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课件:第三章 散文阅读-因“形”+悟“神”依文答题 第三章 9记清单“三步”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 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 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
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选自《吕氏春秋·乐成》,有删改)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批语
该句翻译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分点”:“所以”“恤隐”。 “所以”是常用的复言虚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 的原因”,一是表示“用来……的……”,这里取后意。学 生甲漏译了“所以”,可能与平时虚词“分点”意识薄弱有 关。“恤隐”是同义复词,“隐”是“体恤”“怜悯”意。 从上文看,韩滉、刘藻确有隐瞒实情,但别忘了“岂恤隐意 邪”是反问句式,如学生乙的答案,正好与皇帝的心意相左, 可见不能译为“隐藏实情”。
学生乙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把“诚”“虽”“为”三个虚词译得好,美中不足的 是“决善”未译对。 最后得分:2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丙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在学生乙答案的基础上把“决善”译得很准确,这说 明既对“决善”的语法结构把握得准,又很好地理解了上文 语境。 最后得分:3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中。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
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
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
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
(魏襄王)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 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 “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 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
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
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 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 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指郑简公) 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 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总批语 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三个虚词“诚”“虽”“为”和一个 实词“决善”的译法。应该说,“诚”“虽”两个均表示假 设语气,“为”包括后面省略的“之”,考生稍有虚词的 “分点”意识,就能译出。至于“决善”,关键在于其语法 关系,它是动宾关系——决断善行,而不是动补关系——决 断得好。如果联系上文,便会知道这个“善”字指的是“善 行”。由此可见,阻碍翻译得满分的往往就是一处小难点(陷 阱),只要稍微留心,并有语境意识即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目索 引
1 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2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3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学在前 自我诊 断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
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
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湖府经历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
________
参考译文
解析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积累小贴士
释“置” “置”是文言文中次常用词,形声字,从“网”部(即“四”), “直”声,表示开网释放,赦罪。因此,本义是“赦罪、释 放”,如“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 传》),由此引申出:①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中的“置”,本选段“而犹道之不置者”中的“置”。②安放, 放置,设置。如“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中的“置”。 ③摆设,置办。如“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中的“置”。④购买。如“郑人有且置履 者”(韩非子《郑人买履》)中的“置”。
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
(选自宋濂《水北山居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译 借此来摒除杂念消除忧愁文,或许是可以的吧。

_解__析____要__点__:__“__假__”__“__以__”__“__庶__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乙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译得较好,尤其能准确译出两个“以”的意思。如把 “啸结”译得更明确一些,则更妙。 最后得分:3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丙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不仅准确译出了两个“以”字及“啸结”的意思,而 且准确地译出了韩滉“禁屠牛”的原因和目的,主语“他” 的补出,更反映了该生平时良好的翻译习惯。 最后得分:4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翻译落实“分点”,文意概括准确
学案2 实义实译,虚义不 译
——关键虚词译到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案引语 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虽说在翻译中不能 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 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 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甲 现场答 案
批 语 该答案把“嗣”字及“子产若死”的句意译得较好,可惜 “其”字表反问语气未译出。 最后得分:2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乙 现场答 案
批 语 该答案失分同学生甲答案一样,未译出反问语气,反而译成 了假设语气。 最后得分:2分。
译 这三种情形,叶伯旼现文在都没有,却还说不放弃,(难:
_道__)_将__依__靠__梦__境__来__实__现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要点:“咸”“置”“冯”,语意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甲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译出了两个“分点”:一是判断句式,二是“而田 损不问”的句意。但漏译了“所以”一词,误译了“隐” 字。 最后得分:2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乙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译出了句式、“而田损不问”的句意,尤其是译出了 “所以”这个词,很好。只是把“隐”字译错了,如此翻译, 正好与上文的语境相左。 最后得分:3分。
满分 答 案
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 来杜绝他们的图谋。(得分点:“以”“啸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参考译文 (韩)滉,字太冲,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 文书详尽细致。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大历十二 年秋天,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韩 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坚持说表奏不实。代宗命御史前往 巡察,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起初,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说 本县境内没受损失,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皇帝又派遣御 史朱敖审察核实,受害田地有三千顷。皇帝发怒说:“县令,是 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 心意呢?”被贬为南浦员外尉,赵计也被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3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生甲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对“为”译得准,但因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住假设语气, 故把两个假设词“诚”“虽”译错了。另外,“决善”译得 想当然了。 最后得分:1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满分 答 案
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 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得分点:“所以”“恤 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2题]第9章 ຫໍສະໝຸດ 声系统调音学生甲 现场答 案
批语 该答案译出了“乃禁屠牛”的句意;对句中两个“以”的意 思,前者是误译,后者是漏译;“啸结”一词译得不准,把 “啸结”理解成了“偷盗”。 最后得分:1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批语 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两个“以”字及“啸结”一词的翻译。 “以”是文言虚词作为“分点”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只要它 出现在句中,就要格外重视,准确翻译。“啸结”,重点在 “结”(结伙,聚结),而“啸”字作为一个修饰语,虽有 “打着口哨”意,这里完全可以虚化不必译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不忘乎山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
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
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
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
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批语 该题翻译最大的看点是“其”。“其”作为语气副词,表反 问与推测两种语气,这两种语气的区分,是翻译中“其”的 常考点。这里应表示反问语气,后半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子 产的政绩是无人作出也无人能继承下去的(这是赞美子产的强 烈表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满分 答 案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得分点:“其”“嗣”, 句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当时乡吏有罪,韩滉便格杀不赦,人们责怪他。韩滉说: “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贼,聚集同伙而反叛,这些人都是 乡县奸猾豪强,不如杀了他们,任用年轻人,能够惜身保家不做 坏事。”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 来杜绝他们的图谋。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诛杀连累邻里, 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我反思
在翻译中,你有无虚词的“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关键 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现场答案 批语完 善
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 [原文见“自学在前”第2题]
2.阅第读9下章面扩的声文系段统,调翻音 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再 迁给事中,知兵部选。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 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 万余顷。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 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帝怒曰:“县令,所以 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 州司户员外参军。 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 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 惜身保家不为恶。”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 (选自《新 唐书》,有删改)
__ (2)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积累小贴士
说“相与” “相与”是文言文中较常用的复音词,有三个义项:①彼此交 往。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 “相与”。②一起,共同。如“蔺相如舍人相与谏曰”(《廉颇 蔺相如列传》)中的“相与”,又如本选段“民大得其利,相与 歌之曰”中的“相与”。③交互。这个义项用得较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