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说课讲解
⼼⾎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风湿⼩体:是⼀种特殊的⾁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

它的中⼼为纤维蛋⽩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2、动脉瘤:病变较严重的动脉壁,由于中膜平滑肌萎缩⽽变薄,在⾎管内⾎压的作⽤下局部扩张膨出,形成动脉瘤
3、室壁瘤: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室内⾎液压⼒作⽤下,局部向外膨出⽽形成。

可发⽣于⼼肌梗死的急性期,更常见于愈合期。

◆问答题
1、简述动脉周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3期
1. 脂纹期
(1) ⾁眼:淡黄⾊条纹,位于主A分枝开⼝处,呈帽针头⼤⼩,稍隆起
(2) 镜下
①泡沫细胞(foamy cells)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②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③少量TC、WBC
2. 纤维斑块期
(1) ⾁眼:灰黄⾊,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①表⾯:纤维帽(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②深层: 脂质+增⽣SMC、Mφ、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期
(1) ⾁眼:⼤⼩不等,黄⽩⾊斑块
(2) 镜下①表⾯: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②深层:⼤量⽆定形坏死物(脂质、胆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源:⾁芽组织
外周: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
③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4. 复合性改变及后果
(1)斑块内出⾎:⼤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肌梗塞)
(2)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栓形成、梗死(3)⾎栓形成: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出⾎
(6)⾎管管腔狭窄缺⾎性病变
继发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动脉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2、何谓⼼肌梗死?⼼肌梗死的常见部位、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有哪些?
概念:⼼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区的持续性缺⾎⽽导致的⼼肌较⼤范围的⼼肌坏死
常见部位:左⼼室前壁、⼼尖、室间隔前2/3(左前降⽀)
病变特点:⾁眼观:苍⽩⾊⼟黄⾊。

镜下观:凝固性坏死;充⾎出⾎带;⾁芽组织形成;机化和瘢痕形成。

并发症:⼼⼒衰竭、⼼脏破裂、室壁瘤、附壁⾎栓形成、⼼源性休克、急性⼼包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包炎
3、简述良性⾼⾎压内脏病变期⼼、脑和肾、视⽹膜的主要病理变化。

(1)⼼脏的病变:
左⼼室代偿肥⼤,体积增⼤,重量↑,400g以上(正常250g),⾼度肥⼤者达800g,左室壁增厚1.5–2cm,⾁柱、乳头肌明显变粗,但⼼腔不扩张,向⼼性肥⼤→离⼼性肥⼤
(2)肾脏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或细A性肾硬化
①⾁眼:双侧,对称性⼩、轻、硬,表⾯布满均匀颗粒,被膜不易剥离。

切⾯、⽪质变薄,肾盂周围脂肪↑
②镜下:
⼊球⼩动脉玻璃样变,部分肾⼩球纤维化,玻璃样变,相应肾⼩管消失, 间质纤维组织增⽣。

残存肾⼩球:代偿肥⼤,⼩管扩张。

(3)脑的病变
①脑⽔肿⾼⾎压脑病:颅内压↑,头痛呕吐
⾼⾎压危象:抽搐、意识障碍
②脑软化多发,⼩的梗死灶→微梗死灶
③脑出⾎:最严重并发症。

i)好发部位:基底节、内囊
ii)症状:颅内压↑→脑疝;内囊→对侧肢体瘫;桥脑→同侧⾯N⿇痹,对侧上、下肢瘫。

(4)视⽹膜的病变:
中央动脉硬化眼底镜:动静脉交叉,视乳头⽔肿,视⽹膜渗⾎、出⾎
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变质渗出期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
增⽣期形成风湿⼩体
瘢痕期风湿⼩体纤维化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阻塞性⽓道疾病的总称,以呼⽓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包括慢性⽀⽓管炎、肺⽓肿、哮喘和⽀⽓管扩张症
2、肺⽓肿:肺泡的末梢肺组织因含⽓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功能减低的⼀种疾病状态
3、肺⼼病:肺源性⼼脏病,由于肺、胸廓或肺⾎管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增加、肺动脉⾼压,导致右⼼室肥厚、扩张、伴或不伴有右⼼衰竭的⼀类⼼脏病
4、肺⾁质变:⼤叶性肺炎时,少数病例肺泡腔内渗出物未被及时溶解、清除,由肺泡壁增⽣的⾁芽组织代替,发⽣机化,使局部肺组织呈红褐⾊、质韧,似肌⾁,称。

◆问答题
1、简述慢⽀的病变特点。

⾁眼
⽀⽓管粘膜粗糙、充⾎、⽔肿管壁增厚
腔内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镜下
1粘膜上⽪的损伤和修复:粘膜上⽪纤⽑粘连,倒伏、脱落,上⽪细胞变性、坏死,鳞状化⽣
2 ⽀⽓管腺体改变:粘液腺增⽣、肥⼤,粘液细胞明显多于浆液细胞。

3 ⽀⽓管壁炎性病变:⽀⽓管粘膜及粘膜下充⾎、⽔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 平滑肌和软⾻的改变: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喘息型者平滑肌增⽣、肥⼤);管壁软⾻变性、萎缩或钙化、⾻化。

2、列表⽐较⼤、⼩叶性肺炎。

3、简述慢性肺⼼病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
1肺部病变:
原有的慢性肺疾病病变。

主要的病变是肺⼩A内膜和中膜弹⼒纤维、胶原纤维增⽣。

肌型⼩A中膜肥厚,⽆肌性细A机化。


2 ⼼脏病变:
⾁眼右⼼室肥厚,⼼腔扩张。

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室肌壁厚度超过5mm。

—病理诊断标准
镜下⼼肌细胞肥⼤、核⼤⾊深;
缺氧区⼼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
间质⽔肿、胶原纤维增⽣
临床病例联系
1、右⼼衰竭:全⾝淤⾎、腹⽔、⽔肿、⼼悸、⼼率增快。

2、肺性脑病:头痛、烦燥、抽搐、嗜睡、昏迷
4、硅肺的病理特点是什么?硅结节是如何形成的?
病理特点:
肺组织内矽结节形成
矽结节:特征性病变。

结节境界清楚,直径2-5mm圆或椭圆形,灰⽩⾊,质硬,砂样感。

结节融合,中央坏死、液化形成矽肺性空洞。

硅结节形成:
(1)细胞性结节:
吞噬硅尘颗粒的巨噬细胞聚集⽽成
(2)纤维性结节:
同⼼层状、漩涡状排列的胶原纤维。

(3)玻璃样结节:纤维组织玻璃样变,结节中央可见内膜增厚的⾎管,钙化。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形成:
矽尘沉积在肺间质—巨噬细胞聚集吞噬矽尘—巨噬细胞坏死崩解或发⽣功能和
⽣物学⾏为改变—释放致纤维因⼦—促进成纤维细胞增⽣和胶原形成—纤维化—矽肺病变
消化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肠上⽪化⽣:胃粘膜增⽣的上⽪中,出现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细胞和潘⽒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乃与肠粘膜相似
2、消化性溃疡:指发⽣于胃和⼗⼆指肠粘膜的慢性溃疡,多见于成⼈,其发⽣与胃液的⾃我消化有关
3、碎⽚状坏死:指肝⼩叶周边部界板⼲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4、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
5、假⼩叶:正常肝⼩叶的结构破坏,增⽣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分割、包绕形成⼤⼩不⼀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叶
6、⼩肝癌:早期肝癌,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直径总和⼩于3cm)的原发性肝癌
7、早期癌:指⽆淋巴结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癌,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
8、嗜酸性⼩体:死亡的肝细胞,细胞体积进⼀步缩⼩,细胞核浓缩、碎裂或消失,最终仅残留红染、圆形的胞浆⼩体,称。

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问答题
1、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肠上⽪化⽣为其主要特征
⾁眼观:胃镜下三个特点:
1.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呈细颗粒状
2. 正常胃粘膜橘红⾊→灰⽩或灰黄
3. 粘膜下⾎管分⽀清晰可见,出⾎、糜烂
镜下观:
1. 粘膜全层内⼤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
2. 胃粘膜固有腺体(胃体腺、幽门腺、贲门腺)萎缩或消失,囊状扩张
3. 肠上⽪化⽣或假幽门腺化⽣(粘液分泌细胞化⽣)灶状或⽚状,弥漫分布
2、简述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眼及镜下观病变特点。

胃溃疡:多见于胃窦部
⾁眼观:数⽬:通常只⼀个。

⼤⼩:⼀般直径⼩于2.5cm。

形状:圆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状如⼑切。

深度:可深可浅,底部⼀般穿越粘膜下层。

镜下观:由上⾄下⼤致由四层组织组成
1、炎性渗出物(纤维蛋⽩+WBC)
2、坏死组织:坏死的细胞碎体
3、⾁芽组织
4、疤痕组织;
可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栓形成、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断裂及⼩球状增⽣。

⼗⼆指肠溃疡:常见于⼗⼆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直径较⼩。

其余同上
3、运⽤病理学知识区别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状或⽕⼭⼝状
⼤⼩<2cm >2cm
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出⾎坏死
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4、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出⾎
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幽门狭窄幽门梗阻
癌变增⽣过度增⽣异型增⽣癌变
5、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
肝实质变质性变化为主的炎症
包括: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①细胞⽔肿:为常见的变性病变表现为胞浆疏松化和⽓球样变
⽔样变→⽓球样变→溶解坏死
⽓球样变:
②嗜酸性变
③脂肪变
①嗜酸性坏死:嗜酸性⼩体
其实质为单个细胞的凋亡
②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状坏死、桥接坏死、⼤⽚坏死炎细胞浸润;汇管区和⼩叶内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汇管区、⼩叶内→T细胞、单核细胞;
坏死处→中性粒细胞
肝细胞再⽣及间质反应性增⽣
(1)Kupffer细胞增⽣肥⼤为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反应。

(2)成纤维细胞增⽣
(3)肝细胞再⽣再⽣的肝细胞体积较⼤, 胞浆
略呈嗜碱性,核⼤⽽染⾊较深,有时可见双核。

(4)细⼩胆管增⽣见于病程较长的病例,出
现在汇管区或⼤块坏死灶内。

6、肝硬化时再⽣结节和纤维化是如何发⽣的?
①⽹状纤维胶原化
②纤维组织增⽣:
肝硬化发⽣的关键性过程,其来源有:
a.门管区成纤维细胞
b. 贮脂细胞或⽹状纤维胶原化
7、肝硬化门脉⾼压的发⽣原因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原因:肝内⾎管⽹减少——窦性阻塞
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形成——窦前性
⼩叶受压——窦后性阻塞
临床表现:脾肿⼤、胃肠淤⾎、腹⽔、侧⽀循环形成:
8、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发⽣原因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发⽣原因P140
临床表现(1)蛋⽩质合成障碍
(2)出⾎倾向及贫⾎
(3)胆⾊素代谢障碍:黄疸
(4)激素灭活减弱:雌激素灭活下降
a 男⼦乳腺发育症,⼥性⽉经失调,不孕
b 蜘蛛痣,肝掌
(5)肝昏迷
泌尿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肾病综合征:为肾⼩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蛋⽩尿(每天超过3.5g),明显⽔肿,低蛋⽩⾎症,⾼脂⾎症和脂尿
2、新⽉体:快速进⾏性肾⼩球肾炎,在⽑细⾎管球外侧球囊壁层,脏层上⽪细胞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起构成新⽉形结构,称为新⽉体
3、颗粒性固缩肾:肾⽪质明显变薄,⽪髓质纹理和交界不清,肾盂周围常填充增⽣的脂肪组织,肾⼩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包膜和⽪质表⾯紧贴不⼀撕下,这种肾。

◆问答题
1. 肾⼩球肾炎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是以增⽣为主要病变的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