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人教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
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巧妙的学习探究情景,给予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具体事例,组织、指导启发学生,并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真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现象归纳到本质和从本质延伸到多种现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性状
处理方法:
①展示姚明的眼睛和罗那尔多的牙齿——形态特征。

播放羊、猪、周杰伦的声音——生理特性。

②引知名词:性状的概念。

③学生大量的举例各类的生物性状。

加强对“性状〞范畴的理解。

优点:由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明星和动物入手,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
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气氛中。

既容易理解概念,又为课堂
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相对性状:
处理方法:
①观察教师和具有典型性状的学生模特,并及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

②引知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③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

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那么插播一道识图题“找出不能表现相对性状的一幅图〞。

通过这道题提醒大家相对性状的范畴。

④活动:由一个同学报告自身各项性状,其余同学起立,报告者每报告一项,与报告者不同性状的同学坐下,直至班上找不出与之有相同性状的同学。

提出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⑤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

优点:通过观察及图片的引导,学生发现人和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加强学生对相对性状这一名词的理解。

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并且通过全班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一效果显著的活动中发现世界上没有两个生物的性状是完全一样的。

这样的安排既将隐蔽的规律浅显化,易发现,易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实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3、遗传和变异现象
处理方法:
①进入这一环节之前先告诉学生:刚刚我们就目前班上所有同学的性状进行观察和比拟,这是一种横向的比照;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要研究单个的同学,他、他的爸爸妈妈、甚至他的〔外〕祖父母,他们之间的性状存在什么关系。

这是一种纵向的比照。

横向和纵向的这种交叉比照是科学研究中很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探究活动:“找孩子〞〔在5个孩子中找出三个爸爸各自的孩子〕
思考:为什么如此配对?这些父子哪些性状相似,哪些性状不相似?
③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④前后桌同学针对书P101的家庭成员调查或交流全家福,相互讲一讲发生在自己家族中或他生物身上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教师到各个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情况,并从中找出典型例子或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在全班进行交流。

优点:教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由一个小游戏引发思考,层层深入理解。

并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寻找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从而水到渠成的发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由此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究的精神,使他们一些浅薄的生活经验上升的理论的层次。

4、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处理方法:
①欣赏和评价漫画:
A、鼻子和断腿有什么不同?
B、漫画表达了哪些生物学现象?
C、哪幅漫画中的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有的性状可遗传有的不可遗传?优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本节课所学的各个名词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理解上升的实践应用的层面。

同时也为上下一节课的内容打下伏笔。

第六章保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说明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
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STS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绿化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调查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有关“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观看了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想法?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100万年前陆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4千年前中国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使黄河流域沦为一片裸地;5百年前欧洲森林被垦成农田;1百年前北美森林遭到沉重毁坏,尾随而来的是遮天蔽日的“黑风暴〞,千百万吨肥沃细土卷入高空。

全世界的森林,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厄运和浩劫。

我国现在的植被如何?我国植被面临哪些问题呢?
二〕预学:预习本节课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世界局部国家森林状况统计表:
国家森林面积/X10‘hnl2 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hn2 前苏联74595.8 35 2.15
巴西56600.7 67 3.76
美国20957.3 23 0.84
加拿大24716.4 27 9.32
中国13379.9 14 0.12 印度尼西亚11567.4 64 0.64 印度6495.9 22 0.08
[讨论]
〔1〕、我国的森林面积的人均占有量是多少,覆盖率又是多少?
〔2〕、分析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的现状,想一想我国森林占地面积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差异?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三〕探究及精导: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
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结
合经验互相交流,在教师引
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
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
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
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
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
后进行横向比拟〔各国森林
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
或纵向比拟〔建国以来各时
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
的面积〕,通过比拟发现问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
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组织交流,并作出评价。

题,分析原因。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
人小组议一议,之后以“假
设我是一棵树,我想
说……〞为题进行角色模
拟,进一步表达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坏的录
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
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角
色模拟,激发学生情感。

四〕提升
1、以下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C、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的趋势
D、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拟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
A.% B.68% C.33% D.27%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