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北伐教学误读生成案例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逖北伐》教学误读生成案例反思
案例:《祖逖北伐》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有祖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祖逖是个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生2:老师,为什么祖逖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还那么卖命?
师:同学们好好想想为什么呢?大胆发言。
生3:是呀,老师,而且祖逖虽然收复了大量失地,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但是晋元帝司马睿担心祖逖的发展对他不利,既然任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六州军事,节制祖逖。
祖逖眼看北伐无成,忧愤成疾,死于军中。
祖逖死后,东晋内部连续发生内乱,朝廷忙于平乱,晋军被迫退到淮南,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化为乌有。
这样说来祖逖根本就是做无用功,而且上级还不买他的帐,不是笨死了。
师:同学们,请注意了,我们现在要看的祖逖这个人,其他的就别理了。
生:可是,老师,您平时不是说要联系现实吗?
师:是呀!
生:所以呢,归根结底,祖逖还是笨,不识时务,而且愚忠,难道不能推翻司马睿选个明主吗?
师:是哦,那他的故事给你什么经验教训?
生:结合现实就是一定要选择个用人唯才,赏识自己,能给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上级,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没人赏识就自己干。
师:这位同学结合实际出发,发散思维,不错。
其实,该文主要是赞扬祖逖是个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而这忧国忧民的祖逖却被群起而攻,批了个体无完肤,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严重偏离了课文原意。
会导致失误的原因是:
首先是我这个老师在对“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个概念的误解,学生能主动思考,有所体会固然不错,但是我把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也当成了是对文本的误解,没有意识到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其次是让学生主导了课堂问题的思路,当谈话已经偏离了主题却没有及时引导好和把问题深化思考处理。
我认为该这样避免:
首先明确“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个概念,在分析课文时做到把握文本主旨,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明确价值观、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其次是对处理好学生的发散思考问题,比如本文教学,在让学生了祖逖是个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这样的一个人及他优良的品质以后关于祖逖这样做值不值,不应该纠结在他那个朝代,那个身份,我们首先应欣赏他的品质甚至应该要学习他的那种精神。
祖逖这样做值不值,我们可以另设一问题:假设在现代祖逖的意义及该怎样完善一些欠缺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