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后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和疗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接受内
镜切除或外科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 中 男 132 例,女 68 例,年 龄 最 大 70 岁,最 小 26 岁,平 均 年 龄 (59.43±6.74)岁。 根 据 本 院 医 学 伦 理 委 员 会 审 核 批 准,要 求 所 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 入 标 准:① 无 相 关 严 重 并 发 症;② 病 历 资 料 齐 全;③ 我 院 依 据 NCCN 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和 NCCN 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行结直 肠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结直肠癌者 [2]。排 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意识不清醒;③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实验 者。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表 1 不同浸润深度的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
0 引言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生活方式、 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其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 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临床表现。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 逐渐出现,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 部分患者并伴有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1]。并且其可能会 发生肿瘤转移、浸润,使得累及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早期 结直肠癌是指病灶部位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病变大小和 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根据研究发现,当患者的病灶只局限 于早期阶段,其生存率可达到 90% 以上(五年之内),但若出现转 移现象,其生存率会下降至 10%。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早期结直 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需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预后效果。 本研究就是为了讨论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内镜切除或手术后的病 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期
143
·临床研究·
经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后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和疗效评价
郭魏娜
(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医院,山西 阳泉)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内镜切除或手术后的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接受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 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结果 研究发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 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术后,内镜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其淋 巴结转移率极低。并且在手术治疗前对其进行充分的病灶性质和浸润深度分析,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 对于病灶浸润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在内镜切除治疗时,需要更为慎重处理以至提高疗效。 关键词:内镜切除;结直肠外科手术;早期结直肠癌;病理分析;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2.075 本文引用格式:郭魏娜 . 经内镜切除或手术治疗后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和疗效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92):144-145.
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切缘残留、淋巴结转移、异位 复发、原位复发和肿瘤残留等现象。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浸润深度的早期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 通过回顾分析,发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和淋巴
结转移情况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作者简介 :郭魏娜(1984-),女,汉,山西省阳泉市,本科,主治医师, 单位全称 :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医院,科室 :病理科,研究方向 : 癌症早期肿瘤。
型,淋巴结转移现象和脉管癌栓现象等。 1.4 内镜切除手术适应症与疗效标准
适应症:(1)ESD:①局限于黏膜内层或黏膜下浅层的结直肠 肿瘤因淋巴结转移率极低者;②为平坦凹陷型病灶,尤其是其直径 在 2cm 以上者。EMR:局限于黏膜内层或黏膜下浅层的结直肠肿 瘤因淋巴结转移率极低者。
诊断依据:我院根据 Vienna 分型将早期结直肠癌分为黏膜高 级别瘤变和黏膜下浸润癌 2 大类。其中黏膜高级别瘤变又可分为 高级别腺瘤、非浸润性癌、可疑浸润癌和黏膜内癌。黏膜下浸润癌 分为黏膜下浅层癌(距黏膜肌层在 1000μm 以下)和黏膜下深层癌 (距黏膜肌层在 1000μm 以上)。
危险因素:肿瘤的位置、直径,大体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分
(2 )对 于 患 者 的 病 灶 采 用 不 同 的 切 除 方 法,临 床 中 可 分 为 整 块切除(一次性将病灶进行完整大块切除),完全切除(将整块病灶 进行切除,保证其水平切缘与基底部无癌细胞累及),不完全切除 (分块切除病灶,但水平切缘或基底部存在癌细胞残留)和治愈性 切除(整块切除病灶,且水平切缘和基底均无癌细胞累及,脉管无 癌栓浸润)[3]。
根 据 治 疗 方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内 镜 切 除 组( n = 1 0 9 )和 外 科 手 术 组(n=91)。
内镜切除组:①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均未 发现淋巴结转移现象。在手术治疗前进行病理活检,初步判断肿 瘤的组织学类型;②术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以至每年对患者 进行 1 次随机访问。
外科手术组:①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内镜检查,对其肿瘤的组 织学类型进行判断,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脏器转移现象;② 术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以至每年对患者进行 1 次随机访问; ③对于低分化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进行胸 / 腹 / 盆腔 CT 检查每年 1 次。 1.3 病理学诊断依据和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