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交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除了需要充实必要的文化知识外。

还应当做好心理准备,为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就需要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进行礼仪修养,注意自己的社交礼仪,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做起,全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要求自然是比较严格的,因此,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内容: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社交礼仪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大学生要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课上课下两个环境来提高自己得礼仪素养,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得需要。

关键字:社交礼仪大学生文明修养提高素质
社交礼仪是指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在学术范畴中,它既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方面: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

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

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而法律规范方面: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总体来说,学习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正视对社交礼仪的学习,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学习社交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当今高校存在着关于社交礼仪课程不建全;学生对社交礼仪学习的整体积极性不高,从而出现逃课、课上睡觉的不良现象等严重问题。

那么社交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呢?很多人的概念也许是模糊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究社交礼仪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社交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学习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1.言语不当
不难发现,当今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带有辱骂性的词汇,互联网的通行又使这些词汇被广泛传播,这些词汇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们随口而出的各种带有侮辱性的词汇,丝毫看不出对待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2.仪表不妥
在校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穿着睡衣,拖鞋,蓬头垢面的大学生穿梭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寝室之间,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不尊重,更是对学校优美的环境秩序的不尊重。

3.举止仪态
在我们校园里垃圾桶分布较为密集,就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些便利,为大学校园增添一些美感,然而太多的学生不注意个人举止,依然将垃圾随手扔在垃圾桶旁,随地吐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以上的现象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也应该值得重视起来,究其根本是个人修养问题。

这就更要求我们大学生应该重视对社交礼仪的学习,通过学习社交礼仪,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用语,学会对个人仪表的装扮,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举止,来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提升个人的修养。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

“在21世纪,关系就是生产力”,虽说这句话有些偏激,但多少反映了人际关系在21世纪的重要性。

也只有拥有良好的礼仪,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也是生活愉快的基础,拥有好的心情,自然就有利于心理和生理健康。

(二)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1.见面礼仪
大学校园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相见,微笑与挥手是正常的。

然而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参加面试、比赛中的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人。

我们通常会遇到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当别人给我们传达信号时,我们又不懂得如何介绍他人。

当我们放眼将来,我们与社会上的人士打交道时,接受送名片时、握手时......如何做再是最恰当的。

因为任何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都有可能带给别人不好的印象。

2.交谈礼仪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主力军,在和人交谈时,除了最基本的文明有礼,更应该注重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选取恰当的话题和表达方式。

不论你是哪一种人,内向也好,外向也好,只要你具备以上的特质,你就是一个有着良好交谈礼仪的人。

任何场合上的愉快交谈,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交谈是一种艺术,也是相互了解的突破口,所以大学生更应该注重这方面。

3.接待来宾的礼仪
日后我们出身社会,无论是处于哪个阶层,接待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的接待礼仪是主客双方进一步接触的基础,相反,不合时宜的接待礼仪多少会引起客人的反感,以至于后续工作不如预期的愉快。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注重这方面的认识和学习,这将成为一个不小的隐患。

4.公共场所的礼仪
大多数人会在公共场所忽略他人感受,做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比如图书馆里讲话,宿舍同学都就寝了还在讲电话,公车上不给弱势群体让座,在公共场合亲吻等。

5.餐桌上的礼仪
学生时代的我们,接触餐桌礼仪并不多,西餐就更少了。

常听人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聚会时出洋相,但却未必真正的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对餐桌礼仪知识缺乏度也是不可小觑的。

从以上所分析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社交礼仪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在学校中,我们所涉及到得社交礼仪范围没有在社会里所接触的多,但是当我们进入社会的时候就是很必要的了。

多学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

有助于获取信息、有益于信
息交流,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需,利用社交,就能从对方那里获取“另一半丰富的信息”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置身社会,才能体现其价值。

社交礼仪能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社会规则,更快的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了解一些礼仪常识和习俗,还能避免自己处于尴尬或不受欢迎的局面。

而广泛的涉猎社交礼仪,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在工作上的需求,还能给同事留下好的印象,以便更好的发展友谊,适应环境。

所以从上述问题来看,都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有所提高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系列不足与缺陷进行提高和补充,这样才能做一个高素养的、懂礼仪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
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社会上存在许多靠道德约束的社会存在,而这些东西的尺度就可松可紧了。

在这方面,社交礼仪为大学生指明方向,提供正确的参考,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塑造高尚的精神和修养,杜绝不良嗜好和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人素质。

(五)社交礼仪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此外社交礼仪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等也有不小的作用。

总之,社交礼仪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作用是不容置疑且不可小觑的。

四、根据社交礼仪知识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在大学的课程中应多涉及关于社交礼仪的课程
(二)大学校园公共设施和公众场所应多设置文明标语以提醒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三)可以举办大型大学“社交礼仪”的活动以宣传和促进社交礼仪并引起注意
(四)作为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去接受社交礼仪的系列知识并引起重视
(五)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督促身边朋友的言行举止
(六)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到: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
翻动老师的物品。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

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

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

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总的来说.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为踏入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因此。

“社交礼仪”是大学生的门必修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