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作者:赵力兴王晶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年第06期
我们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同时也有很多感受。

下面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谈谈理解和体会。

●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一:自主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这里的科学指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随时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心智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概念二:合作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持同一观点、探讨同一内容的情况分组;还可以按兴趣、感情态度分组。

概念三:探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

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意境之美。

探究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运用中的体会
1.自主性学习
要想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①课内交流。

教师应尊重学生,时常问他们:“你想怎么样?”比如说,在学习生字时,可以出示所有生字问学生:“你想先学哪一个字?”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学?”
②设计活动。

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多认少写,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一年级的教师可以设计“小小识字箱”。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标语、宣传栏、街道旁的广告等,让他们把字抄在卡片上,放进识字箱,每周交流一次。

③细心观察。

二年级的写话课《花草树木的变化》,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心、好动心强的特点设计一堂写话课: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要求学生喜欢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然后记下来,形成小文章。

这样的写话课,不仅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合作性学习
合作探究应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时机合作会更好呢?①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后,汇报自己的读文收获,这时引发了一场争论。

有的学生认为:“狐狸想尽办法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太狡猾了,乌鸦上当丢了肉真可怜。

”有的则认为:“狐狸能动脑筋想办法,达到了目的,说明它聪明。

乌鸦爱听奉承话,丢了到嘴的肥肉活该,狐狸更可爱。

”面对这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教师及时抓住这个合作学习的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这样使学生摆脱了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轻轻松松地学习。

②所解决的问题难度较大的时候。

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有的学生提出:“老师,到底是谁害死了这只鸟呢?”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这里,教师抓住学生都希望解决问题的心理,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定向的樊篱。

3.探究性学习
运用探究性学习,关键是要激活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探究意识。

在教学《小兔和树的对话》一课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后,不失时机地问:“桦树与松树叶子的形状不同,和它们落不落叶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结合自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专题报告来。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学生自己翻阅资料,小组观察,找自然老师请教,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

这个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个学生都拥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体会,我们感到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望奎县第三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