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40例需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20例采用超声骨刀行手术治疗,B组使用
传统的动力钻、骨切割锯。
结果 A组较B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轻微、局部渗
出液少。
B组患者出现1例术中上颌窦粘膜穿孔、1例下颌神经损伤。
A、B两组
随访半年,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结论超声骨刀术式临床应用中不仅创伤小、安
全性高,而且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骨刀颌骨囊肿摘除术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
01-0040-02
颌骨囊肿是常见的一种临床颌骨良性肿瘤,多发于青壮年,临床中初期无明
显症状,在发现时囊肿往往比较大,常伴有面部畸形及诸多局部症状,现今临床
中该病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摘除为主。
超声骨刀术式是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其
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原理进行骨手术,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中。
应用超
声骨刀辅助完成颌骨囊肿摘除术,与传统骨器械相比有很大优势,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6月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40例,其中含牙囊
肿12例,根尖周囊肿18例,角化囊肿6例,正中囊肿4例。
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65岁,平均49.2岁。
用随机方法将患者按病种对称分为A、B两组。
1.2 机器超声骨刀(Piezosurgery)为意大利Mectron公司生产,工作频率24~29.5 KHZ,可调节超声频率,刀头水平摆动幅度为60~200Lm,垂直方向为20~60Lm,电源输
入2.8~16 w,切割速度24 km/h。
1.3 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拍颌全景片、根尖片或CT扫描。
必要
时行穿刺抽吸检查,以明确诊断、囊肿所在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囊肿与周围重要解
剖结构如上颌窦、鼻腔以及下颌管的关系。
根尖囊肿的病灶牙以及被囊肿累计的
牙齿,术前行根管治疗。
但是牙根及牙槽骨吸收较多或患牙松动明显的在术前或术
中拔除。
颌骨囊肿合并急性炎症时,控制炎症后施行手术。
根据颌骨病灶选择弧形
或梯形切口,翻开粘骨膜瓣,A组使用超声骨刀开窗,B组使用动力钻及骨切割锯开窗。
钝性剥离囊肿,处理牙根,修整骨缘,对于骨腔较大的,填塞碘仿纱条,缝合创口,局部
加压包扎。
术后给予抗炎、局部冷敷、口腔含漱治疗。
2 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上颌窦粘膜、下颌神经管、鼻腔粘膜等重要组织结构无撕裂及
损伤。
术后1周内,自觉局部轻微胀痛,局部轻度水肿,创口渗出少量稀薄血性液。
1
周后症状消失,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裂开。
术后未出现局部麻目不适等
神经损伤症状,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长15.2 min。
B组患者术中有1例上颌窦粘膜穿孔,1例术后下唇麻木,余术后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
B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程度较A组明显,术后48 h内创口渗出较A组
略多。
6个月后,所有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颌全景片显示病灶完整去除,无死腔遗留,余留骨质无炎症性反应。
3 讨论
3.1 超声骨刀的工作原理超声骨刀术式是一种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把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高频超声震荡彻底破坏需要切割的骨组织的术式。
故在
临床应用过程中,骨刀的针对性相对而言比较强,不仅能够止血以进一步缩小创口,而且还能保护周围正常的邻近组织不受损害,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精
准性和安全性。
如杜良智等认为超声骨刀弥补了传统骨切割技术的不足,可最大
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在口腔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是使用压电超声频率微震荡刀进行切骨术与骨整形手术的一种创新技术。
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通过特殊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振荡,使所接触的组织细胞内的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从而将需要切割的骨组织彻
底破坏。
其振动是肉眼无法观察出变化的微幅振动,而且刀头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
均匀、精确、稳定,同时喷雾状的冷却系统可以把磨削下来的骨组织碎屑带离手术区,使得术野干净。
3.2 超声骨刀的优点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面部囊肿,发病原因可分为
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种。
本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以保守治疗和根治性治疗两种
治疗方法为主,其中临床中又以根治性治疗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囊肿摘除术、减压术和开窗术等。
囊肿摘除术术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颌骨囊壁组织,避免术后该病再次复发,但在术式进行过程需要对正常临近组织进行保护,
使其不受损伤。
传统骨机械术式因较难控制手术时的力度与方向,往往在临床应
用中会损伤正常的邻近组织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高发。
与常规气动和机械骨刀相比,超声骨刀具有以下优点:1)超声骨刀的工作频率只
对声阻抗高的骨组织及钙化、矿化的硬组织直接产生破坏作用,而对声阻抗低的软
组织则没用损伤(55KHZ以上频率才会对声阻抗低的软组织形成有效破坏)。
机身
内置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加强组织识别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粘膜、神经和
血管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高聚焦超声技术在切割时产生的热量极少,加上适量的冷却水在刀头和术区准确形成水雾,保证了创口温度在42e以下,术中刀
头还可用4e生理盐水降温,减少了切割骨边缘因温度升高,骨细胞坏死的风险。
3)
因为超声骨刀系统提供了形状、角度和弯度的手术刀头,能够在狭窄术区和困难角
度轻松操作。
可点状垂直切割,可以任意方向曲线切割。
4)超声骨刀的工作精度以
微米计算,最小手术切口3.5 mm长,0.5 mm宽,而且操作握持仅需很小的力度,切割
时无振动,切割轨迹不受限制。
工作尖坚固耐用,且振幅受到控制,因而切割精度高,
提高手术的精确程度。
5)超声骨刀还对切割面有止血作用,超声空化作用可以限制
血液渗出,刀头水雾还有冲洗创口作用,因此术中视野清楚,术后渗出少,疼痛轻微,愈
合迅速。
3.3 超声骨刀的缺点与传统的手动或电动骨切割装置相比,超声骨刀的切割效
率稍差,本文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可以证实。
目前超声骨刀是口腔外科手术中比较理
想的骨切割工具,但是如果术中使用不当,操作模式、工作刀头选择不正确,切骨时
施加压力等,不但会减少它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出现粘膜损伤等并发症。
3.4 超声骨刀使用的注意事项超声骨刀进行骨开窗时,与传统的器械截然不同,
用传统的球钻式或摆动锯开窗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达到切开骨质的目的,
用力越大切骨越快。
而超声骨刀的切割动力来自于微振动,切割频率的增加是通过
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刀头来实现的,切骨时不需要施加压力。
相反,在一定
程度下,增加压力反而会妨碍工作刀头的振荡,将切割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如持续时
间过长,也会对切割组织有损伤,尤其是接近上颌窦粘膜时,如果压力较大,骨壁突然
被切开,较大的压力也会穿透粘膜,造成上颌窦粘膜穿孔。
4 结论
对于颌骨囊肿的患者而言,应用超声骨刀术式进行手术,不仅具有微创、出血量少等优点,而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文鼎,赵德华,胡图强 .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369-371.
[2] 步中琦,顾海佳,姚斯琦 . 超声骨刀应用于牙冠延长术的疗效观察 [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6):446-448.
[3] 陈丽明,程晖,廖燕芳 . 颌骨囊肿可疑受累牙治疗的护理配合 [J]. 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57-1458.
[4] 王玉凤,薛昌敖 . 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6):436-438.
[5] 陈旭锋,陈铁,赖仁发 . 超声骨刀在种植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44-46.
[6] 王立新,刘希云,倪耀丰,等 . 颌骨囊肿手术疗效观察及感染控制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4-6,19.
[7] 刘炜,蔡琴,王玉凤 . 超声骨刀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J].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39-1040.
[8] 杜良智,冯海楠,常晓峰,等 .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