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1、泰国湄南河平原。

特色: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传统民居以木、竹为主,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神”;人们间能团结互助,关受弱者,共度难关.
成因: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传统农业受天气影响大;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等需要全村协作完成.(P74-75)
2、美国中部大平原。

特色: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规模大,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商品性农业;人们居住较分散;生活水平较高.
成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服务.(P75-77)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南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这里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完成;湄南河平原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P74—75)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

劳动人手不多;C。

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是商品性农业.
1)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
2)为什么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科技水平发达,适合机械化生产
3)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
4)美国中部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有什么特点?表现: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剩余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5)商业性农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们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农场面积大、人们居住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公路和铁路网四通八达.(P75-77)
第二课与山为邻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P34-35、填充图册P16图4-2)
第三课傍水而居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P36—37、填充图册P17图4—3)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水”的联系
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城镇发展。

特色: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也孕育出了众多的城镇。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

人们往往临河建屋、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成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众多的河道.(P83-84)
2、耕海牧鱼。

特色:过去主要是在沿海地带捕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洋捕捞发展迅速;现在发展海水养殖业,建设“海洋牧场”真正实现“耕海牧鱼".如日本的北海道地区。

一年一度的“渔民节”是渔民心中盛大的节日.成因:当地背山临海,人民利用辽阔的大海给人们提供的渔业资源,发展生产。

(P84—87)
3、水上都市意大利的威尼斯.特色:曾经著名的商业港口,现在是著名旅游胜地;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城市里的纵横水道是大街小巷;但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影响着人们生活。

成因: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水城风光。

(P87-88)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发展情况: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货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频繁、交易人数的增多、商品的丰富——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出现小城镇。

(P83)
②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

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临河建屋。

他们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河边。

如今,这种具有“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存在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里,吸引着四方游人。

(P84)
③日本独特的鱼文化:生产:水产业,造船业……饮食:鱼宴……语言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谚语……
节日:鲤鱼旗……艺术:鱼的雕塑……
④渔民们的烦恼:A 世界燃油价格的上涨,使捕鱼的成本大大增加;B 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范围内捕鱼;C 填海造地和经济发展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D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质。

其中,前两项来自国际社会,后两项来自日本国内。

(P86)
⑤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日本采取的措施:实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制定海
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的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真正实现了“耕海牧鱼”(P86-87)
第四课草原人家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1、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

特色:牧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特点);“羊比人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采取定居生活方式。

成因:气候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国家工业化程度高.(P89—90)
2、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牧区。

特色:青藏地区畜牧业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牧民们身着藏袍,骑在马背上;在河流附近,可以看见帐篷,那就是牧民们的家;牧民们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

成因:在青藏地区,到处可见连绵起伏的草场。

这里的草场不仅面积大,而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P90—92)
3、内蒙古的草原风情。

特色:内蒙古大草原的各族牧民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蒙古族人喜食奶茶、达斡尔族人喜爱贝阔;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而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

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

住房是便于拆卸和搬运的蒙古包.牧民们举办一年中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十分好客。

成因:内蒙古的大草原面积广大、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孕育了内蒙古草原独特的区域文化。

(P93—94)
①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和表现:原因:澳大利亚气候比较干热,冬季温暖,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

表现:羊比人多;羊毛量大质优。

羊毛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P89)
②从自然条件方面说说青藏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气候寒旱,适合牧草生长;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草场广布;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高。

(P91)
③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请举例说明。

A 藏袍(自然环境:高原昼夜温差大;牧业生产:适于在马背上活动)B 帐篷:用牦牛毛制成,能很好地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还可以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方便迁移。

C 用牛粪作燃料:受高原自然条件的限制,高原上用作柴薪的树木很少,牛粪燃点低且容易拾捡。

④内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衣:蒙古袍——便于草原放牧、抵御风寒--适宜在草原游牧生产和生活;食:牛羊肉、奶制品——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适宜在草原游牧生产和生活(逐水草而居);行:马、勒勒车——便于出行和游牧生活-—适宜在草原进行大范围活动;乐: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表达了牧民们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热爱之情(P93-94)
在不少的干旱的地区,却蕴含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地下水、石油)。

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1、丝路明珠新疆.
特色:用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葡萄和哈密瓜最为著名。

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经过处.
成因: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连绵,但地表下蕴含着宝贵的石油和地下水。

(P96-97)
2、石油宝库阿拉伯半岛。

特色:用石油资源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同时购买灌溉设备,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建起海水淡化厂;绿洲上产椰枣、小麦、水稻。

成因: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石油资源丰富、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P97-98)
①坎儿井的构造及优点:坎儿井的构造: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优点:A。

减少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优良;C.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清凉剂”;D。

由高向低自流灌溉,避免运水之劳.
②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的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