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双高建设,智慧教育,体系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广义的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

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大中小学教育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智慧教育的内容结构十分庞大,它的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

当前,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针对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更是近几年要突破的重点内容。

1.选题依据
1.1.问题的提出
2008 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也随之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

作为这一概念的延伸,“智慧城市”受到广泛关注,被许多国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中,教育不可否认的充当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交通、能源以及医疗等行业的智慧化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但反观教育行业,发展压力巨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制肘着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如何提升教育领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与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也紧跟时代的要求提上日程。

1.2.课题界定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智慧教育体系就是将智慧教育各个互相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或智慧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互相促进,提升教育效果最大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形成的教育新模式,是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

2019 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报告,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 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开展智能教育应用战略研究,探索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

从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智能教育”实际上是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多种应用形成的智能化教育新形态,是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但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行业方案及学校信息化实践中,人们广泛使用的却是“智慧教育”这一概念。

针对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关系,祝智庭等提出智能教育是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郑旭东认为智慧教育2.0 即智能教育,蔡连玉等则提出智慧教育2.0 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所追求的理想形态,而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既有“智能教育”也有“智慧教育”。

因此,为推进智能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厘理智能教育的内涵、形态及其与智慧教育的关系,辨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智慧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但目前智慧教育体系的研究国内还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智慧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

智慧教育体系是智慧教育资源的整合。

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将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亚教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实现三网合一的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并且手机短信支持联通、电信、移动全网覆盖。

智慧教育体系未来将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的发展及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研究主要内容
2.1.研究目标
课题以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持续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教育大力发展。

2.1.1适应需求,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
2.1.2有机衔接,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
2.1.
3.多元立交,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要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2.2 研究内容
本课题在高职院校层面,以教育体系中智慧教育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趋势,探讨智慧教育目标与定位,开展智慧教育体系中各要素相关性分析,制定适合职业教育体系发发展的智慧教育体系。

具体框架如下:
2.2.1智慧教育体系中各要素相关性分析
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2.2.2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智慧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2.2.3 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是参照国内外已经成熟的智慧教育体系,二是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真实情况,三是以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指引,提升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内涵建设,四是强化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内容,推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2.3 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智慧教育体系中各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2.4 创新之处
2.4.1智慧教育体系与教育信息化的多元关系
与教育信息化相比,现代教育制度建设是更为上位、基础的建设内容。

但是,从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同步性。

由于两者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关系。

2.4.2 智慧教育体系与教育信息化的互动规律
从教育史上看,媒体与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性质的要素,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技术支持的教育流程再造,标志了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然而,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作用,并不是技术出现后就直接对教育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而是与各类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相关。

相关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共同构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与之相应,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3.思路方法
3.1.基本思路
课题以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持续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教育大力发展。

2.1.1适应需求,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
2.1.2有机衔接,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
2.1.
3.多元立交,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要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课题以现有文献为依据,滤清智慧教育对高职人才数量、结构需求研究的内涵和特征,以合作教育理论、规模经济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系统整体性理论、供求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实证研究法。

课题将全面调查湖北高职信息化教育的现状,采取文案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总结分析高职教育体系结构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3)对策研究法。

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智慧教育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现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湖北高职智慧教育体系结构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3.3 研究计划
课题计划完成时间为2022年12月,分为前期准备、调查研究、资料分析、成果整理四个阶段。

3.3.1 前期准备(2020.09——2020.12)
主要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分工及分项目实施计划;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调研、访谈对象的拟定与联系沟通。

3.3.2 调查研究(2021.01——2021.06)
主要任务:国内外智慧教育体系发展现状的调查,相关资料收集;
3.3.3 资料分析(2021.07——2021.12)
主要任务:通过对湖北高职智慧教育体系结构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法、路径的选择与实践探索。

3.3.4 成果整理(202201——2022.12)
主要任务: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报告及成果总结报告的撰写,召开课题评审鉴定会。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组11名成员,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7名;分别是学校科研、教学等部门骨干,专业、年龄结构合理,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团队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省教育科研成果奖等,具备课题研究和执行能力。

4.1.课题负责人,XXX, 1974年出生,教授,现任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常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职业育信息化研究、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专长。

主持完成省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省级学会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成果有:
(1)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2)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3版)》
(2016.01);
(3)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一种电脑网卡固定支架,ZL 2014 2 0184338.2;自主散热的笔记本电脑,ZL 2014 2 0809874.7;一种易于维修的计算机机箱,ZL 2016 2 0014118.4;新型可调节键盘,ZL 2017 2 0231157.4;一种拼接式电脑散热器,专利号ZL 2017 2 0604887.4;一种计算机护眼屏,专利号ZL 2018 2 1769570.7;
(4)软件著作权1项:可控计算机综合测试软件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2019SR0803285;
(5)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2017.11 基于学习效度提升的高职信息化建设“三提两建一改”模式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3;
4.2.主要参与人XXX,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讲师,原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科科长,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1项,论文多篇,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在产学研结合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专长。

研究成果:
课题: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职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结构需求研究――以XXX学院为例,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结题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沈鸿.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课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117-118.
[2]陈立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教育云”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2):20-22.
[3]阮晓龙,刘明哲.高校智慧教育门户建设体系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8(04):5-7+11.
[4]陶耘,杨荣明,项桂娥.地方应用型高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从“两线三段”到“翻转课堂”[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4):135-138.
[5]李建国.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教育强县[N]. 江苏教育报,2016-03-
18(003).
6.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为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已完成全国社科基金项目《适应“中国制造2025”高职制造类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牵头XXX职教集团、XXX职教集团的组织工作,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

课题承担单位属于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在教学科研条件、经费支持、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方面具备项目开展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课题编号:79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