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内脏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膜内有:咽鼓管扁 桃体、咽扁桃体。
2. 口咽(口咽部):舌 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3. 喉咽(喉咽部):梨 状隐窝
㈢ 交通 向前:自上而下分别通鼻腔、口腔和喉腔; 两侧:经咽鼓管与中耳鼓室相通; 向下:续于食管。 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交叉)
㈣ 咽淋巴环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
桃体在鼻腔、口腔和喉腔连通处的周围,共同 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三、食管 esophagus
分部
• 颈部:第六颈椎体下 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 长5cm。
• 胸部:胸骨颈静脉切 迹至膈食管裂孔,长 18-20 cm。
• 腹部:食管裂孔至贲 门,长1-2cm。
生理狭窄:
位置 第1狭窄 起始处
距中切牙的距离 15cm
舌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含有味蕾
轮廓乳头
舌扁桃体
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3. 舌肌
舌内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形状;
舌外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位置。其中颏舌肌双 侧收缩时拉舌向前下;单 侧收缩则使舌尖伸向对侧。
㈥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名称
部位
开口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外耳道下方
门:分布于实质性其官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 导管等出入器官出,常为一凹 陷,此处为该器官的门。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的标志线
2. 腹部的分区 ⑴ 4 分法
⑵ 9 分法
季肋区 外侧区 腹股沟区
腹上区 脐区 腹下区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胰实质内有胰管 贯穿全长,末端与 胆总管汇合,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麦氏点(McBurney点): 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 外1/3 交点处称麦氏点,是阑 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
㈢ 结肠 colon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㈣ 直肠 rectum
弯曲:直肠骶曲(凸向后)、直肠会阴曲 (凸向前)
㈤ 肛管 anal canal
粘膜结构:肛柱、肛瓣、 肛窦、齿状线、肛梳和 白线。
一、肝 liver (hepar) ㈠ 肝的形态 • 肝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
分为左、右两叶。 • 肝下面(脏面):有呈“H”
字形的沟将其分为肝左叶、肝 右叶、方叶和尾状叶。 • 肝门:即横沟,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 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 管等由此出入。 • 出入肝门的上述结构被结缔组 织包绕,共同构成一条索条状 结构,称为肝蒂。
血供丰富、颜色粉红 血供较少、颜色粉灰
少量孤立淋巴滤泡 有集合淋巴滤泡
七、大肠 large intestine 盲肠和结肠的 3 大特点:结
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㈠ 盲肠 cecum:回盲口处有回 盲瓣。 ㈡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开口 于回盲口下方约 2 cm处;三条 结肠带均汇聚于阑尾根部。
空肠曲移行为空肠;有十 二指肠悬肌将其连于腹后 壁的右膈脚上。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 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 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 肠悬韧带(Treitz 韧 带 ),是确定空肠 起始部的标志。
㈡ 空肠 jejunum和回肠 ileum
空肠
回肠
腔大壁厚
腔小壁薄
环行皱襞密而高
环行皱襞疏而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消化腺
腮腺 口腔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肝 胰 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进行物 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经消化管粘膜上 皮进行吸收。
第一节 消 化 管
一、口腔 oral cavity 分部: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㈠ 口唇 oral lips ㈡ 颊 cheek
㈢ 腭 palate:分硬腭 和软腭两部分。
贲门部 幽门部
胃底 胃体
六、小肠 small intestine ㈠ 十二指肠 duodenum
上接胃的幽门,下续空 肠,全长约25cm,呈“C” 字形,可分 4 部: • 上部:十二指肠上曲,十 二指肠壶腹。
• 降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 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小乳 头。
• 水平部: • 升部:末端形成十二指肠
下颌体和二 腹肌之间 舌下襞深面
平对上颌第2磨牙 牙冠的颊粘膜处
舌下阜
大管:舌下阜 小管:舌下襞
二、咽 pharynx
㈠ 位置和形态
咽是上宽下窄、前 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 管道,上达颅底,下 至第 6 颈椎体下缘平 面续于食管,长约 12cm。
㈡ 分部和结构
1. 鼻咽(鼻咽部)
侧壁有: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 齿状线:连接各肛柱下 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 状环行线称为齿状线, 临床上是内痔和外痔的 分界标志。
• 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不随意肌)和 肛门外括约肌(骨骼肌)。
• 肛直肠环:由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 部、直肠下份的纵层肌、肛门内括约肌 和肛提肌等共同构成,有控制排便的作 用。
第二节 消 化 腺
㈡ 肝的位置
肝大部 分位于右 季肋区和 腹上区, 小部分可 达左季肋 区。
㈢ 肝外胆道系统 • 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
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 胆囊 gallbladder:是贮存和浓
缩胆汁的囊状器官,位于胆囊 窝内,分底、体、颈 3 部分。 •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在右锁 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 肝胰壶腹 (Vater壶腹):胆总管 末端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 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 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 十二指肠大乳头。 其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包绕。
第二篇内脏学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一章 总 论
范围: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 4 大 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
特征:1、其器官大多位于胸、腹和盆腔内; 2、有管道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 3、发生过程中关系密切。
功能:物质代谢,繁衍后代。
内脏器官的一般构造
1、中空性器官:器官壁由3~4 层构成,自内而外为粘膜、粘 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2、实质性器官:常有器官门, 有血管、神经及该器官的导管 等出入。
ⅤⅣⅢⅡⅠ
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
第 第乳乳乳 2 1 尖侧中 乳 乳牙切切 磨 磨 牙牙 牙牙
ⅠⅡⅢⅣⅤ 左 ⅠⅡⅢⅣⅤ
恒 牙
上颌 右
下颌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第第第第第尖 侧中
3 2 1 2 1 牙 切切
磨磨磨前前 牙牙
牙牙牙磨磨
牙牙
1 2 3 4 5 6 7 8左 12345678
形态:可分为 3 部分 牙冠:内有牙冠腔,腔内 有牙髓; 牙根:内有牙根管; 牙颈:被牙龈所包绕。
构造: 牙质 釉质 粘合质
牙周组织: 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 龈。
㈤ 舌 tongue 1. 舌的形态:舌背、界沟、舌盲孔 界沟将舌分为舌体(前2/3)和舌 根(后1/3) 2. 舌的粘膜 丝状乳头
腭帆,腭垂(悬雍 垂),腭舌弓,腭 咽弓,扁桃体窝, 腭扁桃体。
• 咽峡:腭帆后缘、 腭垂、两侧腭舌弓 及舌根,共同围成 的口称咽峡。是口 腔与咽的分界。
㈣ 牙 teeth
人一生有两付牙: 乳牙(20个) 恒牙(32个)
牙式:以患者本 身的体位为依据记 录牙的排列形式, 称为牙式。
上颌 乳牙:右
第2狭窄 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处 25cm
第3狭窄 穿膈食管裂孔处
40cm
四、胃 stomach ㈠ 形态和分部
形态:两壁——胃前、后壁 两缘——胃大弯、胃小 弯、角切迹
两口——贲门和幽门 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㈡ 位置
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 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肝左、右管
胆囊
胆囊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胰管
•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胆汁由肝产生。 排出途径:
进食前:肝→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后:胆囊收缩→胆囊管→胆总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肝左、右管→肝总管
十二指肠
二、胰 pancreas
略呈三棱柱状, 横置于腹后壁第1、 2腰椎体水平,分头、 体、尾 3 部。
2. 口咽(口咽部):舌 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3. 喉咽(喉咽部):梨 状隐窝
㈢ 交通 向前:自上而下分别通鼻腔、口腔和喉腔; 两侧:经咽鼓管与中耳鼓室相通; 向下:续于食管。 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交叉)
㈣ 咽淋巴环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
桃体在鼻腔、口腔和喉腔连通处的周围,共同 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三、食管 esophagus
分部
• 颈部:第六颈椎体下 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 长5cm。
• 胸部:胸骨颈静脉切 迹至膈食管裂孔,长 18-20 cm。
• 腹部:食管裂孔至贲 门,长1-2cm。
生理狭窄:
位置 第1狭窄 起始处
距中切牙的距离 15cm
舌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含有味蕾
轮廓乳头
舌扁桃体
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3. 舌肌
舌内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形状;
舌外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位置。其中颏舌肌双 侧收缩时拉舌向前下;单 侧收缩则使舌尖伸向对侧。
㈥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名称
部位
开口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外耳道下方
门:分布于实质性其官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 导管等出入器官出,常为一凹 陷,此处为该器官的门。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的标志线
2. 腹部的分区 ⑴ 4 分法
⑵ 9 分法
季肋区 外侧区 腹股沟区
腹上区 脐区 腹下区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胰实质内有胰管 贯穿全长,末端与 胆总管汇合,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麦氏点(McBurney点): 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 外1/3 交点处称麦氏点,是阑 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
㈢ 结肠 colon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㈣ 直肠 rectum
弯曲:直肠骶曲(凸向后)、直肠会阴曲 (凸向前)
㈤ 肛管 anal canal
粘膜结构:肛柱、肛瓣、 肛窦、齿状线、肛梳和 白线。
一、肝 liver (hepar) ㈠ 肝的形态 • 肝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
分为左、右两叶。 • 肝下面(脏面):有呈“H”
字形的沟将其分为肝左叶、肝 右叶、方叶和尾状叶。 • 肝门:即横沟,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 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 管等由此出入。 • 出入肝门的上述结构被结缔组 织包绕,共同构成一条索条状 结构,称为肝蒂。
血供丰富、颜色粉红 血供较少、颜色粉灰
少量孤立淋巴滤泡 有集合淋巴滤泡
七、大肠 large intestine 盲肠和结肠的 3 大特点:结
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㈠ 盲肠 cecum:回盲口处有回 盲瓣。 ㈡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开口 于回盲口下方约 2 cm处;三条 结肠带均汇聚于阑尾根部。
空肠曲移行为空肠;有十 二指肠悬肌将其连于腹后 壁的右膈脚上。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 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 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 肠悬韧带(Treitz 韧 带 ),是确定空肠 起始部的标志。
㈡ 空肠 jejunum和回肠 ileum
空肠
回肠
腔大壁厚
腔小壁薄
环行皱襞密而高
环行皱襞疏而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消化腺
腮腺 口腔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肝 胰 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进行物 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经消化管粘膜上 皮进行吸收。
第一节 消 化 管
一、口腔 oral cavity 分部: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㈠ 口唇 oral lips ㈡ 颊 cheek
㈢ 腭 palate:分硬腭 和软腭两部分。
贲门部 幽门部
胃底 胃体
六、小肠 small intestine ㈠ 十二指肠 duodenum
上接胃的幽门,下续空 肠,全长约25cm,呈“C” 字形,可分 4 部: • 上部:十二指肠上曲,十 二指肠壶腹。
• 降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 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小乳 头。
• 水平部: • 升部:末端形成十二指肠
下颌体和二 腹肌之间 舌下襞深面
平对上颌第2磨牙 牙冠的颊粘膜处
舌下阜
大管:舌下阜 小管:舌下襞
二、咽 pharynx
㈠ 位置和形态
咽是上宽下窄、前 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 管道,上达颅底,下 至第 6 颈椎体下缘平 面续于食管,长约 12cm。
㈡ 分部和结构
1. 鼻咽(鼻咽部)
侧壁有: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 齿状线:连接各肛柱下 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 状环行线称为齿状线, 临床上是内痔和外痔的 分界标志。
• 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不随意肌)和 肛门外括约肌(骨骼肌)。
• 肛直肠环:由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 部、直肠下份的纵层肌、肛门内括约肌 和肛提肌等共同构成,有控制排便的作 用。
第二节 消 化 腺
㈡ 肝的位置
肝大部 分位于右 季肋区和 腹上区, 小部分可 达左季肋 区。
㈢ 肝外胆道系统 • 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
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 胆囊 gallbladder:是贮存和浓
缩胆汁的囊状器官,位于胆囊 窝内,分底、体、颈 3 部分。 •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在右锁 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 肝胰壶腹 (Vater壶腹):胆总管 末端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 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 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 十二指肠大乳头。 其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包绕。
第二篇内脏学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一章 总 论
范围: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 4 大 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
特征:1、其器官大多位于胸、腹和盆腔内; 2、有管道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 3、发生过程中关系密切。
功能:物质代谢,繁衍后代。
内脏器官的一般构造
1、中空性器官:器官壁由3~4 层构成,自内而外为粘膜、粘 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2、实质性器官:常有器官门, 有血管、神经及该器官的导管 等出入。
ⅤⅣⅢⅡⅠ
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
第 第乳乳乳 2 1 尖侧中 乳 乳牙切切 磨 磨 牙牙 牙牙
ⅠⅡⅢⅣⅤ 左 ⅠⅡⅢⅣⅤ
恒 牙
上颌 右
下颌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第第第第第尖 侧中
3 2 1 2 1 牙 切切
磨磨磨前前 牙牙
牙牙牙磨磨
牙牙
1 2 3 4 5 6 7 8左 12345678
形态:可分为 3 部分 牙冠:内有牙冠腔,腔内 有牙髓; 牙根:内有牙根管; 牙颈:被牙龈所包绕。
构造: 牙质 釉质 粘合质
牙周组织: 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 龈。
㈤ 舌 tongue 1. 舌的形态:舌背、界沟、舌盲孔 界沟将舌分为舌体(前2/3)和舌 根(后1/3) 2. 舌的粘膜 丝状乳头
腭帆,腭垂(悬雍 垂),腭舌弓,腭 咽弓,扁桃体窝, 腭扁桃体。
• 咽峡:腭帆后缘、 腭垂、两侧腭舌弓 及舌根,共同围成 的口称咽峡。是口 腔与咽的分界。
㈣ 牙 teeth
人一生有两付牙: 乳牙(20个) 恒牙(32个)
牙式:以患者本 身的体位为依据记 录牙的排列形式, 称为牙式。
上颌 乳牙:右
第2狭窄 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处 25cm
第3狭窄 穿膈食管裂孔处
40cm
四、胃 stomach ㈠ 形态和分部
形态:两壁——胃前、后壁 两缘——胃大弯、胃小 弯、角切迹
两口——贲门和幽门 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㈡ 位置
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 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肝左、右管
胆囊
胆囊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胰管
•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胆汁由肝产生。 排出途径:
进食前:肝→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后:胆囊收缩→胆囊管→胆总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肝左、右管→肝总管
十二指肠
二、胰 pancreas
略呈三棱柱状, 横置于腹后壁第1、 2腰椎体水平,分头、 体、尾 3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