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

比例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来研究新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感受比例尺
教师问道:“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千米,可是
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在地图上爬行的。

”教师解释:“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
图上距离,而动车走的是从北京到的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
让学生做一个游戏,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教师让学生在练本上画出3厘米长、6厘米长和10米长
的线段,但学生画10米长的线段时会遇到困难。

教师引导学
生用比例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将10米缩小若干倍后
画在纸上。

学生画完后,集体交流。

教师解释:“像1厘米、2厘米、5厘米这些在纸上画出的
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0米就叫‘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比例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并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解释:“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尺。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及关系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器零件图,它的比例尺是1:5.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放大后绘制的图纸呢?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下。

5、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我们要在地图上规划旅游路线,需要知道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更好地制定路线。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需要应用比例尺解决的实际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在制作械零件的图纸中,比例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学生回答了比例尺为2:1,这意味着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
离的两倍。

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为1或后项为1的形式,前项为1表示将实际距离缩小,后项为1表示将实际距离扩大。

在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两个比例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学生们指出一个比例尺的前项为1,而
另一个比例尺的后项为1.他们还指出1:xxxxxxxx的比例尺将
实际距离缩小,而2:1的比例尺则将实际距离扩大。

在回顾总结部分,学生们提到了他们的收获,其中包括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前项为1.老师再次强调,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他们还讨论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了解更多比例尺的知识。

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即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