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件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弟子和传承
《论语》的书名含义
《论语》的成书过程
《论语》的影响力
《论语》的简介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哲学著作。
课文的出处
03
《两小儿辩日》故事内容
故事以对话形式展开,两小儿围绕太阳的远近、冷热问题展开讨论。
两小儿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互相争辩,形象生动。
1
课程目的
2
3
帮助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背景、故事情节和基本寓意。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
03
本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简介
01
本课程以《两小儿辩日》为引子,围绕科学思维、人文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展开。
02
通过文本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科学精神。
02
关于孔子和《论语》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简介
孔子的名字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生平和经历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传承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观察者在地球上的位置改变,而非太阳本身的位置变化。
故事中的修辞手法
故事中运用了对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对比体现在两小儿之间的辩论,一方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方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形成鲜明对比。
反问体现在两小儿的辩论中,加强了语气和辩论的力度。
06
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在点评总结环节,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两个小儿的辩论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抬杠”行为?等等。
xx年xx月xx日
《两小儿辩日》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课程介绍关于孔子和《论语》《两小儿辩日》故事内容故事寓意和启示课文知识点分析学生互动环节
01
课程介绍
源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决的故事。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探究。
课程背景
表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改变。
知识无边性与人类认知局限性矛盾。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大胆质疑、实证求真。
故事启示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在面对权威和主流观点时。
可以用来启发人们重视实证和实验,遵循科学方法和原则。
可以应用到现代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上。
05
课文知识点分析
重点词汇解释
辩日:辩论关于太阳的视觉大小、距离、运动等议题。
汝:你。
孰:谁,哪个。
言:说,认为。
03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太阳在一年中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大小和距离,但这种视觉变化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
01
两小儿观察到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视觉运动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
学生互动环节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争论的话题是什么?
两个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的远近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这个故事中,你对于两个小儿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问题设置
学生思考讨论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最后由孔子进行评判,肯定了两个小儿的思考精神。
《两小儿辩日》故事梗概
第一个小儿认为太阳从近处升起,从远处落下,所以离我们近时,太阳升起时间早,离我们远时,太阳升起时间晚。
第二个小儿则认为太阳在近处看起来更大,而在远处看起来更小,所以离我们近时,太阳看起来更大,离我
第一个小儿的论据是观察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以及太阳光线照射的远近来判断太阳的远近。
第二个小儿则是根据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大小来判断太阳的远近,认为太阳在近处看起来更大,而在远处看起来更小。
两小儿的论据
04
故事寓意和启示
1
故事寓意
2
3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
展示了两个小儿对太阳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