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2019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多音字:
和:hé(和畅)huó(和泥巴)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当:dàng(上当)dāng(当心)
称:chèn(相称)chēng(称重)
2.词语解释: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的感觉。

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3.反义词:
温暖——寒冷黑暗——光明
僵硬——柔软丰满——干瘪
虚弱——强壮愉快——苦恼
4.近义词:
温暖——暖和舒适——舒服
忽然——突然揭晓——揭开
温和——柔和愉快——愉悦
的确——确实兴奋——高兴
5.课文主题:
本文讲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小豌豆不同的命运,最后一粒小豌豆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给生病的小女孩以信心和力量,最终让小女孩康复的故事,表明了精神上的鼓舞、激励,往往能让身处困境中的人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战胜困难,获得新生。

6.课文提问:
⑴五粒小豌豆分别有怎样的愿望?
答:第一粒: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第二粒: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其余两粒: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最后一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⑵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答:因为小豌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它随遇而安、从容乐观,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而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努力地不停地生长。

⑶生病的女孩为什么说“我也会好起来的”?
答:因为生病的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力量和信心。

⑷从五粒小豌豆不同的愿望中,你能看出它们什么样的性格?
答:第一粒:独立性强。

第二粒:骄傲自大。

其余两粒:满足现状。

最后一粒:积极乐观。

6《蝙蝠和雷达》
1、字词:
蝙蝠启示即使敏锐系着铃铛证明揭开障碍物荧光屏驾驶研究苍蝇横七竖八雷达模仿显示蚊子灵巧
2、多音字
塞:(sāi)塞车瓶塞(sài)塞北边塞(sè)塞责
蒙:(mēng)发蒙蒙骗(měng)蒙古(méng)蒙难启蒙
3、【近义词】
清朗──晴朗启示──启发清楚——清晰反复——多次
灵巧──灵活敏锐──敏捷模仿——仿照证明——证实
秘密──奥秘
4、【反义词】
清楚──模糊安全──危险捕捉——释放灵巧——笨拙
秘密──公开敏锐——迟钝
5、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6、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

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

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

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7、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呼风唤雨的世纪
1、字词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
2、多音字
将 jiàng将军 jiāng 将来
3、近义词:
发明——发现大概——可能幻想——梦幻依赖——依靠
寄托——寄予舒适——舒服方便——便利出其不意——出乎意料
4、反义词:
依赖——独立幻想——现实紧密——松散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舒适——难受方便——麻烦
5、句子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变,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起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如,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形容眼光敏锐、看得远,消息灵通的人。

“腾云驾雾”指奔驰迅速。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有着美好的愿望,也想掌握一定的本领。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突然像是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用这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了解到20世纪的成就取得是很快的,范围是很广的,变化是很大的。

6、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8、蝴蝶的家
1、多音字:
嚷:rǎng(叫嚷)rāng(嚷嚷)
雀:qiǎo(家雀儿)què(雀跃)
2、词语解释:
躲避: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震撼:震动;摇撼。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造句: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喧嚷出去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素洁:素净洁白。

确信:坚定地相信;坚信。

造句:我们确信这一崇高理想一定能实现。

3、反义词:
轻盈——笨重柔弱——坚强
确信——怀疑高兴——痛苦
鲜艳——暗淡密集——稀疏
4、近义词:
躲避——躲藏震撼——摇撼
喧嚷——喧哗轻盈——轻快
素洁——素净柔弱——软弱
猛烈——激烈确信——坚信
确定——肯定高兴——兴奋
5、词语扩展:
ABB式:
黑压压水淋淋湿漉漉沉甸甸
金灿灿笑吟吟水灵灵好端端美滋滋
6、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首尾,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7、课文问题:
1、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会躲在哪里呢?
答:可能会躲在冒着炊烟的屋檐下。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答:(1)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2)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3)身上的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4)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关爱之情?
答:第1自然段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刻画,第2自然段中对蝴蝶的弱小形象的刻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

第3、4自然段,作者的猜想与追寻也表现出对蝴蝶的担心与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