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人民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一和专题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早期(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实质上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贵族和平民
5.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
”它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
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6.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7.进一步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事件是()
A.基伦暴动 B.《德拉古法典》的制定 C.萨拉米危机 D.疯诗人事件
8.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较以往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1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1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17.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9.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24.下列改革,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5.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8分,第28题18分,29题13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在时间和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
请回答:
(1)该诗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思想?(1分)诗中“保护两方”指哪两方?(1分)
(2)梭伦是怎样实践其政治思想的?试举例说明。
(3分)
(3)这一思想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3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师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
——《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回答: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 (1分)(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1分)
(2)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1分)其评价是否有道理? (1分)为什么? (1分)(3)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2分)
(4)材料三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1分)否定了什么? (1分)
(5)材料四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 (1分)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 (1分)
(6)材料三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1分)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1分)
第一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计50分)
CDDBA BCDCD CCCBD BADBB BDAB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8分,第28题18分,第29题13分。
)
26.(11分)
29.(13分)
(1)结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富足,遵纪守法。
(1分)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1分)(2)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
材料二认识到商鞅变法也有消极性,但认为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是其受恶名,最后被车裂的根源是片面的。
商鞅的悲剧结局,是因为变法极大打击了旧贵族势力,遭到了他们的仇视。
商鞅作为法家人物,主张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保证了改革的进行,
也起到积极作用。
(3分)
(3)因为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获得人民群众支持。
其人个性果断,坚持自己主张,严刑峻法是成功原
因。
(2分)
(4)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2分)
(5)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2分)
(6)新兴地主阶级;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生产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