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ISH及BTA联合在肾盂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FISH及BTA联合在肾盂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元元;阴正坤;邱爱萍;王鹏
【摘要】目的观察脱落细胞学检查(EC)、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膀胱肿瘤抗原(BTA)3种方法联合诊断肾盂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20例疑似肾盂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记录所有患者EC、FISH及BTA结果,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一或联合采用3种检查方法诊断肾盂癌的准确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单一或联合采用3种检查方法的价值.结果 EC+ FISH+ BTA诊断肾盂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及EC+ FISH和EC+ BTA联合诊断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 FISH+ BTA诊断肾盂癌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其他单一和联合诊断方法,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EC、FISH及BTA单一检测的AUC分别为0.721、0.637及0.687,EC+ FISH、EC+ BTA、FISH+ BT及EC+ FISH+ BTA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39、0.787、0.721及0.876.结论 EC+ FISH+BTA 3种方法联合诊断较单一或两项联合诊断肾盂癌的准确性更高.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9(024)004
【总页数】4页(P287-290)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膀胱肿瘤抗原;肾盂癌
【作者】王元元;阴正坤;邱爱萍;王鹏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保定071051;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保定071051;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保定071051;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保定071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
肾盂癌属上尿路上皮细胞癌,临床发病率较低,但肾盂癌具有肿瘤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及肿瘤分期高的特点,5年远期生存率低[1]。
因而肾盂癌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脱落细胞学检查(exfoliative cytology,EC)是肾盂癌传统的筛查方法,但近年来资料显示其敏感度较低[2],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的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BTA肿瘤生物学指标检测是辅助诊断肾盂癌的重要工具。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通过DNA序列定位,利用荧光基团识别肿瘤细胞[3],从而进行肿瘤诊断的方法,已在宫颈癌、膀胱癌等癌症中得到应用[4-5]。
但单一肿瘤抗原标记物检测难以获得满意的准确性,本研究对比单一和联合检测对肾盂癌诊断的价值,为临床筛查肾盂癌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保定市第二医院120例疑似肾盂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有肾盂癌疑似症状(判断标准:有血尿、腰部疼痛、腰部肿块及食欲减退等疑似症状;泌尿系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或超声造影提示肾盂占位性病变;疑似症状或影像学证据符合任意1项即认为疑似肾盂癌);②接受EC、FISH、BTA及肾盂癌组织病理活检;③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②病历资料缺失者。
纳入的
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51.18±9.63)岁,体重指数(20.34±2.69)。
1.2 检测方法 EC:收集患者晨尿200 mL送检,离心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光镜下寻找肿瘤细胞,根据巴氏细胞分级法评估肿瘤细胞的性质,以发现Ⅲ~Ⅴ级细胞为
结果阳性[6]。
FISH:在37 ℃条件下,将离心处理后的尿液标本用氯化钾溶液进行
低渗处理,再加入5 mL甲醇和冰乙酸混合固定液,混匀后离心,去上清液,在室温下用pH7.0 SSC溶液进行漂洗,再用70%乙醇对玻片进行脱水。
将CSP3/CSP7和GLPp16/CSP17探针混合物加入不同玻片杂交区域,封边后进行杂交处理,杂交条件:42 ℃,时间16 h。
完成后移除盖玻片,依次将玻片置于0.3%NP-10/0.4×SSC溶液和0.1%NP-10/0.4×SSC溶液中,振荡3 s后漂洗。
干燥后将15 μL DAPI复染剂
加于杂交区域,盖上盖玻片,避光保存20 min后观察。
以FISH基因探针杂交的细胞中的荧光信号进行计数,对于同时出现2个及以上点位异常为结果阳性[7]。
BTA:
取清晨尿液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BTA水平,试剂盒由通蔚
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以出现抗原体复合物为结果阳性[8]。
1.3 结果判定记录病理检测结果,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C、FISH及BTA 3种检查结果单一及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阳性结果采用平行多项实验联合诊断方法,即任1项试验阳性即可判定结果阳性,阴性结果采用序列多项试验联合诊断法,即3项结果均为阴性才判定结果为阴性[9]。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其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
行χ2检验,诊断价值采用ROC分析,以AUC0.75为诊断价值高,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20例疑似肾盂癌患者中98例确诊,另12例为肾结核,10例为泌尿系感染。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例(%)]
检查方法病理结果阳性阴性合计(例)EC阳性36(36.73)4(18.18)40阴性
62(63.27)18(81.82)80FISH阳性38(38.78)6(27.27)44阴性
60(61.22)16(72.73)76BTA阳性80(81.63)8(36.36)88阴性
18(18.37)14(63.64)32合计(例)9822120
EC:脱落细胞学检查;BTA:膀胱肿瘤抗原;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2.2 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比较 EC+FISH+BTA诊断肾盂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及EC+FISH和EC+BTA联合诊断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FISH+BTA诊断肾盂癌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其他单一和联合诊断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比较(%)
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EC36.73(36/98)∗77.27(17/22)44.17(53/120)∗90.00(36/40)22.50(18/80)∗FISH 38.78(38/98)∗72.73(16/22)45.00(54/120)∗86.36(38/44)21.05(16/76)∗BTA62. 24(61/98)∗63.64(14/22)62.50(75/120)∗90.91(80/88)43.75(14/32)∗EC+FISH6 9.39(68/98)∗81.82(18/22)71.67(86/120)∗87.96(95/108)66.67(8/12)EC+BTA8 0.61(79/98)∗86.36(19/22)81.67(98/120)∗89.00(89/100)80.00(16/20)FISH+B TA86.73(85/98)77.227(17/22)85.00(102/120)∗95.56(86/90)60.00(18/30)∗EC +FISH+BTA92.86(91/98)95.45(21/22)93.33(112/120)95.92(94/98)91.67(22/2 4)χ2值131.7828.205126.3688.22069.773P值0.0000.2230.0000.2220.000 EC:脱落细胞学检查;BTA:膀胱肿瘤抗原;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
EC+FISH+BTA比较,*P<0.05。
2.3 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比较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作为状态变量,以EC、
FISH及BTA单一检测,EC+FISH、EC+BTA、FISH+BTA及EC+FISH+BTA 4种联合检测结果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单一检测和4种联合检测方法的价值,结果显示EC+FISH+BTA联合检测的AUC为0.876(P<0.05,图1、表3、表4)。
图1 单一或联合检测方法诊断肾盂癌的ROC分析
A:单一方法;B:联合检测。
表3 单一检测诊断肾盂癌的ROC分析
单一诊断方法AUCβP95%CI EC0.7210.0610.0010.601~0.841
FISH0.6370.0650.0450.510~0.764 BTA0.6870.0570.0060.575~0.799 EC:脱落细胞学检查;BTA:膀胱肿瘤抗原;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表4 不同联合检查方法诊断肾盂癌的ROC分析
联合诊断方法AUCβP95%CI EC+FISH0.7390.0630.0000.616~0.862
EC+BTA0.7870.0540.0000.681~0.893 FISH+BTA0.7210.0610.0010.601~0.841 EC+FISH+ BTA0.8760.0460.0000.785~0.966
EC:脱落细胞学检查;BTA:膀胱肿瘤抗原;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3 讨论
肾盂癌恶性程度高,多沿肾盂肾盏壁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肾盂组织与肾实质界限不清,常规影像学筛查检出率低[10-11]。
EC是临床常用的无创检测方式,但对于早期肾盂癌,因肿瘤细胞浸润组织浅,难以在尿液中难以找到阳性脱落细胞,因而虽然EC特异度较高,但其敏感性较低,杨涛等[12]发现EC检测上尿路上皮肿瘤的敏感性仅28.6%,本研究结果灵敏度为36.73%,与上述结果相近。
另外,寻找尿脱落细胞对病理检测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且检测周期较长[13],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肾盂癌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尤其是3号、7号及17号染色体的
非整倍性扩增将显著增加上尿路上皮癌风险[14],FISH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可以显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FISH利用荧光标记进行探测,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在显微镜下检测信号强度以评估检查结果,探针检测尤其能显示3、7、17号染色体,这为FISH从基因遗传学水平筛查肾盂癌提供了理论基础,邱晓拂等[15]对比FISH与EC的敏感性,发现FISH敏感性高于EC检查方法。
但因部分肾盂癌患者有尿路细菌增殖,且局部组织自身存在自发荧光现象[16],这可能干扰肿瘤特异性荧光信号,造成一定的假阳性率,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胡桂明等[17]还认为局部肾组织细胞壁的结构还会降低杂交信号强度,部分荧光染料激发后随即熄灭,从而降低假阳性率。
本研究也显示FISH敏感度较EC有所提高,但差异仍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此有关。
BTA是肾盂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的蛋白水解酶,可降解细胞基底膜成分,并分解糖蛋白和胶原片,促进肿瘤生长转移,一般情况下BTA在正常人群不表达或低表达,因而BTA有助于早期筛查鉴别肾盂癌,BTA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早期诊断[18],有学者还指出BTA在不同肾盂癌分期患者中表达也具有显著差异[19],提示BTA可能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状态,但对于合并有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及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也可能造成BTA阳性结果,影响诊断准确性。
为进一步评估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比不同联合检测方法在诊断肾盂癌中的准确性,结果显示EC、FISH及BTA任何一种单一检测项目均不能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但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提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检出率。
EC、FISH及BTA 3种方法各有特点,FISH利用荧光信号检测逐次寻找肾盂癌肿瘤细胞[20],弥补了EC敏感度不足的缺点。
另外,BTA可定量判断肾盂癌及生长情况[21],对于部分因FISH效果较差的患者,进行BTA检测有助于防止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因而,为提高肾盂癌早期检出率,目前临床多采取联
合检测的方法进行筛查,本研结果显示3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876,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别达93.33%和92.86%,均高于单一和2项联合检测结果,提示3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可获得满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且为回顾性分析,可能对结果产生偏移,因而EC、FISH及BTA 3种联合检测方法的价值仍有待今后前瞻性研究验证。
综上,联合EC、FISH及BTA 3项检查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肾盂癌,提高肾盂癌诊断准确性。
【相关文献】
[1] 邢云超,熊耕砚,方东,等.非肌层浸润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年随访生存分析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3):190-194.
[2] 麦海星,陈彪,陈立军,等.FISH检测联合逆行肾盂造影用于上尿路肿瘤的早期诊断[J].军事医学,2014,38(01):76-77.
[3] REYNOLDS JP,VOSS JS,KIPP BR,et parison of urine cytology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upper urothelial tract samples.[J].Cancer Cytopathol,2014,122(6):459-467.
[4] 张晚鱼,江双霞,吕学丽,等.液基细胞学与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7):786-786.
[5] 徐述雄,白晓峰,朱建国,等.尿路炎症对细胞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膀胱肿瘤结果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8):834-837.
[6] 麦海星,陈彪,陈立军,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输尿软镜筛查早期上尿路肿瘤[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3,2(2):123-125.
[7] 陈松,徐阿祥,孙圣坤,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3):181-185.
[8] 徐子程,蔡宏宙,喻彬,等.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在中国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31(10):900-902.
[9] BOSSUYT PM,REITSMA JB,BRUNS DE,et al.STARD 2015:an updated list of essential items for reporting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J].BMJ,2015,351(12):826-832.
[10] 雷鸣,袁坚,刘永达,等.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7):485-488.
[11] 姚伟根,孙东方,杨汉卿,等.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浸润型肾盂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6,38(11):829-832.
[12] 杨涛,李燕,王刚,等.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方法与CT扫描及尿细胞学检测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J].中国老年学,2017,37(7):1727-1729.
[13] 徐海,于芹超,王艺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末端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8,33(06):494-496+501.
[14] 张栋.膀胱肿瘤标记物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4(3):33-35.
[15] 邱晓拂,杨国胜,范立新,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3,5(3):135-138.
[16] 何世斌,柴连琴,谭珺隽,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4,32(2):199-204.
[17] 胡桂明,任景丽,王宪远,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0):951-953.
[18] CHOU R,GORE JL,BUCKLEYD,et al.Urinary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als Int Med,2015,163(12):922. [19] 廖洪,李汉忠,张玉石,等.单中心尿路上皮癌2 115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
志,2014,35(12):900-904.
[20] 陈松,徐阿祥,孙圣坤,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3):181-185.
[21] 杜云鹏.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肾癌及肾盂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肿瘤研究与临
床,2015,27(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