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要 把握住情景交融的意境,揣摩分析诗人寄 何情于山水景物。
备考要点: 1、理解诗中写了什么景(意象); 2、理解诗歌用了什么方法写景;[见笔记] 3、分析表达的感情[要结合直抒胸臆的词、 句],这几乎是每一道题都要考的。
2020/12/31
一、课本“写景诗”加温:
2020/12/31
T12: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 不是,这里的麦蔓和杨花都寓情于景,都有比 喻义,“麦蔓弱难定”暗喻诗人晚年体力的衰 退,身心状况变化不定;“杨花轻易飞”喻诗 人生命无根,难以把握。这种心态是作者晚年 经历安史之乱和官场之后的一种沧桑的反映。
T25:同意。 诗的上阕写西湖的天光水色无限美好,各种景 物都色彩鲜明,鸥鹭安闲地入眠。“闲”字既 折射出西湖恬静的风光,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 悠闲舒适喜悦,所以对全诗意境创设极富情趣。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诗歌分类
1、按体裁(形式)分:
四言诗 五七言诗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骚体诗 其他诗歌
乐府诗 五言律诗 律诗
近体诗(格
七言律诗
律诗、今体
五言绝句
诗)
2020/12/31
绝句 七言绝句
2、按题材(内容)分: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征战诗
2020/12/31
风格特点:瑰丽浪漫、慷慨豪迈、雄浑悲壮;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比喻夸张、渲染烘托;
常见意象:烽火、大漠、黄沙、鸿雁、雪、 琵琶、胡琴、羌笛、战鼓、 号角、落日、朔风、关山月
2020/12/31
[二一1、1]课出本塞“(其边一塞)诗王”昌龄加温:征战之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代李攀龙曾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
首句:明月、关。前面加上“秦”“汉”两个
时间定语,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 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 。
次句:写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悲剧,因有了第一句,
就使这悲剧不只是当代人们,而是自秦汉以 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
后两句:写愿望,希望有“龙城飞将”。
2020/12/31
二、鉴赏示例:
卫国豪情
塞下曲 李白
3.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2020/12/31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 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 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 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 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2020分/12/31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二、鉴赏示例: [一39]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征了怎样的品格?
宁死不屈
⑵诗中的下列意象分别比喻什么?简要作答。
百花:
;疏篱:
;
抱香:顺元的宋民 ; 北南风宋:的土地。
坚守忠贞与傲骨
元军
三、实战练习!
“五年高考”P232T3、4:
T3:(1)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 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暴晒越 茁壮。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坚强不屈,老当益壮;甘愿为百姓疾苦而献身。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 T三7、10、12、25!
2020/12/31
练习讲评:备考指南T三7、10、12、25!
T7:抓住“残花”和“东风已去”两个暮 春景物,扣住了题目“送春”; 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 在本诗中是0:抒发了思乡之情(或羁旅之愁); 第二联在意象组合上全不用动词,直接将 六个名词连缀起来; 作用是充分渲染烘托出了早行的辛苦。
2020/12/31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T三1、16、17!
T1:有两处:一是“九日枝枝近鬓毛”, 九日即重阳;二是“秋香”。这两处都 暗示这种花是在秋天开放的,再联系首 句便可知是写菊。 歌颂了菊高洁、不攀比、不慕名利的品 质。
2020/12/31
T16:凿天大地得到煤; 本诗主要写了煤炭的功用和精神两方面,托 物言志,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竭尽 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
“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情状(1分);“斜” 写轻风中燕子轻盈飞行的姿态(1分)。两个词写出鱼 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2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为美景陶醉、 惊喜不已的心情。
2020/12/31
三、实战练习!
“五年高考”P221T3: T3:(1) 不矛盾;虽为新声,但总是 “旧别情”,即“边愁”,这是任何乐曲 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写景。以 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020/12/31
“五年高考”P229T7:
T4:(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乐声传 情的表现手法相同;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 (2)《夜》写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沙 似雪”“月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凄冷 的环境,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为征人 思乡设下情境。 《从》首句写景,将“天 山雪”与“海风寒”放在一起,突出了 “寒”意,强化了行军的艰难困苦,自然 地引出了后文征人望月思乡。
2020/12/31
二、鉴赏示例:
[一20]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31
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太清,天空。端居,闲居无事。)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湖景,请根据诗意,用两 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风景特点汪洋。广阔、澎湃浩荡 2、面对广阔无边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想渡湖却没 有船”的感慨,联系下文自己以“端居”为耻的表白, “欲济无舟楫”实际上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由此, “洞庭湖向”往暗出喻仕了求官什却么无?人接引 茫茫仕途、茫茫宦海 3、诗人把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其主旨是什 么?(不超过15个字) 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2020/12/31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T三23、24! “五年高考”P235T5、P245T8
2020/12/31
思乡念亲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表现了怎样的感 情?用的是什么方法?
最后一句;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 恋乡土的感情;不直写,而是从深闺妻 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的。
“咏物诗”备考要点: 1、先弄清所写“物”的特点; 2、再分析作者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3、鉴赏描写物的方法。
2020/12/31
一、课本“咏物诗”加温: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四句:极力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烘托将士们
不畏艰苦、杀敌卫国的的高尚品质。
颈联:抒写战斗生活的紧张。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意志。
(1) 颈联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2020/12/31
[“五年高考”P244T4]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 的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4分
2020/12/31
咏物言志诗: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整体构思:或讽喻现实,或写个人身世、 品格和志向;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对比、 环境烘托等。
因此我们要品味诗人将什么情感寄托于物, 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2020/12/31
田园诗 送别诗 思乡诗 哲理诗
2020/12/31
2020/12/31
2020/12/31
2020/12/31
二、分类鉴赏
➢ 注意: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 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我们要掌握好这些思考评价的 规律,以便在应考时有的放矢 而不是盲目思考。
2020/12/31
写景抒情诗: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2020/12/31
[一19]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形象特点— 惊飞离散、形单影只、无家可归。
所言之志—把逃避胡人侵扰的北方边地人民比作
哀鸿,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也隐含 了对朝廷未能御侵安民的不满。。
T4:(1)生长在普通环境中却出类拔萃。 (2) 赞美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人才,也批评了 以身世取人的浅陋之人。
2020/12/31
“五年高考”P243T5 T5: (1)梅花;耐寒,清高,报春。 (2)衬托,用“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 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其高 洁。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香满人间的高 格远志。
[一29]绝句 杜甫
请分析“逾”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欲”的表达特点.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漂泊思归的心情。
2020/12/31
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特点. “逾”:更加,以碧衬白,碧白相映 生辉;“欲”:想要,在拟人中赋予 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前两句以江 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 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 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 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2020/12/3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此诗写于南宋被元所灭之际)
⑴联系背景,这首诗通过咏菊花,以菊花象
手法分析— 比兴手法。
2020/12/31
[二9]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 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末句中的“王孙”在诗中指的是谁?
泛指山中的隐士,也可指诗人自己。
2.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静于动”或 “动中显静”,请以颈联为例,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喧”从声音的角度写热闹,“动”从动 态的角度写“热闹”,以热闹烘托山间的 幽静。
T17:丹橘之所以冬天还是绿的,并不是 地理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 样耐寒的节操; 这样的描写能让读者联想到作者的坎坷经 历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不为世 所用的愤慨。
2020/12/31
边塞征战诗: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白等;
主要内容:塞外风光、征战之苦、卫国豪情、 思乡念亲、壮别感奋;
备考要点: 1、理解诗中写了什么景(意象); 2、理解诗歌用了什么方法写景;[见笔记] 3、分析表达的感情[要结合直抒胸臆的词、 句],这几乎是每一道题都要考的。
2020/12/31
一、课本“写景诗”加温:
2020/12/31
T12: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 不是,这里的麦蔓和杨花都寓情于景,都有比 喻义,“麦蔓弱难定”暗喻诗人晚年体力的衰 退,身心状况变化不定;“杨花轻易飞”喻诗 人生命无根,难以把握。这种心态是作者晚年 经历安史之乱和官场之后的一种沧桑的反映。
T25:同意。 诗的上阕写西湖的天光水色无限美好,各种景 物都色彩鲜明,鸥鹭安闲地入眠。“闲”字既 折射出西湖恬静的风光,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 悠闲舒适喜悦,所以对全诗意境创设极富情趣。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诗歌分类
1、按体裁(形式)分:
四言诗 五七言诗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骚体诗 其他诗歌
乐府诗 五言律诗 律诗
近体诗(格
七言律诗
律诗、今体
五言绝句
诗)
2020/12/31
绝句 七言绝句
2、按题材(内容)分: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征战诗
2020/12/31
风格特点:瑰丽浪漫、慷慨豪迈、雄浑悲壮;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比喻夸张、渲染烘托;
常见意象:烽火、大漠、黄沙、鸿雁、雪、 琵琶、胡琴、羌笛、战鼓、 号角、落日、朔风、关山月
2020/12/31
[二一1、1]课出本塞“(其边一塞)诗王”昌龄加温:征战之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代李攀龙曾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
首句:明月、关。前面加上“秦”“汉”两个
时间定语,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 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 。
次句:写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悲剧,因有了第一句,
就使这悲剧不只是当代人们,而是自秦汉以 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
后两句:写愿望,希望有“龙城飞将”。
2020/12/31
二、鉴赏示例:
卫国豪情
塞下曲 李白
3.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2020/12/31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 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 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 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 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2020分/12/31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二、鉴赏示例: [一39]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征了怎样的品格?
宁死不屈
⑵诗中的下列意象分别比喻什么?简要作答。
百花:
;疏篱:
;
抱香:顺元的宋民 ; 北南风宋:的土地。
坚守忠贞与傲骨
元军
三、实战练习!
“五年高考”P232T3、4:
T3:(1)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 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暴晒越 茁壮。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坚强不屈,老当益壮;甘愿为百姓疾苦而献身。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 T三7、10、12、25!
2020/12/31
练习讲评:备考指南T三7、10、12、25!
T7:抓住“残花”和“东风已去”两个暮 春景物,扣住了题目“送春”; 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 在本诗中是0:抒发了思乡之情(或羁旅之愁); 第二联在意象组合上全不用动词,直接将 六个名词连缀起来; 作用是充分渲染烘托出了早行的辛苦。
2020/12/31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T三1、16、17!
T1:有两处:一是“九日枝枝近鬓毛”, 九日即重阳;二是“秋香”。这两处都 暗示这种花是在秋天开放的,再联系首 句便可知是写菊。 歌颂了菊高洁、不攀比、不慕名利的品 质。
2020/12/31
T16:凿天大地得到煤; 本诗主要写了煤炭的功用和精神两方面,托 物言志,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竭尽 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
“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情状(1分);“斜” 写轻风中燕子轻盈飞行的姿态(1分)。两个词写出鱼 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2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为美景陶醉、 惊喜不已的心情。
2020/12/31
三、实战练习!
“五年高考”P221T3: T3:(1) 不矛盾;虽为新声,但总是 “旧别情”,即“边愁”,这是任何乐曲 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写景。以 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020/12/31
“五年高考”P229T7:
T4:(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乐声传 情的表现手法相同;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 (2)《夜》写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沙 似雪”“月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凄冷 的环境,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为征人 思乡设下情境。 《从》首句写景,将“天 山雪”与“海风寒”放在一起,突出了 “寒”意,强化了行军的艰难困苦,自然 地引出了后文征人望月思乡。
2020/12/31
二、鉴赏示例:
[一20]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31
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太清,天空。端居,闲居无事。)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湖景,请根据诗意,用两 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风景特点汪洋。广阔、澎湃浩荡 2、面对广阔无边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想渡湖却没 有船”的感慨,联系下文自己以“端居”为耻的表白, “欲济无舟楫”实际上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由此, “洞庭湖向”往暗出喻仕了求官什却么无?人接引 茫茫仕途、茫茫宦海 3、诗人把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其主旨是什 么?(不超过15个字) 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2020/12/31
课外练习: “备考指南”T三23、24! “五年高考”P235T5、P245T8
2020/12/31
思乡念亲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表现了怎样的感 情?用的是什么方法?
最后一句;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 恋乡土的感情;不直写,而是从深闺妻 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的。
“咏物诗”备考要点: 1、先弄清所写“物”的特点; 2、再分析作者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3、鉴赏描写物的方法。
2020/12/31
一、课本“咏物诗”加温: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四句:极力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烘托将士们
不畏艰苦、杀敌卫国的的高尚品质。
颈联:抒写战斗生活的紧张。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意志。
(1) 颈联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2020/12/31
[“五年高考”P244T4]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 的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4分
2020/12/31
咏物言志诗: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整体构思:或讽喻现实,或写个人身世、 品格和志向;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对比、 环境烘托等。
因此我们要品味诗人将什么情感寄托于物, 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2020/12/31
田园诗 送别诗 思乡诗 哲理诗
2020/12/31
2020/12/31
2020/12/31
2020/12/31
二、分类鉴赏
➢ 注意: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 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我们要掌握好这些思考评价的 规律,以便在应考时有的放矢 而不是盲目思考。
2020/12/31
写景抒情诗: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2020/12/31
[一19]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形象特点— 惊飞离散、形单影只、无家可归。
所言之志—把逃避胡人侵扰的北方边地人民比作
哀鸿,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也隐含 了对朝廷未能御侵安民的不满。。
T4:(1)生长在普通环境中却出类拔萃。 (2) 赞美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人才,也批评了 以身世取人的浅陋之人。
2020/12/31
“五年高考”P243T5 T5: (1)梅花;耐寒,清高,报春。 (2)衬托,用“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 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其高 洁。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香满人间的高 格远志。
[一29]绝句 杜甫
请分析“逾”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欲”的表达特点.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漂泊思归的心情。
2020/12/31
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特点. “逾”:更加,以碧衬白,碧白相映 生辉;“欲”:想要,在拟人中赋予 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前两句以江 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 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 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 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2020/12/3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此诗写于南宋被元所灭之际)
⑴联系背景,这首诗通过咏菊花,以菊花象
手法分析— 比兴手法。
2020/12/31
[二9]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 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末句中的“王孙”在诗中指的是谁?
泛指山中的隐士,也可指诗人自己。
2.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静于动”或 “动中显静”,请以颈联为例,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喧”从声音的角度写热闹,“动”从动 态的角度写“热闹”,以热闹烘托山间的 幽静。
T17:丹橘之所以冬天还是绿的,并不是 地理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 样耐寒的节操; 这样的描写能让读者联想到作者的坎坷经 历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不为世 所用的愤慨。
2020/12/31
边塞征战诗: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白等;
主要内容:塞外风光、征战之苦、卫国豪情、 思乡念亲、壮别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