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缘何不安乐,只因未识邵康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缘何不安乐,只因未识邵康节
【正知拾遗】从达官贵人,到童仆丫鬟人见人爱,邵康节确实拥有一众超级粉丝。
后世流传最多的,是他与梅花易数相关种种神奇的传说。
除了史学、易学上前无古人,后来者的成就,邵康节是一个真正的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的生活家,安贫乐道,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名其居为“安乐窝”。
人生缘何不安乐,只因未识邵康节。
安东窝中自在身,犹嫌名字落红尘。
醉吟终日不知老,经史满堂谁道贫。
长掩柴荆避寒暑,只将花卉记冬春。
料非闲处找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
司马光如此称颂安乐窝,是的,就是那个“司马光砸缸”的男主角,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但今天的主角是安乐窝的主人,司马光最佩服的邵康节。
司马光佩服的,当然不是等闲之辈。
康节是他的谥号,姓名邵雍,字尧夫,儒家认为他是理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道家认为邵雍先天之道出自华山陈抟老道,把他的著作集编入《道藏》;邵雍存世1500多首诗,不苦吟以求工,诗述义理,《击壤集》二十卷,收入《全宋诗》、《四库全书》,名符其实诗人一枚。
从未被超越的伟大成就
如果你不是主修历史,又对命理术数不感兴趣,那你很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邵雍,但就成就之大,邵雍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卓尔不凡真奇才。
邵雍最伟大的两项成就,一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载于朱熹《周易本义》,留传后世并传播到国外,据说受此图启发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现在最常见到的地方是风水先生用的罗盘,还有地摊上摆卖的《梅花易数》。
第二是《皇极经世》记录了从帝尧(大约公元前2357年)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止的大事记,三千多年时间跨度的天干地支详细纪年,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特别说明一句,一这部经典我从来没有读通过。
谥号是对一个人死后盖棺论定的最后评价,邵康节的“康节”是有来历的,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
邵雍逝后,南宋朝廷诏谥他“配享孔庙”,一介布衣身后灵牌被供奉在孔圣人偶像一旁,能享此殊荣的三千多年来,仅邵雍一人。
吾心安处便是安乐窝
安乐窝的IP当然非邵雍莫属。
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名其居为“安乐窝”,自谓:“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安乐窝中事事无,唯存一卷伏羲书。
倦时就枕不必睡,忺后携筇任所趋。
准备点茶收露水,堤防合药种鱼苏。
苟非先圣开蒙悋,几作人间浅丈夫。
康节先生留下了众多以安乐窝为题的诗篇,上面是其中一首。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聊。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休。
”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
安乐之情确实溢于言表。
邵康节不是因为有了安乐窝才安乐,他无处不安乐,无处不安心,他住在那儿,那就是安乐窝。
刚到洛阳的那些年,草棚为居,蓬荜围墙,墙高于肩,室大于斗,住在这样不挡风遮雨,连陋室都算不上的地方,邵庸亲自砍柴烧火煮饭侍奉父母,虽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不但没有像常人那样不堪其忧,反而怡然自得其乐,让别人感到不可思议。
邵康节这种由内至外的安贫乐道有很大的杀伤力和感染力,很多达官贵人被他折服,富弼、司马光等都很敬重邵雍,一直在一起切磋游玩,吟诗作对,还凑钱为他买了个带园圃的宅子,他命名为“安乐窝”,还自称“安乐先生”。
司马光《别一章改韵同五诗呈尧夫》:“家虽在城阙,萧瑟似山阿。
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窝。
”
虽不在朝廷为官,朝廷官员不但尊邵雍为师,还凑份子给他买房子,他居然受之坦然,安之若素。
遥想当时重师尊道的社会氛围,令人想往。
平生未尝作皱眉事
邵康节白天时常焚香安坐,傍晚喝三四盏酒,微醺即止,不喜过醉。
借微微酒意,兴之所至常常吟诗自咏。
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喜微酡。
饮未微酡,口先吟哦。
吟哦不足,遂及浩歌。
浩歌不足,无可奈何。
”
常常以酒入诗,也尝以诗论酒,曾作《善饮酒吟》:
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
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
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
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
邵康节安乐窝的生活安逸而闲适,自足自乐,自娱自乐,与时俱乐,与友俱乐,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闲往闲来。
曾作《闲适吟》,描写当时的安乐:
六尺眼前安乐身,四时争忍负佳辰。
温凉气候二八月,道义宾朋三五人。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
劝君似此清闲事,虽老何须更厌频。
安乐窝是邵康节的道场。
他自称“素业为儒,身未尝不行儒行”,潜心易经,羲轩之书,未尝去手,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他甘处其陋,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皇帝有行宫,邵康节有“行窝”
春秋时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邵康节常常坐车在洛阳城中悠然游走。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
”那是一人挽着的牛车,慢悠悠出门没什么目的,随意游荡。
士大夫家显然对邵康节车轮声都非常熟悉,听到吱吱嘎嘎的车轮声出门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奴仆们都会欢声称道“我家先生
来了”,把他往家里接,没有人直呼其名。
更有好事大户人家,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康节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据野史记载,邵康节常常为大户人家调解纷争,排忧解难。
“且听先生之言,凡其家妇姑妯娌婢妾,有争竞经时不能决者,自陈于前,先生逐一为分别之,人人皆得其欢心。
”于是争相拿出好酒好菜款待邵康节,悠哉悠哉住几天,又被另一家接走了。
后人叹曰,“非独见其心术之妙,亦可想见洛中士风之美。
”
当时洛阳城内邵康节究竟有多少家“行窝”?《宋稗类钞》记载,邵康节“厌饫数日,徐游一家,月余乃归”。
据此推算,即便每个“行窝”住三日,住一遍一个多月才回家,恐怕也有不下十个“行窝”。
邵雍自己也莫不得意地吟道:
喜醉岂无千日酒,惜冬还有四时花。
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后世评价:高明英迈,迥出千古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
程颢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
程颐:“(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
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
”
朱熹论二程为何推崇邵康节:“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
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
朱熹《康节先生画像赞》: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
王阳明:邵康节是人中豪杰。
钱穆:邵雍是儒门中的庄周。
邵康节虽为布衣,屡次被举荐授官,均称疾不赴。
虽然没有官职,北宋哲宗赐谥“康节”。
南宋理宗颁诏,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道学五子”,从祀孔子庙庭。
宋度宗赐封号“新安伯”,康熙皇帝赐《学逹性天》匾。
为什么隐而不仕
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唯一出路就是当官,邵康节甘居其陋,甘为布衣,虽四度被举荐授官,都托故不去赴任,邵康节究竟为了什么?值得留意的还有他应对被举荐这件事的方式,不是坚决推辞,
而是称疾不赴,其中考量非常人所及。
他的朋友中不少达官贵人,但他心里有比官位、名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追求的“道”。
诗言志,他的许多诗句透露了这种心迹。
“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
”“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
”
在组诗《自况三首》中表露了他对不为官的庆幸:
“名利场中难着脚,林泉路上早回头。
不然半百残躯体,正被风波汨未休。
”
“满天风月为官守,遍地云山是事权。
唯我敢开无意口,对人高道不妨言。
”
而“毎恨性昏闻道晚,长惭智短适时难”,这反映了他道心的坚定,他从未后悔过他的选择。
邵康节为人通达圆融,有时也赋诗开解仕途不顺的朋友,下面这首《代书寄剑州晋安令周士彦屯田》值得为官者细品:
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
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
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
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贤。
邵康节不但自己不去当官,有官员辞官归故里,他还会写诗致贺。
我最喜欢这首《贺人致政》,近年经常读,颇合心境。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
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
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
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
安乐的智慧
邵康节学究天人,天道性命的智慧非我等凡夫俗子所及,我们只探讨邵子为人处世安乐的智慧。
善听人言
听到有人说自己坏话从不发怒,听到有人赞誉自己也不会高兴。
听到有人说其他人的坏话不会附和,听到有人说其他人的优点就会附和,并且由衷感到高兴。
正如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
闻人之善如佩兰惠。
”
善与人交
邵雍从来不炫耀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与大家一起谈笑风生,看不出什么特别。
乐于谈论别人的善行而隐瞒他的缺点,有人向他请教,总是尽力解答,从来不主动说教,或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
待人无分贵贱尊幼,一律以诚相待。
与人闲坐饮酒,笑语终日,不会表现得比别人强,相处越久,对他越尊敬信任。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善与人交,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
善解人忧
邵雍的聪明睿智超越常人,事理通达,又精通易经术数,能事先预测,士大夫认为已臻内圣外王之学,所业洛阳城内达官贵人常常找他排忧解难。
士大夫到洛阳,有的不到官府衙署,却必到邵雍家里。
大户人家有矛盾也找邵康节调解,一见到邵雍,妇人奴婢就向其倾诉,邵雍往往三言两语就把矛盾化解了,而且是皆大欢喜。
天知道究竟是被他的聪明睿智折服,还是被他的高尚道德感化?
善行中庸
邵康节以儒者自居,口未尝不道儒言,身未尝不行儒行,“行己当行诚尽处”,身体力行中庸之道。
人人皆能得真欢心,对上不谄,上交不谄,下交不骄,从不曲奉贵人,从不逃避恶人,也从不迎合善人,这与《中庸》“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的说法若合一契。
恰如邵子诗曰:“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细细品味,就连“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都满是中庸的意味。
司马光虽贵为宰相,但以兄礼事邵雍,两人都是易学高手、史学家,切磋交流,诗词应和确实不亦乐乎。
有时,小小的馈赠也充满和乐的诗情画意。
司马光《二月六日送京酿二壶上尧夫》诗一首,云:“红樱零落杏花开,
春物相催次第来。
莫作林间独醒客,
任从花笑玉山颓。
”
邵雍写了《和君实端明副酒之什》,完全原韵应和:“洛阳花木满城开,更送东郊双榼来。
遂使闲人转狂乱,奈何红日又西颓。
”愉悦安乐之情溢于言表。
人生缘何不安乐,只因不识邵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