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远程教育等可以提高
教育教学的质量。
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与销售、网上银行等。
远程医疗: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远方需求者提供医
疗服务和技术指导。
交流便捷:电话、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等多
种交流手段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高效、快捷、便利。
2.消极影响
冲络信息泛滥,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取向。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信息与信息技术》
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初中《信
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
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
新发展,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
的特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获取,还可以从手机短信中获取。(2)共享性:信息
具有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
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就是同时有多名接收者接收。
(3)时效性:信息所反映的是特定时刻事物运动 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的效用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 降低。比如电影票上的开播时间或者天气预报都有很强 的时效性。
(4)价值相对性:信息对于不同的接收者具有不 同的价值。比如对于即将远行的人来说,交通情况,当 地天气等信息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不远 行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就无关紧要了。
现出来。信息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
教学过程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的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需要
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上。比如报纸上报道的消息所依附的
载体就是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
同一则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上。比如天气预
报信息,我们可以从电视报道上获取,也可以从报纸上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学难点:
1.信息含义的理解
2.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识与技能: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明白信息及载体的关系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信息技术带给人类
生活的影响
4.知道青少年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 教学目标
过度网络交流,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育人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是
考试的机器,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课例研究综
观能动作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拒绝满堂灌的 述
教育方式,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方法进行
教学。
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拓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
多的信息处理设备;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
信息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常见网络危害的了解,能够主动抵制网络不
良影响,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
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 学生学习能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含义 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存储、传 输、管理、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就称为信息技术。现 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微 电子技术、和感测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 基石,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主 要功能是信息处理。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从猿进化到人的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由此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为知识的积 累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和广播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提供了全新的概念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 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人类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三)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1.积极影响
(5)真伪性:“伪信息”往往由于对信息原本含 义的认知错误、传递过程中“以讹传讹”、认为知道与 小信息等,导致产生错误虚假的信息,从而影响我们的 生活。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 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3.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则信息具有不同的表 现形式,比如天气预报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 者手机应用获取,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获取。所以 同一则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图像、视频等。它们是信息 的载体,而不是信息。 预习课本 P5—P7,小组合作探究完成:1.信息技术 的含义;
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 力分析
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
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教学策略选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择与设计 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
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
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
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
教材分析 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
术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
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的重要一课。
教学重点:
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
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预习课本 P1—P4,小组合作探究完成:1.信息的含
义;2.信息的基本特征;3.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
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务变化的过程中被人类
主观意识所感知到的特征,是消息、报道、图像、数据、
信号、新闻、知识等中所包含的内容,以符号的形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