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的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填空题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宏伟壮丽的(高原),一望
无际的 ( 平原 ) ,群山环绕的 ( 盆地 ) ,还有起伏缓和的 ( 丘陵 ) ,各种地形齐
备,为我国 ( 农、林、牧、副、渔 ) 的发展供应了有益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
西南部( 粉红色) 地区,海拔大概是(2000 ~3000 米) ;中部和北部的 ( 土黄色 ) 地区,海拔大概是 (1000 ~2000 米) ;东部( 绿色) 地区,海拔大概是 (500 米以下 ) 。
3、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黄山蓝水绿平原,荒漠黑点
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
4、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对比,我国的平原较
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 12%)。
我国人口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
我们要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1991 年 6 月 29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土保持法》)。
6、?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
土高原)。
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一年都是繁花
似锦、激流飞瀑的热带风光。
它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是有名全国的
(普洱茶)的故土,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
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
8、(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它的自然环境主
要特点是(天高地寒),冬季(寒冷),夏季(凉快)。
9、(糌粑)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主食。
10、藏族人民喜爱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帽,脚蹬高靴,以抵抗寒冷。
又
因为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很大,早晚很冷,正午比较热,所以着装便于穿、脱,
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11、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丛林宝库”,这里树种丰
富,有(针叶)树和(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
(红松)高大挺秀,
针叶常绿,树龄长达百年,被称为“树木之王”。
茂盛的丛林从远处看就像是绿
色的大海,人们称之为东北林海。
13、保护动植物的动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 徐秀娟) ,毕业后发奋回家养鹤,此后,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 小丹顶鹤) ,她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 ( 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 。
14、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不会盖房屋,“穴居野处,构木为巢”。
传说是中
华民族的鼻祖黄帝教给人们 ( “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 。
实质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绩,它凝集着(中华民族许
多代人)的聪慧才华。
15、不同地区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天气)、(地理条
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
16、在我国各地,到现在还保留着很多着名的老房屋,如山西的乔家大院。
这些
房屋的价值和意义是: ( ①能够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
能够研究当时的风气风俗,认识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行业,带动当地经济
的发展 ) 。
17、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穴居住,既省
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由是: ( 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
的“屋顶”,能够保温也能隔热,如同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老是落伍于
外界气温变化,并且温差变化不大) 。
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点。
四合院的房屋很独到,
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劳动人民高明的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
19、苏州的房屋窗户很大,前门通马路,后门可坐船。
20、江南水乡周庄显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漂亮画卷,是我国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21、我国地区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创建了独具特点的住宅,这是中华民族
的可贵财产。
2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居住的是(窑洞),它既(省工省料),又(冬暖
夏凉)。
2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
中国人民从成功走向成功。
24、除了现代交通工具之外,因为地区的差异,劳动人民经过长久的实践,
发了然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光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2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北方主要依赖 ( 铁路和公路 ) ,极少水运;南方不单有 ( 铁路和公路 ) ,( 船) 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点。
26、船的精益求精和完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慧才华。
我国的造船技术在
世界上曾一度当先。
27、当前,我国城市的自行车总数高达( 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
奇景” ?)。
28、自行车体积小,灵便方便,既节俭能源,又不像灵活车那样污染环境,
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9、北方人爱吃面食,面食有上百种;南方人爱吃米饭,美味佳肴不计其数。
30、中国向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丰富多
样的风味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
31、云南的风味食品“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主要原料是用
肥母鸡汤,将肉片、生鱼片、米线等放入汤中炖,用罐子保留,能够保持很长
时间。
这类食品是大家都喜爱的美味佳肴。
3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是说我们在品味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
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俭每一粒粮食。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 ) ,是说我
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好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珍爱。
33、传说黄帝的老婆(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织帛的本事。
此后,人
们既会制衣,又会做帽子和鞋,从上到下都装扮起来,改变了太古时代穿树叶、
披树皮的习惯。
衣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
34、元代初年,黄道婆在海南岛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
(黄
道婆)被奉为纺织业的祖师。
35、早在四千年前,勤奋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 养蚕、缫丝 ) ,织出灿若
云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深,一件单衣重量不足 ( 一两 ) ,在当时世
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
此刻,丝绸还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
36、出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深,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
也是难得的精选。
此刻,还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37、丝绸质地(柔嫩)、(圆滑),(凉快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益。
38、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天气)的不同,衣饰的差异
也很大。
绚烂多彩的衣饰,是人与自然和睦发展的表现。
39、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晚围着
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日夜温差特别大,天气影响了人
们的衣着)。
40、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衣着,山下围着”,这样
的衣饰与(地形)、(天气)有很大的关系。
?????
41、人们在长久的生产和生活中,创建了非常绚烂的衣饰文化。
每个家庭的服
装,也跟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
20 世纪 50 年月早期,人们穿 ( 蓝色、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 ) 。
20 世纪 60 年月、 70 年月,人们穿 ( 灰色、蓝色的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 ) ;改革开放此后,人们 ( 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完全
改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的穿衣状况,人们的服饰更为丰富多彩了。
42、在我们身旁,有人天热了,进出公共场所只穿短裤、拖鞋,不穿上衣,这
类行为不文明。
每一个人自觉的文明行为,是文明国家的必需条件,我们小学
生
的着装也应做到: ( 进出公共场所不可以衣冠不整,不可以穿拖鞋,不可以袒胸露背 ) 。
43、我国地区辽阔,很多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关于讲方言的同学,我们不可以鄙视,要帮助他们(正确发音、讲一般话)。
国家鼎力推行(一般
话),倡导使用一般话进行沟通。
44、赛龙舟在(端午节)举行,风筝节每年(四月二十天至二十五日)在
(山东潍坊)举行,当地端午节风俗:(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
45、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有关,如:吃的、穿的、学惯用品(纸张、铅笔等)、家具等都是农业供应的。
不单平时生活这样,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业
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农作物能够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好多行业供
应了原料,比方棉花、养蚕能够为工业织布供应原料;花生、大豆、甜菜能够
为酿造业、制糖业供应原料;麻、秸杆、木材为造纸业供应原料。
46、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有着亲密的关系,生活中农业无处不在。
47、我国的土壤:此中东北地区属于 ( 黑土地 ) ,它十分肥饶 ; 华北平原和黄土
高原基本上是(黄土地),合适栽种温带植物,南方主假如(红土地),适合栽
种茶叶等经济作物。
48、我国固然土地广阔,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大大低于世界均匀水平,我们要珍
惜每一寸土地。
土地资源由多变少的原由是:①浪费;②人口持续增加;③不
合理利用,好地变差地;④技术水平差,利用率低。
土地资源由少变多需要的
条件是:①节俭用地;②控制人口、推行计划生育;③科学种地,改进土壤。
49、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春季满地金黄的油菜花,还有夏末秋
初划着小船采菱角和莲蓬。
50、没有了(土地),人类就失掉了基本的(生计条件)。
5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的粮食是(青稞),(牦牛)、
(藏山羊)、(藏绵羊)是这里的特产。
52、云南有茂盛的原始丛林和宝贵的动植物,素有 ( 药材之乡 ) 和(橡胶园地)之称。
53、人们常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形容自然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特点
的不同。
54、东北平原,小麦收割时,好多台收割机一同工作,场面可壮观了。
55、农业生产是人们从事(种植养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不同的地
区,依据(土壤)、(地形)和(天气)条件,适合栽种的农作物各有不同,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就地取材”。
比方北方小麦、玉米比许多,稻米比较少,而
南方稻米好多。
5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作物 ) 和( 农产品 ) 都十分丰富,这也是我们对世
界的贡献。
57、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区性),如小麦比较适合在(北方栽种),而南
方(稻米)比许多。
58、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水乡,是(稻米)的故土,也是(茶叶)
的故土,这里盛产(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59、“北大仓”是指(黑龙江)省。
这里冬季寒冷,夏季暖和,适合栽种小
麦、玉米、甜菜等温带作物。
60、在我国的地理疆域上,有这样一个自然现象:(秦岭——淮河)一线是
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限。
高峻的秦岭就像一座屏障,使南北在好多方面产生了
很大的差异。
61、过去,在北方地区,冬季的菜桌上只有土豆、大白菜等几种蔬菜。
自从
政府推行“菜篮子工程”此后,改良了副食供应状况,市场繁华,供应充分,
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
62、农业生产不单拥有 ( 地区性 ) ,还有(季节性)。
63、与农业有关的格言:①一分耕作,一分收获;②春华秋实;③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④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⑤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64、与农业有关的谚语:①清明前后,种瓜种豆;②春分早,谷雨迟,清明
播种正当时;③棉花入了伏,三日两天锄;④立冬不砍菜,必然要受害;⑤谷
雨前,紧种棉。
65、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必定的时间,叫做“(农时)”。
66、我国人民在长久的劳动实践中创建了“(二十四节气)”,他已经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了。
6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个月两节不更改,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68、小小一粒米,来之不简单。
每一粒米中都包含着农民的汗水。
生活中,
我们要珍惜粮食。
69、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自然灾祸)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破坏。
70、农业所遭到的自然灾祸主要有: ( 旱灾 ) 、(蝗灾)、(雹灾)、(水灾)
和(风灾和沙灾)。
71、雹灾的特点是“(雹打一条线)”。
72、灭蝗往常有(药物灭蝗)、(人工灭蝗)和(生物灭蝗)三种方法。
73、(土地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延伸之势。
74、对自然的改造利用要(合时适当),(过分开采垦荒)会致使不良结果。
75、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 万)平方千米,约占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50 多亿)吨。
76、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领土面积的( %)。
受沙化影响的人口达( 4)亿多。
77、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墓地。
78、20 多年来,全国义务植树人数达(亿),植树亿株,人工林的保留面积达
7 亿亩,居世界(第一位)。
79、我国黄海、东海、南海的休渔期分别始于每年7 月 1 日、6 月 15 日、6 月1 日,时间分别为: 2 个半月、 3 个月、 2 个月;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大海资源。
长江休渔期是每年 4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80、(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大海资源。
81、(农业)的出现,标记着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开始,世界
文明古国的发源都始于(农业)。
82、农业是(衣食之源)、(生计之本),农业的发展养育着(人类),孕
育了(文明)。
我国漫长的农业发展历史,对世界农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83、我国是(茶叶)的故土,(种茶)(喝茶)已形成了一种独到的文化。
此刻,茶就像一位优秀的外交使节,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播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
民之间的友情。
84、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
大豆在我国有( 四五千年 ) 的栽种历史。
1873 年,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中国大
豆,人们奔忙相告,视作珍品。
此后,中国大豆著名中外。
85、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
四千年从前,我们的先人就已
经开始存心识地对蚕进行饲养驯化了。
86、曲辕犁是我国古代办动人民发明的(犁地)工具,(筒车)是我国古代
办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浇灌工具。
87、不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种)方式,从历史到此刻的变迁中,表
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历程。
88、(无土种植技术)是美国一位农学家 1929 年发明的。
它不单能够加快(植物的生长),并且使(植物鲜嫩葱绿)。
89、温室技术、大棚栽种让我们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使我们的餐桌
四时丰盛。
90、(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它的发明者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91、(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动力,(科技下乡)让农民真实地感觉到了
致富的希望。
92、跟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此后,(工业)渐渐发展起来。
我们
此刻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93、太古社会,人类没有衣服,冬季(披兽衣)来保暖。
94、(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嫩的织物),这就是最先的纺织品。
95、织布需要的纺织纤维分红两种:一种是(天然纤维),如(羊毛、棉
花、蚕丝)等,另一种是(化学纤维),是用(木材)、(煤)和(石油)等
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如(尼龙,晴伦,人造毛皮)等。
96、人们在商铺里买的衣服都是由(服饰厂)生产的。
(服饰厂)的工作就
是把各种衣料加工成(各式服饰),而后(运到商铺销售),人们就能够选购
自己喜爱的服饰了。
97、我们的平时生活离不开(食品工业),(生产食品)的原料主假如由
(农民)供应的,这些原料经过(食品工人)的加工,制成各种各种的食品。
98、现代化的交通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现代工业)的发展使我们
的出行更为快捷。
99、从 1989 年到2001 年,中国工业以三倍于世界工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迈一步,中国迈三步)的超越式发展。
100、从(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看出,我国的工业
发展进度日新月异。
判断题
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不是我国的丛林宝地。
(×)
2、我们每个同学要有爱心,不论对别人还是对动物。
(√)
3、牦牛、骆驼、雪橇、船、火车、飞机、汽车、自行车等,它们都是交通工
具。
(√)
4、我国南方暖和多雨,多河流多湖泊,所以水上交通工具发达(√)
5、我国是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自行车总数达 7400 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景(√)
6、北方人喜爱面食南方人喜爱米饭,是因为天气原由造成的,北方干旱产
麦,南方多雨产稻。
北方的面点上百种,南方的美其名味佳肴不计其数。
(√)
7、丝稠质地柔嫩、圆滑,凉快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益(√)
8、丝稠色彩娇艳,图案精巧,深受人们喜爱(√)
9、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对比,我国的平原较
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 10%(×)
10、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有着亲密的联系,生活中农业无处不在。
如工业、商
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都离不开农业。
(√)
11、泥土是价值连城,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
12、我领土地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大大高于世界均匀水平。
(×)
13、不同的地区,依据土壤,地形随和候条件,适合栽种的农作物不同,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就地取材”。
(√)
14、小麦有秋小麦和冬小麦之分。
(×)
1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限。
(√)
16、我们此刻所说的五谷是指:玉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
(√)
17、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必定的时间,叫做农时。
(√)
18、“生物灭蝗”是治蝗灾的一种重要方法。
(√)
19、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墓地。
(√)
20、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大海资源。
(√)
21、古镰、石刀、曲辕犁、筒车、收割机都是我国古代办动人民发明的。
(×)
22、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
(√)
23、不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种方式,从历史到此刻的变迁中,表现出了社
会的进步历程(√)
24、温室技术,大棚栽种让我们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
25、破坏电力设备是犯法和为。
(√)
26、工业没有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
(×)
27、造纸术被称为“文明之母”。
(×)
28、印刷品已经浸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传知识和传达信息都离不开
它(√)
29、商周时也把文字刻铸在青铜器上,叫“金文”。
(√)
30、公元 865 年,中国人已经用木刻版印书了。
(×)
31、丝织品发明此后,人们把字写在帛绢上,这就叫“帛书”。
(√)
32、印刷品与光盘的优势同样大。
(×)
33、从事电力工业的人们也有节假日。
(×)
34、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很单薄。
(√)
选择题
1.东北地区俗称( C )。
A 黄土地B红土地C黑土地
2.丘陵的红土地是( A )土壤。
A酸性B碱性C中性
3.青藏高原被称为( A )。
A 世界屋脊
B 中国屋脊
C 世界脊梁
4. 云南是“药材之乡”和( C )。
A 玉米之乡
B 鱼米之乡
C 橡胶园地
5. 小麦分为( A )和( D )。
A 春小麦
B 夏小麦
C 秋小麦
D 冬小麦
6.冬小麦主要散布在( B )。
A 甘肃、新疆、西藏
B 华北、黄淮、长江流域
7. 黑龙江省本来是有名的( B ),经过几代人的开垦栽种,此刻已成为( C )了。
A 北大苍
B 北大荒
C 北大仓
8. 过去,在北方商铺里的水果特别( A )。
A 少
B 多
C 不必定
9.杂交水稻的发明,被誉为( B )。
A 第一次绿色革命B第二次绿色革命C第三次绿色革命
10.为了表彰( A )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1 年 2 月被授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A 袁隆平
B 牛顿
C 达尔文
11.( B )栽种让我们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A 无土种植
B 温室技术、大棚栽种C施肥
12、解放前,很多天用品前方都加个( A )字。
A 洋
B 美
C 西
13、古代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叫(B)
A 金文
B 简策
C 帛书
14、北宋毕昇发了然( A)
A 活字印刷术
B 火药
C 造纸术
15、衣服属于( C)
A 食品工业
B 运输工业
C 纺织工业
16、20 世纪( B)年月,是我国工业化进度迅猛发展的时代。
A 70
B 90
C 80
17、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都是从(C)
A 1948 年— 2002 年
B 1947 年— 2003 年
C 1949 年— 2002 年
简答题:
1、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答: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北除了丹顶鹤之外还有哪些珍惜动植物?
答:( 1)、珍惜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
(2)、珍惜植物:红松、桦树
(3)、东北的天气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经常寒风大吼,雪花飞舞。
3、谈谈不同地区房屋的种类及特点
答:( 1)会走的房屋:蒙古包,为了便于放牧,防风档雨。
船也是会走的房屋,生活都在船上。
(2)北京四合院:“四”东西南北四周,“合”是合在一同,形成口字
形,是我国古代办动人民高明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
(3)黄土高原的窑洞:省工省料,冬暖夏凉。
4、我国地大物博,北方和南方交通工拥有什么不同样?
答:北方:铁路和公路南方:铁路、公路、水道5、黄帝的老婆嫘祖发了
然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养蚕、缫丝、织帛。
人们此后会制衣、会做帽子鞋,人类文明进了一大步
6、跟着社会的发展,衣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20-50 年月的人:穿蓝色、灰色干部制服、列宁装、棉大衣
60-70年月的人:灰色、蓝色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
80年月改革开放后:服饰丰富多彩
7、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衣着不文明的现象?
答:不穿上衣、公共场所穿拖鞋、上课或公共场所脱鞋、衣冠不整者。
8、你的家乡在哪里?天气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
答:我的家乡宁远,位于湖南南部。
属亚热带季风天气,天气暖和、雨量丰沛、
日照充分、冬暖夏凉。
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油菜花、烤烟等,水果有桃子、李子、枇杷、甘蔗等。
9、“一分耕作,一分收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这些是我国劳动
人民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创建的有关农业的格言和谚语。
你还可以写出一些
吗?
答,格言: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合时。
谚语:黑夜下雨白日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10、小小一粒米,来之不简单。
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有的话,此后该如
何去做?
答:有时不当心会浪费了一些,此后做到:珍惜粮食 , 适当定餐 , 防止剩餐 , 减少浪费;不攀比 , 以节俭为荣 , 浪费为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 , 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英勇地起来遏止 , 全力减少浪费;做节俭宣传员 , 向家人 , 亲戚 , 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结果 .
11、土地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延伸之势。
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
护耕地、防备荒漠化的建议吗?
答: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土地的卫生环境;多植树造林;勤耕地,等等。
12、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什么?
答: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含水污染,固体荒弃物污染等,还要合理使用化
肥,农药。
13、水污染有哪两种?
答:一种是自然要素造成的,如地下水某些矿物质溶解,某些元素偏高;另一
种是人为造成的,主假如工业排放的废水。
别的还包含生活水,农田排水,降
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等。
14、举例谈谈我们身旁有哪些是工业产品。
(起码说 5 个)
答:钢筋,电视,水泥,冰箱,砖等。
15、我们国家为何要推行一般话?推行一般话有什么意义?
答:鼎力推行、踊跃普及全国通用的一般话,有益于除去语言隔膜,促使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拥有重要意义。
推行普及一般话,创建优秀的语言环境,有益于促使人员沟通,有益于商品流通和培养一致的
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行普及一般话有益于增
进各民族各地区的沟通,有益于保护国家一致,加强中华民族凝集力。
16、碰
到以下状况,你会怎么办? ?
(1)、你见到小明和他的朋友用弹弓打鸟。
??
答:我会劝止他们不要打鸟,因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只有和动物和睦
相处,才能保持生态均衡,地球家园才会更美好。
(3)、你看到有人在名胜遗迹上乱写乱画破坏建筑。
答:我会劝告他们不要在上边乱涂乱画,古建筑物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可贵财
产,我们应当保护不该当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