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
一、数字的起源故事。

1.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计数。

最初,人们只会用自己的手指或者身边的小石子来表示数量。

出去打猎,打到一只猎物,就放一颗小石子。

慢慢地,人们发现单纯依靠这些简单的方式不能满足复杂的计数需求。

于是,各个地区的人们开始创造自己的计数符号。

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表示数字,他们的1像一根小棍,10像一个弯曲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简单又方便,0 - 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组合出无数的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数学计算。

2. 在古代罗马,数字的表示很有趣。

罗马数字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 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罗马数字的计数规则比较复杂,比如写4的时候,不是用“IIII”,而是用“IV”,表示5 - 1,写9的时候是“IX”,表示10 - 1。

这种计数方式在当时的建筑、贸易等方面都有应用,现在我们还能在一些大钟的表盘上或者古老的建筑上看到罗马数字的身影。

二、小数的故事。

3. 从前有个小商贩,他卖布。

有一天,一个顾客来买布,顾客说:“我要1米布,但是你能不能把这1米布平均分成10份,我只要其中的3份。

”小商贩很为难,因为他平时只知道卖整米的布。

这时候,数学中的小数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把1米看作是1.0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米,那么顾客要的3份就是0.3米。

小数的出现让人们在测量和分配的时候更加精确。

4. 一位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的时候,发现如果只使用整数或者分数,很难准确地表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约等于3.14159。

如果没有小数的概念,人们在计算与圆相关的问题时,比如计算圆的面积(S = πr²)或者圆柱的体积(V = πr²h)就会非常困难。

小数的发展让数学在几何、物理等很多领域的计算更加准确。

三、分数的故事。

5. 有一个大蛋糕,要分给5个小朋友。

如果平均分配的话,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呢?这就用到了分数。

我们把这个蛋糕看作单位“1”,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就是1/5。

分数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把一个苹果切成4块,每一块就是这个苹果的1/4。

在古代埃及,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分数了,不过他们的分数表示比较特殊,分子都是1,像2/3他们会表示成1/2 + 1/6。

6.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对分数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整数或者整数之比(也就是分数)来表示。

但是后来有一个叫希帕索斯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度不能用整数或者分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根号2。

这个发现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也让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体现了分数的局限性。

四、四则运算的故事。

7. 加法的故事。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收获了果实。

有一天,一个部落成员摘了3个苹果,另一个成员摘了2个苹果,他们把苹果放在一起,就发现一共有3 + 2 = 5个苹果。

加法就是这样一种把两个或者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运算。

随着社会的发展,加法在商业、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计算建筑材料的总量,如果一种材料需要100块,另一种需要200块,那么总共就需要100 + 200 = 300块。

8. 减法的故事。

有一群羊,本来有10只,被狼叼走了3只,那么剩下的羊的数量就是10 - 3 = 7只。

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得到剩余的数量。

在古代战争中,减法也有体现。

如果一个军队原来有5000人,战斗中牺牲了1000人,那么剩下的兵力就是5000 - 1000 = 4000人。

9. 乘法的故事。

一个农夫有5块田地,每块田地种了6棵果树,那么果树的总数就是5×6 = 30棵。

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它比加法更加高效。

在古代埃及,人们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就用到了乘法。

如果长方形的长是7个单位,宽是5个单位,那么面积就是7×5 = 35个单位面积。

10. 除法的故事。

有20个馒头,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个馒头呢?这就需要用到除法,20÷5 = 4个。

除法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在商业中,如果100元的货物要分给10个人,那么每个人分到的货物价值就是100÷10 = 10元。

(以下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编写更多的数学小故事,直至100篇)
……
98. 在数学竞赛中,有一道关于几何图形的题目。

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要通过分割成三角形的方式来计算它的面积。

这就需要用到五年级学到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先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分别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最后相加得到多边形的面积。

这其中涉及到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ah)的灵活运用,也考验了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99.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五年级的同学们负责一块长方形的土地。

这块土地长20米,宽15米。

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树,那么沿着长边可以种20÷5 + 1 = 5棵树(因为两端都种),沿着宽边可以种15÷5 + 1 = 4棵树。

那么总共可以种的树的数量就是(5 + 4)×2 - 4 = 14棵(减去四个角重复计算的树)。

这个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也让他们在实际中运用了数学知识。

100. 一个数学爱好者收集了很多数学谜题卡片。

他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类,一类是关于数字规律的,一类是关于几何图形变换的,还有一类是关于四则运算应用的。

他发现其中有一张卡片上的题目很有趣:一个数加上5,再乘以3,然后减去10,最后除以2得到15,这个数是多少呢?这就需要用到倒推的方法,先15×2 = 30,然后30 + 10 = 40,40÷3 = 13余1(这里要注意是五年级的知识范围,用分数表示就是40/3),最后40/3 - 5 = 25/3。

通过解这样的谜题,能够提高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