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 杭州求是高级中学语文组
《西厢记》梗概
唐代礼部尚书之子书生张珙父母亡故后,家庭败 落,虽有满腹诗书才学,却还没有做官。在去京城应 试的路上,于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 生爱情,恰逢乱 军首领孙飞虎兵围古寺,强索莺莺为 妻。莺莺之母崔夫人许诺:“无论何人,退得贼兵, 情愿倒赔妆嫁,将莺莺许配于他。”张珙挺身而出, 修书招来白马将军杜确,杀退孙飞虎,不料崔夫人变 卦,竟让张珙与莺莺兄妹相称。二人不甘忍受礼教束 缚,在丫鬟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 崔夫人不得已同意婚事,但提出张生只有到京城考取 状元后,才能完婚。本文讲述的就是一家人送别张生 赴京赶考的情景。
• 作者简介
• 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
代戏曲作家。杂剧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 《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 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是王 实甫的代表作,被称为杂剧之冠。该剧取材于唐 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 宫调》。
理想: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字音
筵(yán)席 玉骢(cōng) 迍迍 (zhūn) 金钏(chuàn) 靥(yè) 揾(wèn) 蹙(cù) 谂(shěn)知 玉醅(pēi) 白泠泠(líng)霎(shà)时 刹( chà)那 罗帏(wéi) 青鸾(luán)
整体感知
思考:《长亭送别》写了几个场面?请用
小标题加以概括。
第一部分:赶赴长亭 (“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鹧鸪天 宋代: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 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据说汉武帝时, 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问2:莺莺担忧什么?从中能看出什么?
一忧张生“停妻再娶妻”,二忧张生“一春鱼雁无 消息”,三忧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
问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运用哪些修辞?有什么作用?
设问、拟人、夸张
“染”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变化,而且 联通了景与情,融情于景,使景物融入离 愁,表达出离人沉郁忧伤的感情。 “醉”写出经霜的枫叶是被她的眼泪感动 而变红,突出了离人伤感凄凉的离愁别绪。
【端正好】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境。
第二部分:长亭送别 (“做到 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 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 名利禄的思想。
第三部分:临别叮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拜 辞”)
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夫妻分别 (“[一煞]青山隔 送行”——结尾)
理想: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艺术特色
1.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运用儿化词和叠词 3.修辞的运用:用典、夸张、排比、比喻等
融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渲染了朦胧迷 茫的氛围,烘托了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 恨。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 险化做望夫石。 问:运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 运用望夫石的典故,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 深切。
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是赞美 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 爱。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 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 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 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 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 双手接过盘子。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抒写乡思 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 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仅“无情” 二字点出愁绪。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 导入离愁和相思。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 之气。
问:这一曲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 的妙处?
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并多用儿 化词和叠词,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使剧中 人物哽咽泣诉的形象仿佛在人的眼前,回环 往复的旋律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 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 地。 问:这一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这三“忧”体现了古代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在爱 情中患得患失的心理,同时也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 的一腔真情以及对张生的试探。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 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 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问:曲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渲染了送别的气氛。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的难舍和离别后的痛苦。
文本研读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问1: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营造了 凄美的意境,烘托(渲染)出莺莺为离别 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碧云天,黄花地”,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 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问1: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悲凉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问2:“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有什么艺术特色?并再举一例分析。
化虚为实,抽象感情具体化,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 别后痛苦的深重。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 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等。
(1)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 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文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 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2)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 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 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 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采用 了夸张手法,表现了她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3)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一个“醉” 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 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 伤的感情色彩,创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望夫石,神话故事。传说在秦朝时,有一女子,因丈夫被 抓去修长城,她经常站在这座山山顶向北眺望,思念丈 夫,久而久之,化身为石。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 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问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用了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问3:请分析这一曲使用的修辞手法。
迟——疾,对比,反映莺莺难舍难分的心
理。
倩疏林挂住斜晖,拟人,表现莺莺恨时
光太快,留恋不舍的离情。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对偶、夸张,写
出莺莺离别之前所受的心理折磨。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 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 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 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 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 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 我恓恓惶惶的寄。
结合文本,赏析人物
1.崔莺莺 追求婚姻自由,对爱情执着,重情轻利,叛逆者
2.张生 对爱情执着,不够坚定 3.老夫人
重世俗名利,不守信用,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合作探究
对莺莺的爱情观你是否赞同?
主旨归纳
文中重点描摹了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 依恋和感伤,表现了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真 挚感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反映了 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揭示了 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强化了 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夸张,表现了莺莺和张生分离之苦的多和深。
问2:曲中用了什么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薛灵芸的典故,表现难舍 之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 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 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之情。
红泪出自《拾遗记》,据说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 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壶承泪,壶呈 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 眼泪为“红泪”。
刻画方法: ①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②借景抒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③以景衬情——夕阳古道无人语,禾季秋风听马嘶。 ④妙用修辞——用典、比喻、对偶、夸张
《长亭送别》的曲文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1)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生动、形 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意美也可以延伸为意境美,“状难 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 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等句表面上写倚楼观景,实际上 大有深意。 (2)形美。曲文中文字的排列组合有其独特的魅力, 对称的是整齐的美,不对称的是参差的美。“青山隔送 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露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泰秋风听马嘶”等句形声兼备。 (3)神美。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使曲文达到一个 全新的境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此可见曲子的神韵。
“劳燕分飞”:“《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 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劳燕 分飞比喻别离。劳,伯劳,鸟名。黄姑:牵牛星。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再休似 此处栖迟。 问1:曲中所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青鸾报信” 其作用是 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忧。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庭》、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己斋叟。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 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 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 “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问1:哪个字最能表现恋恋不舍之情?

问2:“恨”字的含义是什么?
一恨刚摆脱相思之苦,又要被迫分离; 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时间太快,希 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 三恨分别在即,心情痛苦。 表现了莺莺离别时复杂心情。
文中莺莺的心理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作者是如何 细腻刻画的?请分析讨论。
人物心理:①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 成亲,今日别离。②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最难调护,最要扶持。③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 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④埋怨不满——拆散鸳鸯, 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