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市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A动物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

(2)观察C动物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______。

(3)鸟类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_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4)为探究B的呼吸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由密布着______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5)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

(填图中字母)
2.下图是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填序号)
(1)涡虫的身体呈_____对称。

(2)涡虫的三角形前端背面有两个[1]_____,其功能是_____。

其身体的_____面后端近三分之一处,长有[2]_____,其内有一个管状的[3]_____。

(3)涡虫吃进去的食物在[ ]_____内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__]排出。

3.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
题:
(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__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2)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_____,可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

(3)B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4)适于空中生活的D在骨骼上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5)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的特点。

4.呼吸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不同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表膜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_____。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靠_____进行呼吸。

观察C 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____ ;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
_____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BTB是一种蓝色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短时间使用对鱼无毒害。

在图E鱼口的前方滴一滴BTB溶液,根据鱼在水中的呼吸特点,预测从鱼的鰓盖后缘流出的溶液呈
_______色。

(4)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_______与肺相通。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5.观察骨的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骨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器官。

(2)图中与骨的支持和承重功能有关的是_______。

(3)④是________,其内有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4)图中③其内容纳着________,幼年时呈红色,有_______功能。

(5)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是因为骨中有机物含量_______1/3(选项: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6.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肉协调活动及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图表示________动作,此时骨骼肌①处于________状态:上体育课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使________(填序号)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________,由B图中的[ ] __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2)C图中关节头、关节窝由[ ] ________相连,它能分泌________,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此外,[ ] ________表面光滑,也能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因此,关节运动起来非常________。

(3)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________作用。

7.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

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

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

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

“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存率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5天100%30%30%
10天100%00
15天100%00
20天100%00
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

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

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

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离巢率A组:
幼蛛+雌蛛
B组:
第20天移除雌蛛
40天26%45%
45天26%50%
50天40%60%
55天47%63%
60天50%70%
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

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

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8.图A和图B分别是伸肘和屈肘动作产生的模式图,请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③是肱二头肌,它是由①__________和绕过肘关节的②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当我们处于图A状态时,③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④肱三头肌处于
________状态。

(3)当我们处于图B状态时,③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④肱三头肌处于
________状态。

(4)骨骼肌能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个动作,是由_________系统调节的,同时,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互相配合,为人体的运动提供____________。

(5)图中③和④的肌腱绕过肘关节,固定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___________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三、实验探究综合题
9.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___。

从食性上看,兔和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

(3)在该食物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做多。

(4)若大量捕杀鹰、蛇、兔、食虫鸟后,鼠和_______________将大量繁殖,毁坏草原。

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动物在
__________________中起重要的作用。

10.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三大功能。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它具有______能力。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所以被称为________生物。

(4)图中的分解者可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尸体粪便分解为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

(5)据图可知,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和食物消化过程______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11.观察下图,认真分析,其中①②③代表物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__为食,从中摄取[①]__,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②]__等物质;其粪便和遗体中的这些物质经分解也能产生气体[②]以及[③]__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__利用,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当你漫步乡间小道或到牧区游览时,常可发现滚动着的粪球。

仔细发现,原来是蜣螂在搬运“宝贝”——充饥的粮食。

蜣螂,俗称屎壳郎,多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是这样描写蜣螂的:当第一次脱皮时,这个小昆虫还未长成完全的甲虫,很少有昆虫能比这个小动物更美丽,半透明的黄色如蜜的色彩,看来真如琥珀雕成的一般。

它差不多有四个星期保持这个状态,到后来重新再脱掉一层皮,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冑,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1)法布尔为了观察蜣螂的行为,整天趴在地上,专注地盯着蜣螂看。

有时候蜣螂跑动,法布尔竟然学着昆虫在地上爬动着追赶蜣螂。

法布尔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法。

(2)蜣螂滚粪球除了把粪球作为食物,还和它们的__________行为有关。

蜣螂进行
__________受精,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提出问题:蜣螂滚粪球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他打算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选作初始实验材料的应该是___________。

A.球状的粪球 B.梨状的粪球
C.从粪球中爬出的幼虫 D.野外抓到的蜣螂
(4)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小明得出蜣螂滚粪球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结论,并认为蜣螂滚粪球这种行为的产生,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蜣螂虽然是不起眼的小动物,但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___________。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四、实验探究综合题
13.根据下图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图乙、图丙代表的真菌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图______,在不良的环境下,这类生物的细胞壁增厚,形成___________。

(3)图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

(填代号)
(4)图中甲、乙、丙三类生物由于没有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图中丁在结构上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组成。

14.如图所示是几种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A B C D E
(1)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必须
__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属于真菌的有[___],D通过产生a __________进行生殖。

(3)A与C的细胞结构极为相似,最主要的区别是C没有__________。

(4)酿酒时,离不开[___],制作酸奶、泡菜用到的微生物与[___]属同一类。

15.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回答:
(1)图1中猫头鹰和蛇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2)图1说明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除此之外,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的作用也非凡。

如葡萄的果皮上含有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

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原因是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__________。

(3)图2中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2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
__________实现的。

(4)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的原因__________。

16.为了解用餐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某市卫生部门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一个凉菜A(不经高温烹调)和一个热菜B(经高温烹调)分别取样进行细菌培养。

②将凉菜A平均分为两盘:A1和A2。

将热菜B也平均分为两盘:B1和B2。

③请一批志愿者将A1和B1用“合餐制”食用(每人只用一双筷子,既用于自己进食,又在同一个食物容器中夹菜)。

餐后对A1和B1取样进行细菌培养。

④请同一批志愿者将A2和B2用“分餐制”食用(每人使用两双筷子,“私筷”只用来自己进食,不用于夹菜,“公筷”作相反用途)。

餐后对A2和B2取样进行细菌培养。

⑤培养结果如下(cfu/g是细菌数量的单位)。

取样时间餐前合餐后分餐后餐前合餐后分餐后
样品A A1A2B B1B2
细菌培养
1400045000160003053030
结果
(cfu/g)
(1)A、B餐前样品细菌培养结果不同,说明_____是杀菌的有效方法。

细菌通过_____进
行生殖,如果某处原有100个细菌,若以条件适合时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3小时后细数量将变成_____个。

(2)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_____(填“分餐制”或“合餐制”)更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

(3)为减少实验误差,请对实验提出一个改进建议:_____。

(4)在食物中繁殖的细菌没有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现成的有机物,并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

五、实验探究综合题
1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已知的螳螂约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

北京市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见图1)。

中华大刀螳体形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形较宽,形成和颜色类似柳树叶。

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中矮灌丛中捕食蝗虫等昆虫;而广斧螳则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

它们依靠体色和体形成为了一流的伏击手;当发现猎物,然后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2),耐心地静待,等到猎物接近了,先作瞄准,然后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足”到擒来。

到了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外面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卵鞘。

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寒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类撕食。

而广斧螳则在灌丛的枝条顶端产卵,卵鞘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

有趣的是,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先无食欲,而是处于一种“暴走”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此外,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区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1)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多样性。

(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__________,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

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状态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__环境,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的结果。

(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__________变态发育。

从卵鞘特点上看,__________的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其生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猎食性蝽 B.食虫鸟类)。

(4)螳螂若虫孵化后,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__________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面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__________给后代的结果。

18.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A、B、C、D、E、F下中的哪类植物。

①_____属于A类植物、②_____属于B类植物、③____属于C类植物、④____属于D类植物、⑤_____属于E类植物、⑥_____属于F类植物。

(2)A、B、C、D、E、F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3)______一定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请将上述植物的所属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

(5)通过上面的表解分类,你认为植物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_____(答出3点即可)。

19.分类探究题:请仔细观察下列生物,认真分析下列相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下列①、②、③、⑥生物下括号里填上所属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单子叶植物、B为双子叶植物,C为裸子植物.D为蕨类植物、E为苔藓类植物、F为藻类植物,则上属生物中(填字母)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⑥是
______
(3)请将蚯蚓、蜗牛、岩蜥及白尾海雕四种动物进行分类: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属于环节动物的是______,属于软体动物的是______
(4)狼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犬属、____科、食肉目、_____纲________ 亚门、______门、动物界。

(5)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具有的______进行分类。

在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大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___,同种生物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在科、目、门三大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___
20.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

请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2)表中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_____,其中最高等动物类群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_____。

(3)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_____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_____。

(4)虽然我国生物种类丰富,但有许多物濒危灭绝。

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1)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2)鳃
(3)气囊
(4)毛细血管
(5)A、C
【分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

解析:(1)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2)鳃
(3)气囊
(4)毛细血管
(5)A、C
【分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

图C中:1是足,2是鳃,3是贝壳;图D中:1是气管,2是气囊,3是肺。

(1)
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所以,在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使蚯蚓正常呼吸。

(2)
C河蚌在淡水中生活,体表有贝壳,有外套膜。

有入水管和出水管,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用[2]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靠足运动。

(3)
鸟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与许多[2]气囊相通,气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当鸟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

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

(4)
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
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

所以,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

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颜色变黄,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

(5)
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所以,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C。

2.(1)两侧(或答:左右)
(2)眼点感光腹口咽
(3) 4肠 2
【分析】
图中1为眼点,2为口,3为咽,4为纤毛,涡虫具有左右
解析:(1)两侧(或答:左右)
(2)眼点感光腹口咽
(3) 4肠 2
【分析】
图中1为眼点,2为口,3为咽,4为纤毛,涡虫具有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等,属于扁形动物,分析作答。

(1)
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呈左右对称。

(2)
涡虫头部成三角形,有一对眼点,可以感光。

身体腹面的后端近三分之一处,长有口,其内还有一管状的咽。

(3)
涡虫的消化系统比较简单,有口、咽和肠等组成,无肛门,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涡虫的形态结构名称。

3.(1)脊柱 BCDE
(2)外骨骼
(3)鳃肺和皮肤
(4)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5)胎生哺乳
【分析】
题目考查
解析:(1)脊柱 BCDE
(2)外骨骼
(3)鳃肺和皮肤
(4)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5)胎生哺乳
【分析】
题目考查各动物类群的特征,理解掌握它们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方能顺利答题。

(1)
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图中的动物A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属于脊椎动物。

(2)
图中的动物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3)
B鱼类大都终生生活在水中,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用鳃呼吸;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4)
D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

翼搏击空气,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5)
E兔子和白鳍豚同属于哺乳动物,因为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4.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湿润的体壁(意思对即可) 鳃气门黄气囊
【分析】
分析题图: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解析: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湿润的体壁(意思对即可) 鳃气门黄气囊
【分析】
分析题图: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D蝗虫,属于昆虫;E鱼类;F家鸽,属于鸟类。

草履虫的呼吸结构是表膜;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软体动物和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BTB液的特性: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中性条件下呈绿色;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详解】
(1)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是草履虫,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