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清1检测内容第一单元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妖娆.(ráo)分.外(fèn)娉.婷(pìng)惟余莽.莽(mǎng)
B.腐.烂(fǔ) 折.腰(zhé) 鲜妍.(yán) 成吉思汗.(hán)
C.柔嫩.(nèng) 海峡.(xiá) 红晕.(yùn) 喉咙嘶.哑(sī)
D.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飘逸.(yì) 水光浮.动(fó)
【解析】A.“娉”应读pīng;C.“嫩”应读nèn;D.“浮”应读f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悲愤优戚生机勃发呢喃软语
B.黎明流盼山舞银蛇心驰神往
C.汹涌丰润通宵达旦尽态极颜
D.坟墓漫游摇曳多姿略输文彩
【解析】A.忧戚;C.尽态极妍;D.略输文采。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朱婷被评为MVP和最佳主攻手,人们因此称她为排坛的“一代天骄
....”。

B.他走入大厅,威仪冠冕堂皇
....,众人见他气质非凡,光彩动人,赞叹道:“真是一表人才!”
C.瑞雪下了整整一夜,翌日天晴,辽阔的北方大地呈现一派银装素裹
....的壮丽景象。

D.战斗英雄张富清是一位从战火硝烟年代穿行到改革开放年代的老兵,他为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当代的风流人物
....。

【解析】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是贬义词。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在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使中国电影提质增效、精品迭出。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解析】A.语序不当,将“坚持始终”改为“始终坚持”;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C.成分残缺,删去“使”。

5.(原创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①对于国家而言,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②决定着个人奋斗的方向
③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
④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
⑤因此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
A.⑤③④①② B.⑤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⑤ D.④②③①⑤
【解析】语段首先从青年在国家、社会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青年人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的论点,可知⑤句在前。

然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论述青年人有没有远大理想所产生的作用,由此可知其余四句的排序是③②④①。

故选B。

6.名句默写。

(6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7.名著阅读。

(4分)
艾青,原名蒋海澄,他在监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艾青诗歌创作中,两个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分)
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2分)
你听,1949年10月 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2)【家国文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

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E为行书,B为楷体。

(2分)
(3)【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分)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 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示例: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4)【家国吟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2分)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示例: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本次活动和场合。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2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写实景,渲染环境的恶劣,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冰塞川”“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景。

联系诗歌背景分析可知,诗人当时空怀一片报国之心,非但不被皇帝任用,反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而黄河却被冰塞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是虚景,却有其象征意义。

10.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2分)
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二)(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
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
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节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有删改)
【注释】①负:凭仗。

②规:劝诫。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3分)
A .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 .景⎩⎪⎨⎪⎧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
不同 C .极⎩⎪⎨⎪⎧感极.而悲者矣初极.
狭,才通人 D .斯⎩⎪⎨⎪⎧微斯.人斯.是陋室 【解析】A.国都/国家;B.日光/景色;C.副词,表示程度深,极点/副词,最,非常,表示最高程度;D.均是指示代词,“此;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与他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1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分)
示例: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1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2分)
示例: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任答两点即可)
【乙参考译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

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与他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但是滕子京很豪迈自负,很少听人劝。

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三)(11分)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

其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
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唐代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

三是指中原地区。

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5.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3分)
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16.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时间顺序。

17.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引用(引资料)。

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3分)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四)(14分)
相遇杉荷园
范金华
①听说城郊有一处杉荷园,园区有杉树林零零散散近二百亩,连成片的荷田万余亩。

经不住想象的诱惑,我顶着如火的烈日,驱车去了杉荷园。

②几年前我曾路过那里。

原先有几户农民见藕的市场不错,且高产,就改了稻田为藕田。

几年下来,发展成了万亩荷园。

城里来观荷田、赏荷花的人越来越多了,政府就把通往田间的土路铺成了柏油路,架设了路灯,开辟了停车场,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

③就这笼蒸火烤似的盛夏,也挡不住城里人来采莲蓬,看荷花。

④沿着杉树林荫下的田埂,我信步向前走去。

放眼眺望,绿的云绸上绣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微风吹过,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楚楚的叶子配合下,像一对对舞者。

⑤田里的水浅而清澈
....................。

老的荷叶深绿且........,能看清芝麻粒似的浮游生物在随心所欲地横行
有了皱纹,像婆婆的手背,爆满长长短短的青筋。

嫩的刚伸出水面,长长的秆子上,顶着个西部牛仔头上卷檐帽似的叶子。

有的荷花已结成了莲蓬,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像青涩的桃子,
羞羞答答地藏在荷叶下。

⑥举目望不尽的荷田里,不论是老的还是嫩的叶心上,都有一颗大小不等、晶莹剔透的水珠,随着风,在叶心里和叶子一起摇来晃去。

美的是,不论风怎么吹,叶子怎么东倒西歪地晃动,那水珠魔一般似的,滚来滚去,就是滚不出叶心!
⑦荷田出奇的静,万余亩的田里,听不到一声蛙叫;那么多高大的杉树,竟没有一只知了。

⑧三伏天,婆婆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骄阳似火,忽然就乌云陡暗;雷声,闪电,狂风,不约而至,一起压了过来。

我赶紧向车子跑去。

⑨雨,跟着就下来了。

正待我准备欣赏狂风暴雨下的荷田会是什么样子时,后车门突然被拉开。

⑩“师傅,借您车子躲躲雨行吗?”“行!”我说,“你也来采莲蓬的?”
⑪“不是,来检查的。


⑫我正想说什么,她递过来一张名片:某农产品公司总经理。

“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

”她说。

⑬“来查什么?”
⑭“主要查农户给没给藕田施农药。


⑮她告诉我,莲藕现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它不仅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再加上无公害,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⑯“农民收益怎么样?”
⑰“收益不好能发展这么快?”她反问我,“基本上是一亩藕顶十亩粮田。


⑱“你的收益也一定很可观吧?”我说。

⑲“农产品保鲜比较困难,因此要快进快出。

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经验,因等市场,一次亏了十多万元。

但我按约定,没欠农民一分钱……”
⑳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们一起从车里走了出来。

我说送她,她说她的车就在数百米外的停车场。

2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了陈志岁的《咏荷》:“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
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19.请概括本文记叙的中心事件。

(3分)
“我”游览杉荷园时,因陡降阵雨而与某农产品公司总经理“她”相遇的经过。

20.通读全文,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
为下文“她”的出现,以及交代杉荷园的生态种植设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21.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比喻、对比;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不同生长期的形貌特征。

22.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咏荷》诗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4分)
对“她”坚持生态种植的做法和“她”不亏欠农民一分钱的诚信品质的歌颂;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三、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感受________的美好
要求:①请从“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需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写作指导】(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审题是关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感受”“美好”进行揣摩。

此外,题干要求从“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这就限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

考生可从中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行文。

具体写作内容可写人记事,可状物写景抒情,也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志趣,无论写哪种,关键要选取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感受事物事情的美好,力求情感真挚。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规划人生”,这就告诉考生,作文时需围绕“规划人生”或“人生规划”的角度来进行。

材料第二段谈到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一文对我们的启示。

“写一首好诗”即第一段中所说的“规划人生”,“美丽的字”意指“人生中美丽的瞬间或美丽的存在”,“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意指“别人的漂亮的人生”,“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意即“自己的人生自己去规划”。

正确审读材料中这些关键语句的内涵,才能把握好材料的旨意所在,才能明确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写此文时一定要立意准确,文体上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