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童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详细介绍乐曲:
1、师: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宜兰童谣》并没有歌词,和老师所讲的童谣的概念是不一样的,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首《宜兰童谣》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鲍元恺根据两首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改编创作的管弦乐曲,要了解《宜兰童谣》,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台湾的两首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的第三乐章就是《宜兰童谣》。
师:老师今天要带领同学们欣赏一首好听的管弦乐曲《宜兰童谣》,首先我想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老师,什么叫做童谣?你所听到的、学到的童谣都有哪些?(用PPT打出来“童谣”的概念),其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管弦乐队。(PPT展示管弦乐队的概念以及图片)。
宜兰是台湾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城。说了这么多,同学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这首乐曲了,希望同学们在听乐曲时能够认真听乐曲的主题部分并尽量记住它。(播放音乐)
2、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活泼欢快的童谣《丢丢铜》。(看书本上的介绍,初步认识《丢丢铜》这首歌曲)
200多年前,山路交通不便,宜兰的伐木工人将砍下来的木材捆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流运送到淡水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的声音,后来,火车通到了宜兰,歌曲在流传中歌词也就渐渐的改头换面了。
2、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其中用到的乐器;
3、用打击乐器为《丢丢铜》伴奏。
教学
重点
1、《丢丢铜》、《天黑黑》、《宜兰童谣》三者之间的关系;
2、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其中用到的乐器分别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教学
难点
《丢丢铜》和《天黑黑》的跟唱。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的声音后来火车通到了宜兰歌曲在流传中歌词也就渐渐的改头换3给学生发放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跟唱丢丢铜并引导学生跟唱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曲风
课时计划
课题
宜兰童谣
课时分配
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听赏并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了解《宜兰童谣》和这两首童谣的关系;
3、给学生发放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跟唱《丢丢铜》并引导学生跟唱,体会,阿公去地里挖芋头,挖啊挖,挖到了一条泥鳅回家,爷爷要煮成咸的,奶奶要煮成淡的,两个人为了这个事情争吵起来,最后把锅打破了。音乐形象纯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5、让学生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这首民歌时感受到的情绪。
3、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赏和学唱了台湾的民歌,老师相信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到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两首台湾童谣唱给台湾的小朋友听!
6、再次听赏《宜兰童谣》,留意《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在乐曲中的出现。
7、三次听赏《宜兰童谣》,并且了解各种乐器对于音乐形象的刻画。
用《丢丢铜》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童谣《天乌乌》的旋律重新编曲,写成了这首《宜兰童谣》: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飞转车轮,四只圆号相距半音模拟着长鸣汽笛,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它们和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和轻快爽朗的旋律,绘声绘色地进入了这首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管弦乐曲。《丢丢铜》和《天乌乌》都完整保留了原来的民歌旋律,而乐队部分则充分发挥了西方管弦乐,在声部组织和音响色彩方面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