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的主人——学生
从教三十余年,时常为自己平平的教学而苦恼,当我看见其他老师在台上展示精湛的教学才华的时候,我内心深处也会激起一丝丝涟漪。
怎奈,天生欠缺表演天赋,只得默默而为之。
光阴流失,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我的课堂终究没能生发光辉。
无奈之下,思索着把课堂教给学生,试图让他们来演绎精彩。
当今新课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学要顺学而导。
因此,我课堂的重心慢慢发生转变,把我以前精心设计怎样教的环节转化为怎样学的思考;把教师提问的环节转化为疑难问题的解答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不少。
在本学期的思品课堂上,班里好几个同学争着上讲台当小老师,还向模像样的上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呢,思品老师不止一次地夸他们能干呢。
现在我就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把课堂交给孩子们。
1.心与心的交融,做学生的朋友
教学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教,而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互动,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在教学中要摆正师生关系,既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信服,让他们认为你是他在求学道路上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这样他们才会把你树为心目中的偶像,才会努力地给你学习知识。
同时,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所谓俯下身来教书,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与他们心走近了,他们才会毫不顾忌地和你探讨问题,因为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伴随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如本学期在教学《怀念母亲》一文时文中作者因为
子欲养而亲不待倍感伤心时,班里王佳和余娟两位同学因父亲去世而热泪盈眶,我觉察到此情况后,就停下新课的教学而讲了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同时告诉他们,我的父亲也去世了,但我们要振作,让死者安息,当时同学的情感瞬间就真挚多了,再也不是停留在为学习课文而表面理解的基础上了。
有了这样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隔阂也应该消除不少,感情也来的真挚多了。
2、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是新形势下老师必须具有的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
所以,教师在指导、帮组学生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记得在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代课,想复习语文,顿时很多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不愉快,我为此还批评了他们,自己还生闷气。
事后冷静下来,我反思得知,其实原因不在孩子,他们处于童年无忌的年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是很正常的。
原因在于我的课堂没有吸引力。
所以后来的教学我就注意了。
在提问题的时候,尽量思索着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在教《穷人》一课时,桑娜看到邻居西蒙的孩子时内心复杂,我没有问桑娜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把课文当作故事来讲,讲到此,便问学生,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做?于是课
堂灵动起来,有的孩子叽叽喳喳发表见解,有的孩子一脸纠结,沉默……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是在单纯学课文,游离于故事之外了,而是自己在抉择道德难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让学生有触碰心灵的东西,有感兴趣的话题,课堂就是他们的了,怎么会没有兴趣。
3、在教学中渗透学法,都是为了不教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阅读教学不仅要研究阅读对象,更要研究阅读这一活动过程,要把阅读过程中所需的阅读方法、技能交给学生,达到使他们会阅读的目的。
我在教学中,主要从字词的积累应用、文章结构的安排、写作方法、情感的体验等方面入手培养。
字词的积累应用,记得课文中的一句:时间艰涩的流着,像沙漏滴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这个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运用率是相当的高。
在情感的体验方面,记得在本学期上《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后,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与动物的情感,写了一个片段:它(我的小狗豆豆)静静地躺在黑暗的角落里,一动不动。
我呆滞地站在门口,无神地望着它,刚想说点什么,不争气的眼泪便不停地涌出。
它无声无息地倒下了,没有跟我道别,就悄悄地离开了我的世界。
我抬着沉重的脚步,带着一颗破碎的心,一步步挪到它的身旁……像这样溜露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有好几篇,我很欣慰的在班上大肆表扬,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更是足了不少啊。
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吗?
4、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个班上五十几个学生,要想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那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除了采取各种各样的表扬机制外,还改变了在课堂上点名抽生回答问题的方式。
点名抽生有一种局限,不管老师怎样想公平,但都会受到课堂上学生行为表现的影响。
于是我改为随意点学号,因为学号和学生我是对不上号的,这样就让每个孩子的弦都绷紧,都不敢松懈,因为每个孩子被抽中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这样注意历高度集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自然就成了课堂的主人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漫长而又意义深远的事。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