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功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制度功效研究
当社会文明进入二十世纪后,我们发现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不再是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等传统的有形资产,而是知识、信息以及创造力等现代的无形资产,即我们熟悉的知识产权,其中最重要当属专利权。
在现实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专利制度通过激励技术进步,促进知识扩散,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为此,将详细地分析专利制度的功效。
标签:专利;功效;技术进步;知识扩散
D9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各种高、新、尖技术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有专利、商标以及版权三个形式。
但在现实中发明创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
例如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促使经济发展向“新经济”转变。
因此,经济学家们将大量的兴趣都集中在对发明创造的保护上,而这种保护通常是通过专利制度来实现。
正因为专利制度为发明创造提供了合法的保护以及促进了有用技术信息的传播,才使得它日益成为知识经济中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1836年初步建立以宪法为基础的专利系统,并且此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被逐渐完善。
正是在这样的专利系统中,才使美国涌现出大量像电灯、留声机、电话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
当然这些创新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技术创新活动。
签于此,人们开始关注专利的社会价值。
专利制度(patent system)是一种利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和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杨中楷,2007)。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专利制度对社会福利有两个基本作用:(1)对创新进行激励以提高社会福利;(2)传播创新知识,以允许更多的人享受它的好处。
1 激励技术创新
专利制度在支持进步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专利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得研发的成本和收益内部化,从而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当专利制度有效实施时,专利给予所有者临时的垄断权,使得诸如新的电脑芯片这样的技术的所有者就可使用他的排他权,从其他的专利使用者身上收取一定的费用。
当然这些费用是给发明者的回报,以促使更多的创新和更快的经济增长。
由于最初是在农业、交通、通信和产品制造方面,继而在健康护理、信息技术方面,最终发展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来促进发展,而专利制度为这样的创新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提供了必要保障。
这是因为:
(1)社会需要技术创新。
新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创造出广泛的社会收益:寿命更长,生活品质更高,货币化收入日益增长,消费更广泛的商品和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明显和我们的前辈不同。
(2)技术创新是昂贵的。
灵光一现的想法到最终商业上可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过程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3)社会需要制度激励各方将时间的金钱引到研发过程中来,为激励投资创新,政府必须向创新者根据其社会价值的大小提供或授予可行的权利——专利。
即采用政府的法律系统为创新创造出一个经济上的垄断。
当一项新创新所体现的产品或者方法易于被复制时,他的开发者如果想要回收其研究和开发的固定成本就很困难。
例如,一个新产品在能够达到任何商业性应用之前,可能需要开发者投资大量研发成本,因此如果一个竞争者无须承担这些成本即可复制该产品,那么他就会获得一种成本优势,并可能导致该市场价格下跌使得开发者无法收回其投资成本。
因此如果一项创新没有给予所有者法律保护,创新者要么试图对该创新予以保密,使得社会整体所获得的知识存量就会减少,要么干脆就不投入研发成本进行创新。
为了克服此种现象,专利为你的思想建立保密围栏,就如同在你工厂周围建立保障围栏类似,可防止任何盗贼,使财产更安全,这样人们才愿意从事创新活动。
关于专利对技术创新的促进,美国一名名叫波斯纳的法官给出简单的解释:假设某发明人花费1000万美元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食物搅拌器,生产和销售该机器的边际成本是50美元,整个市场需求为100万个,那么发明人必须以60美元的价格销售成品,才能收回全部成本。
但如果没有专利保护,模仿成本极低的情况下,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会用50美元的价格销售产品,这样发明人是无法收回所有的投资成本。
当理性的发明人意识到这种结果后,就不会进行研发投资,这样有利于人类的发明创新就不会出现。
更值得庆幸地是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新技术产生的广泛的社会价值。
专利授予就成为鼓励诚信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鼓励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现代经济中的创新需要私人公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但是这种投资不是形如对工厂这样的有形财产的投资,因而充满了被竞争破坏和削弱的风险。
而且创新有模仿,可能不符合投资者的需要。
专利为创新投资提供了保护措施。
因此通过专利可减少风险并能促进创新。
美国宪法授权建立专利系统时,规定目标是“促进科学有用的工艺进步”。
这通常被解释称为激励发明者创新活动。
尽管专利制度对促进技术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是采用赋予创新者市
场势力的方式来激励创新,这样会扭曲资源配置,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早在1969年Nordhaus就针对最优专利设计,研究如何使因激励创新而给与创新者的垄断权和由垄断权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之间达到最佳平衡问题。
2 促進知识扩散
除了激励创新,专利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知识的扩散。
实际上申请专利的前提就是要对创新知识进行公开,其程度是要求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依照说明来复制专利技术。
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也是因为创新信息的公开。
创新出现后,传播创新知识可让更多的人享受其带来的好处,专利制度也促使进行这样的传播。
没有专利制度,创新者为了从中获的利润就会试图将创新作为一个秘密。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人就谨慎小心地保护其玻璃制作的秘密,使得这样一个技术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有了专利制度创新者不再害怕其他人模仿他们的创新,创新者不再将创新作为秘密保存;而是尽力传播创新,好在一定的期限内收取更多的专利许可费,这样创新即被更广泛的使用。
专利法也规定了专利的授予条件就是要求专利申请书在专利授予之后必须充分公开,使得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出该专利产品。
这也就教导潜在的侵权者如何实施侵权,存在了诉讼风险。
这被认为是为对专利所赋予的垄断权的一种限制。
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知识扩散的同时,也为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已获专利的发明进行不侵权的“周边发明”提供了便利,减少创新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发现专利制度功效很简单:发明是一项“公共产品”,但创造出这样的发明却非常昂贵,并且模仿成本却相对来说简单得多。
通过专利的方式阻止免费模仿、避免将创作为秘密隐藏起来,这将鼓励发明人从事更多的创新。
与此同时,专利也表现出与市场自由竞争的重大背离。
专利通过给专利权人排他权,不仅阻止模仿,还阻止他人的未经许可的使用,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此问题。
对于一个小设备生产市场上有十个同质的厂商,每个厂商生产该设备的边际成本为40元,市场需求函数为p=100-Q。
那么该设备最终的价格是40元,需求量为60个,社会总福利为可见创新虽然使得总福利增加了600元,但由于专利所赋予的垄断特权使得相对于市场自由竞争时净损失了50元。
根本原因是由于垄断的存在,使得需求量由70个下降到60个(Lemley和Shapiro,2005)。
纳尔森(2001)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而实物投资及人力投资主要是作为技术进步的伴随物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
因此,专利通过激励技术进步和促进知识扩散,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专利制度已经成为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乃至增加社会福利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Lemley,M.,C. Shapiro.Probabilistic patent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5,19(2),75-98.
[2]Nordhaus,W. D.Invention,Growth,Welfare. A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M].Cambridge,Mass,1969.
[3][美]纳尔森,汤光华译.经济增长的源泉(中译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楊中楷.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制度功能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