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哀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埙
【教案背景】
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第下册音乐课本。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欣赏《哀郢》
课程时数: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欣赏、感受埙曲《哀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埙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埙音乐文化的关注度,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华夏古韵中音乐与古代诗词的紧密结合的特点,以及人与音乐的微妙关系,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知识技能
1、了解埙的形制、悠久的历史及器音色及演奏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体会《哀郢》音乐的整体情绪和旋律特点,体会力度、速度、和演奏技法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

3、通过用竖笛吹奏模仿埙的演奏技法吹奏乐句,体会演奏技法对乐曲表现
的重要性,以及埙这件乐器在表现这种情感所具有的优势。

过程方法:
在体验中欣赏作品,通过讲解、对比、聆听、讨论、演奏尝试、合作探究【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

总结埙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哀郢》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乐器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情绪,体会乐曲旋律,速度、力度、演奏技法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多媒体课件、埙、竖笛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在古琴《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准备上课。

通过对上节课古琴音色的回顾,导入本节课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埙。

(二)、了解埙文化
1、教师用埙吹奏《阳关三叠》,学生了解埙的音色特点。

(1)你知道这件乐器的名称吗?
(2)埙与古琴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埙音色质朴醇厚、高远疏阔、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2、了解埙的形成和发展
(1)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介绍了解埙的形成和发展。

a、埙是怎样产生的?
b、最早的埙是在我国哪里发现的?俱进有多少年?
c、埙的指孔发展。

d、埙的制作材料有哪些?以什么材料制作为主?
e、埙的形状有哪些?列举三种?
f、根据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你知道:埙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类?
(2)小组根据视频介绍抢答后教师小结
(三)、欣赏《哀郢》
1、欣赏《哀郢》全曲后回答问题
(1)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能以一字或一词概之吗?
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整体基调伤心、痛苦、悲哀、等。

(2)音乐中那一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为什么?
学生对带有哭泣声音的尾声音乐的感受较深,导入尾声部分欣赏。

2、欣赏尾声部分
欣赏尾声部分感受尾声部分伤心的程度是一种失声痛哭、哭断衷肠的情绪。

3、介绍乐曲了解历史背景
(1)通过短片了解“郢”的历史内涵。

(2)通过短片介绍屈原的作品《哀郢》。

(3)介绍埙曲《哀郢》的创作背景
4、欣赏主题部分旋律
使学生感受主题部分旋律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如泣如诉、抽泣哽咽的情绪。

5、尾声与主题部分对比欣赏
(1)情绪的对比
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体会乐曲痛苦的情绪是在不断的渲染发展直到无法控制失声痛哭。

(2)旋律的对比
a、听老师用埙吹奏尾声旋律中的主要音,感受下行的旋律。

分析正是由于
这样的旋律线条才使我们感受到了痛苦的情绪在不断加剧。

b跟老师画主题旋律的旋律线感受主题旋律是小波浪进行的,分析这种旋律能表现出一边哭泣一边诉说的情绪。

(3)分析速度和力度随着乐曲情感的逐渐渲染变化而发生这微妙的变化。

(四)学生运用竖笛实践体会乐曲中的主要演奏技法
1、学生用竖笛模仿吹奏主题中的带倚音的乐句,体会乐曲中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使乐曲更婉转动人。

2、通过模仿学生体会乐曲中哭断肠的效果是运用腹震音结合下滑音来实现的。

(五)完整欣赏全曲后教师小结
小结音乐要素在渲染音乐情绪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再次欣赏全曲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埙音乐的魅力和埙这件乐器在表现这种情感时所具有的优势。

(六)课堂延伸(课后作业)
分组实践运用在《哀郢》中学到的演奏技法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用竖笛来表现小白菜思念妈妈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如泣如诉抽泣哽咽失声痛哭
哭断衷肠尾声主题
情绪
旋律速度与力度演奏技法
哀郢
1983年微妙变化
慢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