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教学质量监测(二)试题 (答案不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25.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26.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27.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

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

……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

”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郭嵩焘主X社会全盘西化
C.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28.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

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

这个名词应该是
A.卖国贼
B.走资派
C.顽固派
D.反革命
29.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9月7日蒋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团军百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要求“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的是
A.国民党配合了百团大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
D.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
30.大跃进期间,某某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X少奇、、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某某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某某实行责任田
31.《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

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32.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
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某某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33.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34.“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35.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

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

”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而后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材料二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材料三通过加强某某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7分)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最后阶段有哪些显著变化。

(12分)
(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

(6分)
41.(12分)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

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_______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考题: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某某、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宋规定与建议的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

(9分)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某某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

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某某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

(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某某政治的影响。

(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

10月 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

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

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

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 11月22 日撤出全部军队。

1957年 3月 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材料二阿登纳(联邦德国总理)表示:“法国和英国将不再是堪可与美国和苏联并驾齐驱的大国。

德国也不会。

他们要想在世界扮演决定性角色,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团结起来以欧洲为一体。

英国还未可能成熟到接受这个做法,但是苏伊士事件可以有助于她思考。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浪费:欧洲团结将是你复仇之路。


——基辛格《大外交》(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原因。

(6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9 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和外族压迫,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的正常发展。

加里波第(1807-1882)受革命党人影响,一心要把祖国从奥地利手中解放出来。

1854年5月,加里波第率军深入敌后,连战皆捷。

在夺取两西西里王国(意大利邦国)后将其政权交予撒丁王国。

为笼络加里波第,国王送给他一座别墅、一艘汽艇,但被加里波第拒绝。

当意大利政府屈从外来压力,准备武力解决加里波第时,加里波第无意同室操戈,“不要开枪,意大利团结万岁!”
材料二 1866年,加里波第再次临危受命,击溃奥军,夺回一些失地。

9月20日,撒丁政府军和加里波第部同时开进历史名城罗马。

至此,意大利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加里波第被称为“现代游击战之父”,他所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
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加里波第隐退后,不再担任任何官职,只靠一点养老金生活。

政府拨款帮助也被他一概拒绝。

1882年6月2日,加里波第因病去世,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加里波第的传奇一生对意大利所产生的影响。

(9分)
(2)据材料概括加里波第的去世使“整个世界为之动容”的原因。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