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

(4分)
(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
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五)出师表(原文)
3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用原文回答)
3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2分)
(六)
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0.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七)
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远: (2)所以: (3)是:
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今义:
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

(1分)
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八)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3分)
(九)
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57.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十)
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十一)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77.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用原文
回答)
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十二)
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
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8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十三)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
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
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
(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十四)
出师表(全文)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

(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十五)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2 分)
A夙夜优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分)
第二部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加点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翻译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作者的忠心。

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
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全品中考网【二】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降低身份)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11、翻译。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分)
【三】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句子翻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附加题: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或: (2)皆足取祸也取:
2.句子翻译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四】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之事,事无大小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途同归()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答:
【六】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翻译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2 、解释加点词①躬耕于南阳()②由是感激()③故五月渡庐()
13.翻译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
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八】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加点词(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躬耕于南阳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至于斟酌损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
十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

十一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⑴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⑵可计日而待也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每与臣论此事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十三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十四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十五行路难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D.驱驰(奔走效劳)
10.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分别用“/”一处停顿标出。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

(六) [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句子翻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七)(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
12.翻译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八)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加点字躬()损()零()
12.写出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十)(甲)亲贤臣,远小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加点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2.翻译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十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则汉,可计日而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