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林业发展状况比较及协同发展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3月中国林业经济Mar.2018第2 期(总第149 期)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FORESTRY ECONOM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〇.2(T〇tal 149)林业改革
京津冀林业发展状况比较及协同发展启示
张翮,朱烈夫,柯水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市,100872)
摘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京津冀林业协同显得日益重要c■林业协同对改善三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经济 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林业生态协同和林业产业协同两个方面入手,比较了京津冀地区的林业资源和林业产 业现状,分析出京津冀林业协同中存在林业资源匮乏、资源质量不高等问题。

同时,三地自然资源又存在较大的相似性,通 过区位商测算出林业产业有着明确分工,存在互补优势。

提出了在京津冀林业协同过程中,应努力打破地理分割与零和博 弈,加快顶层设计并注重市场配置。

关键词:京津冀;林业产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8)02-0001-07
DOI:10.13691/23-1539/f.2018.02.001
Comparisonand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ZHANG Xuan, ZHU Lie-fu, KE Shui-fa
(Schoo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njing,10087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drop of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forestr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hre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estry co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plac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green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ynergy and forestry industry synergy to compare the status of forestry resources and forestry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nd having a analysis of the forestr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hree,concluding forestry resources and resource quality are not high,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grea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ree natural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quotient, the forestry industry has aclear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re ar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Propose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forestry cooperation process, it should strive to break the geographical div^on and z^o-sum game and accelerate the top-level de^gn and pay aUenhon to market allocation.
Key w〇rds: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orestry industry; Ecological benefit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涉及到京津和河 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

自京津冀一体 化概念提出以来,三地政府都在沿着协同发展的道 路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听取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
收稿日期=2017-11-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3BJY060);“中央在京高校重大 成果转化项目: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研究”专项资助。

第一作者筒介:张翱(199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柯水发(1977-),男,福建安溪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与政策。

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 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 展路子。

自此,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点建 设领域,这个自古山川相连,地气相接的“幽燕”地 区,经历了前些年的沙尘暴之后又饱受雾霾的困 扰,空气治理,植被保护,水源地修复等一些列问题 都需要三省市合作进行。

因此,在绿色化浪潮的推动 下,无论是三地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性还是实施的 可行性,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战略都是京津冀一体 化的必然选择。

然而,林业协同并非隶属生态环境协 同,还涉及到经济、交通、产业等各个方面。

表1 2013年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植被状况


林地面积 /万 h m 2森林面积 /^hm
2
人工林面 R /^hm
2雜
覆盖率活立木总蓄 积量/m 3/hm
2森林蓄积量 OTm
3人工林蓄
积量历m
3
全国合计
3125920 768.73 6 933.3821.63 1 643 280.621 513 729.72248 324.85北京
101.3558.8137.1535.841 828.04
1 425.33785.65天津
15.6211.1610.569.87453.98374.03354.89河北
718.08439.33220.923.4113 082.2310 774.95 5 683.81京津冀
835.05509.3268.6123.3315 364.25
12 574.31 6 824.35
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林业改革
目前为止,京津冀林业 生态协同发展的研究较少,都还在起步阶段。

胡鞍钢等[1]基于历史的角度,对八次清 查中京津冀森林覆盖率进行 了比较和原因分析,进而针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合
作和升级的实践经验。

王铮等对京津冀地区的原 有森林和新造林的年碳汇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 了京津冀地区城市森林碳汇量普遍偏低。

在产业层 面,关于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有 些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的研究值得借鉴。

杜云飞[3]在 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指出,京津冀农业 产业协同创新应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 过区域统一规划,促成区域内组织间深度合作,以 及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农业 发展战略目标。

孙芳[4]等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 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背景,通过计算京津冀各产业 的区位商与农业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的区位商的 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三地三大产业中农业的比 较优势。

张敏H等立足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 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 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

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 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 农业区域协作的三种模式。

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 林业资源现状和林业产业现状的比较分析,同时也 忽略了京津冀林业协同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借鉴了 京津冀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方法,系统地比较 了京津冀林业各地的资源分布以及三地林业产业 协同情况,强调了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
京津冀森林资源状况比较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以北京为核心,依托三地紧密的 地缘关系、互补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以及信息网 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 重,人们更加关心三地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此时 林业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京津冀地区能否实现林 业协同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焦点。

从生态协同角 度,本节对京津冀地区的林业资源状况进行比较分 析,指出三地资源状况的差异为京津冀林业生态协 同中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还存在着 较为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

1.1森林覆盖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时间/年
---北足---天津....河北
资料来源:2005年-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图1京津冀地区森林覆盖率
据历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2008 年之前,京津冀地区无论是各省市还是整个地区, 其森林覆盖率几乎保持不变,且处于较低水平(见 图1)。

在2008年以后,三地森林覆盖率都有了显著 提高,并呈现出平缓增长的趋势。

由表1可见,截止 到2013年,北京市为京津冀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 的地区,为35.84%,而天津市为京津冀地区森林覆 盖率最低的地区,仅为9.87%。

整个京津冀地区森林 覆盖率为23.3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京津冀地 区的森林覆盖率变化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较 强的一致性。

然而,京津冀地区的林业资源水平却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者呈现出生态恢复情况不均 衡、不同步的现象。

河北省生态建设水平同京津差 距较大,全省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总 人口 7 000万人。

河北省近一半的县森林覆盖率不 足10%,人均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国水平的1/2,且有 380多万hm 2宜林荒山荒地和低质林地需要改造。

1.2林木蓄积年均各类生长量、消耗量
据2013年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 2),京津冀地区的林木蓄积年均各类总生长量和总 消耗量分别占全国比例1.79%和1.41%,所占份额 较小。

北京、河北、天津的总生长率和净生长率均高 于全国水平,尤其是天津。

北京的总消耗率略低于 全国水平,河北的总消耗率略高于全国水平,天津 的总消耗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京 津冀地区特别是天津、河北的采伐消耗率较高,枯
张翱,等:京津冀林业发展状况比较及协同发展启示
林业改革
损消耗率较低。

表2 2013年京津冀地区林木蓄积年均各类生长量、消耗量总生长
净生长
总消耗
采伐消耗
枯损消耗
量 率% 量 率% 量
率% 量
率% 量
率%
全国
7 619 767 4.91 6 440 912 4.15 5 096 784 3.28 3 917 929 2.521 178 855
0.76北京14 6418.3413 635
7.77 5 394 3.07 4 388 2.5
1 0060.57天津
6 39414.33 6 32914.18 3 2167.21 3 1517.06650.15河北
115 2848.61112898.3963 169 4.7260 174 4.5 2 995
0.22
京津冀
136 319—132 253—71779—67 713—
4 066

京津冀占比 1.79%— 2.05%— 1.41%
— 1.73%

0.34%

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査结果1.3天然林与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的差异,与
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政策制定有关。

京津冀 地区的林业投资额投人不均
衡,既反映了顶层设计和协 同机制的欠缺,也反映了当 下生态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现象。

尽管北京的森林 覆盖率已达35.84%,但北京无法独善其身。

特别是 当前的风沙问题和雾霾问题,都使得京津冀林业协 同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开展了“京津 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等工程,使得森林 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总的来讲,该地区森林覆盖 率依然较低。

第七次全国森林普查数据显示,京津冀 三地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的比重均大于天然林。

其 中北京地区人工林占69%,天然林占31%;河北省 人工林占56%,天然林占44%;特别是对于天津市 森林资源而言,天然林与人工林比重最为悬殊,森林 中基本全部资源为人工林,其比例为95%。

因此,从 森林资源构成比例来看,京津冀地区的森林资源大 部分是人工林,树木种类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和涵 养水土的功能,生态状况较为脆弱。

1.4经济林和用材林
从经济林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林面 积较少,仅占全国的5.02%,京津冀地区仅有果树林 和实用原料林,分别占全国的8.77%和0.58%,天津 地区仅存在果树林。

从用材林的角度来看(见表3),京津冀地区大 部分用材林处于后备资源阶段,可采伐利用资源较 少。

特别是天津市,全部资源处于后备资源阶段。

因 此,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中幼林抚育工作刻不容缓, 应加大营林投资力度,力求全面提高林分质量。

1.5森林资源质量比较
为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各省市林地资源的质量, 将京津冀地区的林地类型划分为有林地、灌木林 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苗圃 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四类。

据 统计,京津冀地区各林地类型如表4所示。

京津冀地区林业资源中,有林地仅占55.65%,
表3 2013年京津冀地区各类用材林面积
单位:百
hm \
百m
3



幼龄林
后备资源 中龄林近熟林
可采伐利用资源
成熟林 过熟林后备资源占比可采伐利用资源占比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 蓄积面积蓄积
北京233
14 81668246569 4 7528 46668 5 00220213162.23%
51.86%37.77%48.14%天津68
3 07656215612696224100%100%00河北7
088333 352 3 09474 837 2 405131 2751028 77 688545
48 266
16
1286
92.09%
85.14%
7.91%
14.86%
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的比重占近乎一半,森 林质量仍有待提高。

京津地区的有林地面积比重高 于京津冀整体水平,而河北地区的林地分布结构虽 然决定了京津冀林地分布的整体情况,但其有林地 面积水平相对较低,需因地制宜改善林地分布结构。

天然林的林地类型主要分为天然林、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2013 年数据可见,天然林的林地类型分布,河北与京津 冀地区的林地类型结构较为一致,但北京、天津和 河北三地的差异较大,北京市和天津市主要林地为 灌木林地,依次占比60%和63%,河北省的主要林 地面积为天然林面积(59%)。

北京市几乎只由天然 林地(40%)和灌木林地(60%)这两类林地组成,疏
表4 2013年京津冀地区各林地类型分布
地区有林地占比灌木林地占比疏林地占比其他林地占比
北京
57.95%33.15%0.28%8.62%天津
71.45%9.09%0.77%18.69%河北
54.98%17.52% 1.63%25.87%京津冀
55.65%19.26% 1.45%23.64%资料来源:国雜业局第八次全国雜资源清查结果
林地占比可以忽略,但京津地区均由三类林地组成, 包含天然林、疏林地、灌木林地。

其中天津地区疏林 地面积占比6%,北京地区疏林地面积占比1%。

人工林的林地类型主要分为人工林、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

由国家林业局提供的 2013年数据可见,三地的人工林的林地类型分布结 构较为一致。

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人工林面积、疏林
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和未成林封育地面积依次占 比 84%,4%,4%和 8%。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用材林 的角度来看,在后备资源中(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 熟林),北京市和河北省大部分资源处于即可及阶 段,天津市所有资源处于将可及阶段。

在可采伐利 用资源中(包括成熟林和过熟林),天津市无可采资 源,北京市和河北省用材林主要处于即可及阶段。

可及性反映森林经营水平。

可见天津市与其他两地 获得森林资源效益的可及度有很大不同。

1.6林木权属和林种
林木按照林木权属分类可以分为国有、集体、 个人和其它。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京津冀地区的林木权属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 异。

对河北地区而言,林木权属分布较为均勻,国 有、集体和个人占比分别为24%,48%和28%,对天 津市而言,大部分林木归个人所有(57% ),其次是集 体(31 %)和国有(12% ),对北京而言,大部分林木归 集体所有(71%),其次是国有(19%)和个人(10%)。

根据经营分类的原则,森林可以分为公益林和商品 林两大类。

京津冀地区公益林面积占59.83%,其中 防护林占94.66%,特用林占5.34%;商品林面积占 40.17%,其中经济林占55.33%,用材林占39.58%, 薪炭林占5.08%。

在现有结构中,公益林所占比重较 大,充分体现了京津冀地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加重,公益林的比重还应继续加大,商品林的 比重应该适当下调,特别是要适当地减少用材林和 薪炭林的比重。

北京的公益林面积为69%,商品林 面积为31%,天津的公益林面积为61%,商品林面 积为39%,河北的公益林面积为59%,商品林面积 为41%。

可见在调整商品林和公益林比重的过程 中,要实现京津冀林业协同,不能忽略河北省的生 态公益林管理。

1.7森林生态状况和生态效益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乔木林 树种结构来看,全国各树种结构的分布较为均衡。

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京津冀地区的树种 结构主要集中为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

天津地区的 树种结构最为简单,仅包括针叶纯林、阔叶纯林和 阔叶相对纯林;从乔木林森林健康状况来看,无论 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京津冀地区整体的健康乔木 林所占比例都高于全国水平。

天津地区的森林健康
林业改革---------------------------------------
水平最好,其次是河北,但北京的健康乔木所占比 例很低,大部分森林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天然林
仅占24.65%,健康人工林占36.89%,远低于全国水 平;从群落结构来看,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完整结 构的乔木林分别占49.13%,11.44%,40.29%。

均低 于全国水平63.46%,京津冀地区的林层结构基本上 与全国水平类似;从受灾类型来看,京津地区的森 林病虫害较少,北京地区仅涉及旱灾、其它灾害和 森林病虫害、风折灾害,这与北京地区干旱的自然 环境和大风等气候密切相关。

天津地区仅涉及森林 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河北地区森林灾害相对较多, 最为严重的是森林虫害和旱灾。

森林虫害需要三地 通力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目前三地正在开展有害生 物联防联治,并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 物防治框架协议》。

由于华北地区较为缺水,旱灾的 防治较为困难。

2
京津冀林业产业情况比较分析
本节主要从产业协同角度出发,对京津冀地区 的林业三大产业计算区位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三 地可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使得规模效应、聚 集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

林业产业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涉及国民经 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门类。

林业 第一产业包含湿地产业、林业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合计、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合计、花 卉种植等产业,林业第二产业包含湿地产业、木材加 工及木竹藤家具制造、林产品化学产品制造等产业, 林业第三产业包含湿地产业、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

截至2014年,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京津冀 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 628.35万元,占全国的3.01%; 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2.45%;人均林业 产业总产值为1 473.22元/人,单位森林面积林业 产业产值为3.20万元/hm 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52.50:40.98:6.52。

林下经济总产值为38.45亿元, 仅为全国的0.91%;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收人76.20 亿元,占全国的1.43%,直接带动的其他产业产值 39.66亿元,仅为全国的0.53%。

商品材产量为
117.92万
m 3,为全国的1.43%。

经济林产品总量 1 465.61万t ,占全国的9.25%。

该区花卉种植面积 4.97万hm 2,花卉市场327个,花卉企业1 263个,
花农4.06万户,花卉从业人员13.45万人,分别占 全国的 4.86%、7.31%、2.7%、2.98%和 2.73%。

北京
张翱,等:京津冀林业发展状况比较及协同发展启示
林业改革表5 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林业三大产业产值与区位商
地区■产业
产值/万元
第一产业
产歸元
第一产业
占_
区位商
第二产业产
值/万元
第二产业
占比/%
区位商
第三产业
产歸元
第三产业
占比/%
区位商
北京市1805 117 1 623 98189.97 1.6310 9810.610.02170 1559.43 1.57天津市186 163170 14191.39 1.65 5 000 2.690.0711 022 5.92 1.00河北省12 305 030 6 103 23149.600.90 5 522 27544.88 1.16679 524 5.52 1.00京津冀14 296 3107 897 35355.24 5 538 25638.74860 701 6.02
资料来源:EPS全球统计数据库——■中国农业部2013年数据
表6 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林业三大产业产值与区位商
地区全部产业
产撕元
第一产业
产值/万元
第一产业
占比/%
区位商
第二产业产
值/万元
第二产业
占比/%
区位商
第三产业
产撕元
第三产业
占比/%
区位商
北京市1923 5741563 5680.81 1.5544 2950.020.06315 7110.16 2.52天津市232 787214 9450.92 1.76 5 2000.020.0512 6420.050.83河北省14 127 0936*******.480.91 6 623 2680.47 1.147327600.050.80京賴16 283 4548 549 5780.53 6 672 7630.411061 1130.07
资料来源:EPS全球统计数据库——中国农业部2014年数据
和天津无锯材生产。

河北省锯材产量和人造板产量 分别为171万立方米和1 660.95万m3,分别占全国 的2.50%和6.07%。

累计完成林业投资额345.43亿 元,占全国的7.99%。

单位林地面积投资额较高,为 4 136.69元/hm2。

该区林业系统从业人员数3.53万 人,在岗职工3.39万人,皆占全国的2.89%,在岗率 为96.1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较高,为5.07万元。

为分析比较京津冀三地林业产业情况,选取 2014年京津冀地区林业三大产业数据,通过计算区 位商的方法分析比较三地林业三大产业的专业化 优势。

表5中分别列出了 2014年京津冀三地林业三 大产业的产值与区位商。

对林业第一产业而言,北京 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的区位商分别为1.55,1.76,0.91。

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区位商均大于1,林业第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高,河北省的农业专业 化程度略低于1,因此京津地区特别是天津市的林业 第一产业具有相对优势,河北省的林业第一产业依 赖于天津市与北京市;对林业第二产业而言,北京 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的林业第二产业区位商分 别为0.06,0.05和1.14。

仅河北省的区位商稍大于1,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京津地区的林业第二产业的区 位商都远小于1,与河北省有较大差距,可见京津地 区的林业第二产业依托于河北省;对林业第三产业 而言,三地林业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2.52,0.83 和0.80,北京市的林业第三产业区位商远高于1,其 林业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相比之下,天津市和 河北省的林业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从表6中的林业三大产业的比较可以看出,京 津地区的林业第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天津的 林业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最高,河北的林业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最低。

对林业第二产业而言,仅河北 省的区位商稍大于1,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京津地区 的林业第二产业的区位商都远小于1,与河北省有 较大差距。

对林业第三产业而言,天津市和河北省 的林业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北京市的林业第 二产业区位商远尚于1,专业化程度最尚。

从林业二 大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判断京津冀三个 地区的优势产业分别为天津市林业第一产业比较 有优势,河北省在林业第二产业上比较占优势,北 京市在林业第三产业上占有优势条件。

三地不同产 业之间的优势为三地林业产业协同提供了可能性,正是由于各地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需要通过跨区域 合作来实现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但如何最大限度实 现林业产业协同,还需要三地各尽其职,优势互补。

通过对比表5和表6中2013年和2014年的 数据可以发现,除了北京市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外,其它产值均呈上升趋势。

天津市的第一产业占 比最高,且区位商呈现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了天津 市的林业第一产业具有相对优势。

从林业第二产业 的数据来看,三地区位商均没有太大变化,仍旧是 河北省占据相对优势。

林业第三产业的变动较大,北京市的区位商显著增大,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区 位商显著减小,北京市在林业第三产业具有相对优 势。

区位商为选择主导产业提供了很好的量化标 准,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具有 较高专业化水平,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 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

通过上述分析可 以基本确定,北京市将林业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 业,积极开展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天津市将林业 第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码头优势,开展
林产品采运,河北省将林业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 业,主要开展林产品加工与制造。

由此可见,京津冀 地区呈现了较为明确的产业分工,这为京津冀产业 协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京津冀林业协同行动状况
国家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 架》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空 间布局和发展目标,明确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 个重点领域之一,集中力量先行启动、率先突破。

首 先,京津冀生态重点工程也在有序进行着。

例如京津 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1.313万hm 2,从 总体上遏制了沙化土地的蔓延,明显地降低了京津冀 风沙天数。

另外,京津冀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程也于 2014年二月落实,共同应对由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 弓丨发的生态危害。

同时,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 冀三省林业部门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北京市积极配合国家和市有关部门研究三地 生态建设合作的总体规划思路和重点任务;进一步 完善了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等联防联控机制。

为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廊道,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 境质量,推进区域生态一体化发展,北京市结合国 家三北防护林、市级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以通向外 埠的公路、铁路、河流及其周边等为重点,不断加大 平原绿网建设力度,努力打造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 精品和亦范。

天津林业局于2014年8月29日出台了《京津 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5- 2017)》,京津冀三地将加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天 津林业生态建设将围绕“两带、两环、三网、四区、七 园、多组团”的总体布局进行,到2017年年底,全市 林木绿化率将达到25%以上,基本实现“有路皆绿、 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

河北省林业厅着力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

按 照《河北省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 (2014-2020年)》,在京津周边等市造林绿化62.533 万
hm 2。

突出抓好主要区域规模化连片植树造林,推
进洼淀退耕还湖。

打造集中连片、相互贯通的大型 城市森林带,构建环京津冀城市群森林圈。

河北省 启动实施环京津三个百万亩成片森林建设工程。

2017年将继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确保完成造林绿 化28万
hm 2、中幼林抚育20万hm 2。

实施太行山、
燕山绿化攻坚,加快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搞好 张家口冬奥会绿化工程,加快“再造三个塞罕坝”。

林业改革---------------------------------------
抓好张家口塞北林场、承德丰宁千松坝林场、承德 御道口林场植树造林。

同时,启动森林质量提升工 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

2016年6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京 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7月,国家林业局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签 订了《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 架协议》,印发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森林和自然生态 保护与修复规划》。

《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 期三地生态协同推进的工作目标、重要领域、近期合 作的重点工作以及建立的生态协同推进机制。

图2是对京津冀地区林业协同状况的一个汇 总。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可划分为 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 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以 及低平原生态修复区。

目前的京津冀林业协同主要 分布在京郊、津郊等与河北交接的地区,由图可见, 三地正朝着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京津冀林业生 态一体化而不懈努力。

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必然会 形成完善的协调机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为该 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

大 气污染联防联治更成为了京津冀林业生态协同的重 要突破口。

京津冀三省林业部门积极采取的一系列 行动,有利于三地林业生态协同和林业产业协同保 护机制不断完善。

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林 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为进一步 完善京津冀林业协同奠定了经验借鉴和制度保障。

4
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的启示4.1
林业生态协同
通过对京津冀林业资源状况的简要分析,可见
三地的林业资源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的地理 位置及气候特征导致了京津冀三地的天然乔木林、 人工乔木林和用材林的优势树种较为类似,林木蓄 积年均各类增长量和消耗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 相似性也体现在三地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上:三地 树种结构单一、群落结构不完整、风折灾害均较为 严重;三地的天然林面积较少,大部分森林为人工 林,且大部分林业资源处于后备资源阶段,需要加强 中幼林的抚育管理;三地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布较 为类似,均需增加公益林的营林投人来加强京津冀 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 亲,文化一脉相承,如果能实现林业生态协同,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