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荷花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录音磁带,录像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3 荷花)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种植物。
(荷花)(板书:3 荷花)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荷花的诗?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荷塘景色。
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去公园玩儿的时候,看到不少荷花已经开了,就把自己看荷花的感受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写他眼前的一池荷花,以及自己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书中插图,荷花图)
2、指导看图。
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一说。
3、作者到公园来玩儿,怎么想起去看荷花的呢?指名读第一节。
“一……就……”说明作者是一阵清香所吸引。
哪个词说明了作者此时的心情?“跑”“赶紧”。
说明作者在闻到了荷花的清香后,迫不及待地想马上看到荷花的急切心情。
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作者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图景呢?书中的哪一部分写了作者看到的荷花?(第二、三节)
1、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师范读第二、三节,感受作者眼中的荷花。
(配乐:录像片)
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荷花的美的吧。
3、我们先来看第二节。
小组讨论:在这一节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或哪几句?或者一句中的哪一个词?有感情地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4、讨论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认为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这句话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碧绿的荷叶比作了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挨挨挤挤”,是一个叠词,“挨”和“挤”的意思一样吗?请几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发现“挤”比“挨”靠近的程度更深。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非常茂密,就像一个个绿娃娃,顽皮地挨在一起,又挤在一起。
这里还有哪一个词也说明荷叶长得多,长得密?“一个个”。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个别读,齐读)
②过渡:刚才我们学了描写荷叶的句子,知道荷叶长得很茂盛。
哪些是描写荷花的句子呢?你喜欢哪一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冒”用得好。
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长,露,挤,钻……”叶圣陶先生是语言大师,他为什么选择了“冒出来”?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荷花的生命力非常茂盛的样子。
你能在“冒出来”的前面再加一个形容词吗?(出示:课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冒出来。
”(拼命,争先恐后,生机勃勃,探头探脑,亭亭玉立……)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冒出来。
”仿佛要干什么?你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们当作人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_____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仿佛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仿佛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这一句是概括地描写荷花的姿态。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比赛读,读出白荷花的生机勃勃)
③作者具体写了哪三种荷花的姿态?指名读,其他同学用手势把荷花的姿态表示出来。
看谁做得最美。
(出示:课件)“有的才……有的…全都……有的还是……”
理解“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莲子。
(出示:课件)“花骨朵儿”又叫“花蕾”。
书上是怎么形容的?“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做手势。
做出“饱胀”的样子,仿佛一使劲,花朵就啪的一声马上要炸开似的。
(出示:课件)自由读描写荷花姿态的语句,指名读,分组读第三至六句。
④小结:在这一节中,作者写了这一池荷花的哪些颜色?(白,绿,嫩黄)颜色非常和谐,让人感到十分清新雅致。
⑤试着背一背第二节。
5、白荷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指名读第四节。
(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说明荷花不仅多,而且各有各的姿势。
谁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形容荷花的姿态多:“千姿百态”。
②这些千姿百态的荷花都很美,作者有没有把每一朵都写具体了呢?没有。
为什么?作者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荷花美的姿态。
小组讨论:看哪一组说得最美。
(出示:课件)“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______,也很美。
”
③这么美的荷花,作者不由赞叹道(生接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是一大幅活的画?(出示:课件)画毕竟是平面的,“一大幅活的画”,说明这幅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生生的,充满了生机。
显示出荷花生长得很旺盛,生机勃勃。
④这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呢?(是神奇的大自然)。
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你想怎样赞美一下大自然?怎样赞美一下荷花?“大自然!_______________。
”“荷花!_______________。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男、女生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美丽的活生生的画。
(配乐:录像片)
1、师旁白: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儿,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去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师范读第四节)……”。
2、(出示:第四节)。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呢?是由于“我”被这美丽多姿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住了,看荷花都看入了迷,仿佛把自己也化成了一朵洁白的荷花,微风吹来,与满塘的荷花共同翩翩起舞。
请全体同学站起来,体会一下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翩翩起舞的感觉。
(生齐读第四节,表演动作)
3、请表演好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旁白:一阵微风吹来……风停了……蜻蜓飞过来了……小鱼游过来了……
你是蜻蜓、小鱼还会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每人都是一朵漂亮的白荷花,还会有哪些动物,也是你的好朋友,会过来和你打招呼?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我”深深地被这美景陶醉,“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生接)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
六、欣赏
大家有没有欣赏够?老师也没有看够呢!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婀娜美艳的荷花图。
(配乐:课件荷花图)你想给它起个名字吗?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诗,也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关于荷花的诗。
是作者清早在杭州净慈寺这个地方,送他的好朋友林子方时,看到满塘的荷花后,写下的诗句。
(齐读)(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七、作业
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
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荷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序观察,抓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荷花颂》乐曲。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
师谈话导入:“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随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片。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
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跟随叶老爷爷去欣赏荷花。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在学生的诵读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
对课文内容(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品读“再赏荷姿”。
教师过渡语:孩子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荷花的风姿吧。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之美的句子,勾画出来,揣摩朗读,不但要能说出荷花之美,还要能读出荷花的美。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教师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教师要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
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展开,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二是点上的层次。
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
)
对重点语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可做如下解读:你们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荷叶的颜色美、形状美)除了这些还有要补充的吗?(“挨挨挤挤”也很美。
)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很多、很密,说明荷叶长得很旺盛)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老师也觉得这一句写的很美,可怎样才能读出这种美来呢?(“挨挨挤挤”要读的慢点,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碧绿”、“大圆盘”,朗读时要想象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和勃勃生机。
)
对重点词“冒”可作如下解读:“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一读,悟一悟。
(设计意图:本部分课文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
课标要求。
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如荷花美在哪里,怎样读出荷花的美来等等,都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
而教师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品赏荷花之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等等。
)
在交流“乍看荷花”部分(即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读美课文,教师可相机出现课件中荷花“初放”、“盛开”、“含苞待放”的美丽丰姿图片,使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获得了感官上的刺激,进而为指导朗读奠定基础。
在交流“荷花不同姿态”部分(即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伺机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主要词语之后,再用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图片,以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指导朗读可以组织学生抓重点词有感情地品读,也可以评读、讨论读好的方法,多种方式读,使其一个比一个读的美。
2.品读“幻化荷花”。
教师过渡语: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地陶醉其中,“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美妙的感觉呢?变成荷花又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
(1)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师读,生听)
(2)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生边听音乐边写)
(4)指导朗读: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
作者深深陶醉在美景之中。
我们和作者一样被荷花池的美景陶醉了,让我们把这样的美读出来吧。
(生齐读)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师接读最后一段:过了好一会儿,……“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也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诗句)
五、总结写法
这池荷花在我们眼里是那么动人,生机勃勃,作者怎能把这池荷花写得那么美呢?
(因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当成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
师:是啊,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把他看到的,闻到的,还有想到的景色都描绘了出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荷花香,也仿佛看到了那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
六、小练笔
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吧。
《荷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
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篇传统的看图学文。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赋予课文以新意,具有时代气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是新时期和课改的要求。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已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如果缺少了科学的、正确的导向,是会走不少弯路的,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思维敏锐,善于表现自己,愿意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体现自身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好了: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2.对,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对于荷花你有哪些了解呢,给大家展示展示吧(同学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看来同学们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
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看完这些美丽的荷花,你最想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它:美(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荷花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看看他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遇到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师板书课题:荷花)
2.(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了)出示词语课件,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看来同学们都认会了词语,这些词语中隐含着两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两个多音字:挨佛
4.看看,这些生字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分组开火车读)
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5.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记生字词的方法,大家认真观察课本10页生字条中的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再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在练习的田字格中写一写。
写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蜓、翩”书写好的,有问题的,穿插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它们写的更好。
学生可以编儿歌记忆,可以换偏旁识记等。
6.扫除了课文中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读课文了,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7.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别在课
文的哪些自然段?
师板书:闻看想
课文先写了闻荷花的香味,再写了看荷花的姿态,最后写了作者的想象.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了.
首先,作者一进公园,最先吸引他的是什么呢?(出示:清香),你是怎样理解清香这个词语的。
(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不浓烈又让人感觉很舒服)
1、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呢?
2、学生回答,随机指导抓住重点词:一......就、赶紧、跑
3、除了香味诱人,你还体会到什么?(一……就)说明作者心情很急切。
你能读出来吗?
4、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作者观看荷花的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在公园.
四、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作者一进公园大门就往荷花池边跑去,他要去干什么呀?(看荷花),那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一)品读二、三段。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读了这个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这段主要写荷叶和荷花)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几位学生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出示课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的什么呢?(多,密,大,绿)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
(2)是啊,就连荷叶都这么的与众不同,那么荷花呢,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出示课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
a.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透)
b.谈体会:冒字用得真好好?你觉得这个字为什么好?(从这个字可以体现出白荷花的生长的很有劲,我们换个词来说,就是,生机勃勃)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仅把静止的荷花写活了,而且还写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连这么密的荷叶都挡不住。
使它变得更美了。
老师都想读读了,师范读。
大家谁还想读读呢?指名读。
c.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指导说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好像
(3)师:白荷花冒出来,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它美丽的姿态。
生读书,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课件:“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了白荷花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美丽的姿态,哪几种?学生回答:三种,半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
我们来看看,课件展示。
这是(刚开的,这是全开的,这是将要开的)相机理解“饱胀”的意思,用手做动作演一演,帮助理解。
(4)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着画面,引读三句话:
师:刚开的是……?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师:全开的呢……?
生: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将要开的呢……?
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c.师:白荷花把它的美全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你觉得它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很自豪,很骄傲,很自信,很得意……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读一读这个句子,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课件出示描写荷花开放的各种姿态的句子,指名同学朗读。
小结:从大家的语气中,老师也体会到了白荷花的美丽与可爱。
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呢?(指名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回答)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一大幅活的画)
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三自然段,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和荷花一样美的花我们也见过,但是我们很少有人能完美的呈现出它的美,叶圣陶为什么能做到呢?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写法。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之所以这么美,离不开他细心的观察和平时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这篇课文写的这么优美,让我们也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记录在积累本上。
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五、拓展延伸,选做题:
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画你心中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