5°~30°,倾向SW,倾角45°~60°。
断裂面光滑,波状起伏,断层性质为多期活动压扭性断裂。
断裂带内岩石破碎,主要由碎粒岩组成,局部发育有灰白色断层泥。
断裂破碎带中发育辉锑矿化石英脉及方解石脉。
NW向断裂:主要有格坡洛北山断裂、格坡洛断裂及其派生的F5、F6断裂、格坡洛西山断裂组成,均为左行压扭性断层,断裂带内发育碎粒岩、断层泥,见辉锑矿化方解石脉和透镜体分布。
格坡洛断裂(F2):走向为310°~330°,倾向NE,倾角50°~65°,出露长约
1600m,宽约5~35m。
南东端切割了攀天阁大断裂,延入T3s1中。
断裂带内发育构造碎裂岩、碎粒岩和灰黑色断层泥,断面上可见镜面、擦痕,断裂构造带有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侵入。
断层北东盘斜冲,南西盘下降,为左行压扭性断裂。
格坡洛西山断裂(F3):为格坡洛断裂的次级断裂,发育于阿南多塘花岗斑岩内部。
断层走向为280°~300°,倾向SW,倾角65°~80°,局部产状变为10°~
15°∠70°~85°,出露长约1000m,宽约0.5~4m。
断带内岩石极为破碎,主要
由碎粒岩和灰白色断层泥组成,局部可见少量灰黑色断层泥,断裂构造带中有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侵入。
断层南西盘上冲,北东盘下降,属左行压扭性断层。
格坡洛北山断裂(F7):走向为320°,倾向NE,倾角50°~65°,出露长约250m,宽约3~6m。
断带内岩石破碎,构造挤压特征明显,带内主要由构造碎裂岩、灰
白色断层泥组成,沿断裂构造带中有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侵入。
为压扭性质断层。
NE向断裂:主要有袜底些断裂和阿南多塘断裂。
袜底些断裂(F12)出露于矿区东北部,主体发育于花岗斑岩体内,地表长约1100m,宽约0.8~3m。
该断层走向为50°~65°,倾向NW,倾角60°~75°,断带内主要由碎粒岩组成,局部发育有灰白色断层泥,断面上可见镜面、擦痕,断层北西盘上冲,南东盘下降,为逆断层。
阿南多塘断裂(F9):为花岗斑岩内部断裂,出露于矿区西南阿南多塘一带,出露长约1500m,宽约1~3m。
断层走向为55°~62°,倾向NW,倾角65°~75°。
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近EW向断裂:主要有F10、F11、F14三条,该组断裂发育于花岗斑岩内部,为一序列雁列状右行压扭性断层,断层走向75°~85°,倾向NW,倾角大于70°,断裂沿走向延伸较短,长约500~600m,宽0.5~1.5 m。
断裂带发育构造角砾岩。
4.2 断裂活动期次划分
根据断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将矿区断裂分为四期活动:NNW向攀天阁断裂是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的边界断裂,是矿区最早活动的断裂,它总体上控制了矿区岩浆活动及岩体的空间分布;NE向断裂主体发育于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内,其中袜底些断裂向东被攀天阁断裂所限,断裂活动时间晚于攀天阁断裂;NW向断裂切割了攀天阁断裂和NE向袜底些断裂,为第三期活动断裂;矿区最晚活动断裂近EW 向延伸,切割了NE、NW向断裂和矿体,具破矿特点。
4.3 断裂控矿特点
攀天阁断裂是叶枝—雪龙山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规模大,局部含矿。
L43矿体群产于攀天阁断裂与格坡落断裂交汇处的攀天阁断裂带内,呈透镜体状产出,长130m左右,沿倾向延长不超过60m。
该矿体群位于格坡落断裂下盘,推测成矿流体沿格坡落断裂流动,在断裂交汇处注入攀天阁断裂中形成矿体。
攀天阁断裂是矿区的容矿构造之一。
NE向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主要发育有袜底些断裂和阿南多塘断裂。
袜底些断裂控制了L9锑矿带,该矿带沿NE向袜底些断裂展布,被格坡洛断裂、F4断裂、格坡洛西山断裂和格坡洛北山断裂切割成L9-1、L9-2、L9-3三个锑矿体。
三个矿体均产于袜底些断裂与NW向断裂交汇处的袜底些断裂内。
在断裂交汇处锑矿化强,远离交汇处矿化减弱。
推测成矿热液来自NW向断裂,在断裂交
汇处从NW向断裂下盘注入NE向断裂成矿。
L9-1、L9-2、L9-3三个锑矿体的侧伏向为NE向,与NW向断裂倾向一致(图3),因此NW断裂是上述矿体的导矿构造。
阿南多塘断裂主要与金矿化有关,在断裂带中发现了Au-L-1金矿化体。
NW向断裂主要由格坡洛断裂及格坡洛北山断裂、格坡洛西山断裂等组成,是矿区主要的导矿及容矿构造。
其中格坡洛断裂规模大,是矿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在矿区南东侧,格坡洛断裂下盘发育有一序列平行羽状断裂,L44锑矿体群产于上述次级断裂内(图4)。
格坡洛西山断裂也是格坡洛断裂的次级断裂,在格坡洛西山断裂下盘产出L19锑矿化带。
近EW向断裂为花岗斑岩内部断裂,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尖灭再现的特征,不含矿,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总之,矿区四期断裂控矿特点不同,其中NW向格坡落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构造为容矿构造。
NE向断裂是最主要容矿构造,袜底些断裂控制的L9锑矿带占矿区总储量的50%以上。
NNW向攀天阁断裂控制了L43矿化带,为矿区的容矿构造之一。
近EW向断裂是破矿构造,但对矿体破坏不大。
(1)根据格坡落锑矿矿化蚀变特点及构造控矿特征,认为该矿床是一个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锑矿床。
成矿热液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2)矿区经历四期以上构造活动,依次形成NNW向断裂→NE向断裂→NW向断裂→近EW向断裂。
NNW向攀天阁大断裂、NE向断裂是成矿前断裂,NW向断裂是成矿期断裂,成矿热液主要沿NW向断裂运移,进入与之相交的早期NE、NNW向断裂破碎带中经充填成矿作用形成工业锑矿体。
近EW断裂是成矿后破矿构造。
(3)NW、NE向断裂交汇处,NW向次级断裂带是寻找隐伏矿的主要靶区。
致谢:野外工作得到了云南维西致盛矿业有限公司的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相关文献】
[1] 蒋志荣,罗显辉.云南维西格坡洛斑岩型锑矿矿床成因[J].云南地质,2009,28(3):259-262.
[2] 云南宏昆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省维西县格坡落锑金多金属矿床详查报告[R]. 2015.
[3] 王立全,潘桂棠,李定谋,等.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J].沉积与特提
斯地质,2000,20(2):1-17.
[4] 胡清华,金建才,赵勇,等.云南维西三叠纪攀天阁火山弧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J].矿产与地质,2014,28(5):568-577.
[5] 杨松,董家龙,张振亮,等.云南兰坪—维西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6,20(6):641-644.
[6] 王闻胜,严城民.维西工农超美铁-镁铁岩带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J].云南地质,2007,26(1):15-24.
[7] 罗光明,黄跃,严志安,等.云南维西底次里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J].云南地质,2013,
32(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