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ānɡxiǎo xīméi zi
jiǎn shǎo méi huālúwěi
二、我会组词
县(_______)秦(_______)瓣(_______)仰(_______)耍(_______)
具(_______)奏(_______)辫(_______)迎(_______)要(_______)
三、读古诗,猜节日,连一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我看牵牛织女星。
元宵节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端午节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浦酒话升平。
七夕节
四、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笑话大话
1.老师讲的(_________)真逗人,同学们乐得前仰后合的。
2.自己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就不能说(________),否则实现不了会难堪的。
手艺技艺
3.南郭先生自称(_________)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
4.这位裁缝的(_________)很好,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让他裁制衣服。
五、补充词语。
喜笑(____)开相(____)而笑眉开(____)笑哑然(____)笑
面红(____)赤鸦(____)无声披头(____)发手忙(____)乱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种子被泥土里紧紧地包裹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露出微笑。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①我在公交车上经常给老人让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俗话说“_______”,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
2.今天的辩论会开得很成功,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一下子明白了道理,真是“_______,_______”。
3.《赠刘景文》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诗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
4.《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小男孩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鸟太太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
文章末尾是一个省略号,想象一下,还有
____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_____。
八、课外阅读。
秋天来了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火红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
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2.短文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拟人句,请你把最喜欢的一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__”画出来。
4.短文写到的秋天的景物有:________树、________树、________树;还有美不胜收的________,黄澄澄的________,红彤彤的________。
5.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作文。
(任选一题)。
1.你会把什么小动物看作朋友?请写一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
要给你们的故事加一个题目。
2.《寄来寄去的蚂蚁》这个故事很有趣吧?请你以小蚂蚁为主要角色,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要给故事加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鸳鸯小溪梅子减少梅花芦苇
2、县城秦岭花瓣仰头玩耍玩具节奏辫子迎接要挟
3、
4、笑话大话技艺手艺
5、颜视眼失耳雀发脚
6、泥土把种子紧紧地包裹着。
她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高粱红着脸,玉米裂着牙,不断向人们打着招呼:“我们成熟啦!”我在公交车上经常给老人让座。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一顶蓝色的帽子。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宋苏轼最是橙黄橘绿时风筝线晾衣绳豹子兄弟跳绳
8、
1.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柿子灯笼
2.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3.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4.杨枫松菊花柿子海棠
5.我喜欢秋天漫山遍野的枫叶。
9、范文:
懒蚂蚁
从前,在农家的角落里有两只蚂蚁,一只姓勤,一只姓懒。
秋天来了,勤蚂蚁出来采食,而懒蚂蚁就待在家里睡觉,饿了就吃一点储备的粮食。
晚上,勤蚂蚁回来了,他们采了许多的食物。
第二天,勤蚂蚁出去采食,粮食越来越多;但是懒蚂蚁还是在家好吃懒做,粮食都快见底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初冬时,懒蚂蚁的儿子看见天气越来越冷了,怕大雪的时候,食物没了,
就也赶紧叫大人们起来找食物,可懒蚂蚁说:“冬天并不是每天都下雪雅,也不能找食物吗?”儿子听了觉得有道理,也和爸爸一起睡大觉。
大雪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家里的食物一点儿也没有了。
懒蚂蚁的儿子对懒蚂蚁说:“爸爸,外面没有食物了,怎么办?”爸爸说:“不可能,你都没去找怎么知道?”于是哆哆嗦嗦地爬出来找吃的,找了一圈都没找到,一阵风雪扑来,懒蚂蚁和儿子被冻在了冰雪下,再也无力挣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