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课堂实录】洋流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及地理意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阅读有关资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师引导,总结出洋流的成因
2、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找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绘制出世界洋流模
式图
3、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和材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学习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引出泰坦尼克号失事的海域,设置问题,揭秘当年事故成因
(板书)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洋流的概念
海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提问】主要动力是什么?大气运动
二、洋流的分类
判断: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
()(一般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一般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学生活动】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②洋流成因
(承转)无风不起浪,有风必有浪。
那么地球表面的风带如何影响洋流形成?
(展示动画)风海流的形成---学生总结风海流的成因----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学生活动)画一画画出世界风带,和在它的作用下形成的洋流
(承转)二战期间,英国及其盟军派战舰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却遭到德军接二连三的袭击,这是为什么?
(展示动画)密度流,回答问题①地中海和大西洋密度是否相同?
②密度不同,洋面高低是否相同?
③洋面高低不同,表层和底层的洋流怎样流?
④德军怎样进入地中海又怎样回到大西洋?
(承转)当风吹动海水出发后,出发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会过来补偿,形成补偿流
(展示动画)补偿流
(学生活动)秘鲁寒流的形成
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
(1)画一画:探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并绘制出世界洋流模式图。
用箭头画
出各海区表层的流向和名称,并且记住洋流名称。
(2)看一看: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
(出示图片)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小组合作,解决所提问题,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①、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30°为中心海区的大洋环流,看看两个海区环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如何?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北纬60°为中心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如何?南半球呢?
③、比较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和形状有什么不同?
④、在北印度洋海区,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师)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5)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2)
③、 40°S附近:形成西风漂流(寒流),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南极环流
④、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出示图片】摩尔曼斯克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内,却终年不冻?
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出示图片】四大渔场,四大渔场的成因各是什么
②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
【出示图片】哥伦布两次航行路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 ② 线比①线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
③第一次逆流而行,费时多,第二次顺流而行,省时间
【出示图片】泰坦尼克号出事海域,出事的原因
④冰山、海雾对航海的影响
【出示图片】“威望”号污染事件
⑤洋流扩大污染范围,减轻污染程度
【小结】洋流的地理意义
(1)气候
①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热量平衡。
(2)海洋生物 (四大渔场)
练一练
下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②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顺流:费时费能 逆流:省时省能 (3)航海事业
(4)海洋污染 加快了原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 扩大了污染范围
1
.图中①、②、③、④处,最有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 ④ 2.若在③处海域投放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到达⑤处,则该瓶的漂流路线可能是( )
A.③ — ① — ⑤
B.③ — ④ — ②— ⑤
C.③ — ④ — ② — ① —⑤
D.③ — ① — ② —⑤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期日本核电厂爆炸产生的核泄漏会对我国造成严重的影响吗?
4、根据洋流模式图画出世界大洋洋流分布图,分析各地荒漠的成因
【课堂总结】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地理空间概念不强.教学中要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并培养运用地理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尽可能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更多的信息,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地图增加素材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起学生的共鸣,④
④ ④ ④ 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实际生活中与洋流相关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展开,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效果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理性较强。
和规律教学理念是创设情境,摆事实,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地理原理和一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以下结果。
1、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利用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效培养了地理思维。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4、通过动手画风向、渔场、荒漠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当堂巩固基本知识
5、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虽然注意了学生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老师讲解还是略多。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还有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低。
课堂练习略显单薄,题量和时间不足。
课上有效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既能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从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及南纬40°附近海区三方面总结,没有提及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
的影响;以及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四个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
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中,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3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欧海洋性气候及摩尔曼斯克港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与寒流的关系)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
海洋生物的影响中,主要以洋流对渔场的形成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
上升流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中,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中,只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
本节课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洋流
的分布规律。
评测练习
1、下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最有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 ④
(2)若在③处海域投放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到达⑤处则该
瓶的漂流路线可能是( )
A.③ — ① — ⑤
B.③ — ④ — ②— ⑤
C.③ — ④ — ② — ① —⑤
D.③ — ① — ② —⑤
2、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假设阴影部分为陆地。
(1)①②③④四地点海面等温线情况( )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D.④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
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冷水
④ ④ ④ ④
④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下图是某大洋局部的洋流环流示意.读图回答: (双选)
(1)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C.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D.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
(2)图中 E 处洋流流经的沿岸地区,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3)图中 E 洋流的名称可能是 ( )
A. 拉布拉多寒流
B.秘鲁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 阿拉斯加暖流
4、下面为某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海域于半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该洋流是(暖、寒)流。
(3)该洋流肯定位于大陆的______岸,加剧了_____
环境的形成。
(4)如该海域位于太平洋,该洋流的名称是,
按成因属于流,该海区附近形成
_______渔场。
5、下图所示区域在 23°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
T1和T2,其温度关系是T1>T2。
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知识讲解详细且紧扣考纲,抓紧洋流主干知识。
在讲洋流成因分类时,采用推理法,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通过现象归纳影响规
律,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多媒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虽然注意了学生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老师讲解还是略多。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还有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低。
课堂练习略显单薄,题量和时间不足。
课上有效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既能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压缩教师讲解时间,加强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摒弃不放心的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兴趣。
课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高一教学要求: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了解洋流成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阅读有关地图并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了解洋流的类型(寒流、暖流);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海洋水是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所以,洋流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所在。
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知识点,其一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读洋流模式图探讨各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其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对人类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
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