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章 认识生物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物单元检测
一、基础演练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定计划
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③得出结论④作出假设
⑤表达交流
⑥实施计划.
A. ②④①⑥③⑤
B. ②④①⑥⑤③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①制定计划、⑥实施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
故选:A
2、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 调查时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 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 无论调查范围有多大,都必须逐个调查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分析: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
解答: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可见D错误.
故选:D
3、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 孔子鸟化石
B. 珊瑚
C. 钟乳石
D. 石头上的青苔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题干中的A、B、C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而青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苔藓植物,可见D正确.
故选:D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生石花开出黄色的花朵
B. 机器人演奏曲子
C. 植物能产生落叶
D. 猎豹追捕羚羊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生石花开出黄色花朵,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植物能产生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猎豹追捕羚羊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孙悟同学提出了以下四条理由来说明机器人不是生物,你认为其中哪条理由不成立?()
A. 机器人不能生殖
B. 机器人没有心脏、脑等器官
C. 机器人没有细胞结构
D. 机器人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
判断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可根据生物的特征来判断,如果不具备以上特征,则机器人就不是生物.
解答: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生长.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如果不具备以上特征,则机器人就不是生物.根据以上生物的共同特征可判断,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机器人不是生物.因为机器人需要电能为它的运动提供能量,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生长等生物特征.
故选:B
6、下列实例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 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B.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
C. 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
D. 植物结出种子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解答: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是含羞草对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是蚂蚁对糖
水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植物结出种子说明生物能繁殖,不属于应激性.故选:D.7、夏天时人容易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说明人具有生物的哪一特征()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夏天时人容易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故选:B.
8、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A正确;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B正确;
C、花落知多少,体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C正确;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D.
9、《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C. 都有反射现象
D. 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解答:
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A正确;
B、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B错误;
C、树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叫做应激性;鸦、马有反射现象,B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错误.
故选:A
10、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A. 有空气和无空气
B. 阴暗和潮湿
C. 高温和适温
D. 有光和黑暗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
解答:
A、有空气和无空气的变量是空气,A错误;
B、阴暗和潮湿的变量是光和水分,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B
正确;
C、高温和适温的变量是温度,C错误
D、有光和黑暗的变量是光,D错误.
故选:B.
11、我市某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镜,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问题,你认为应选用()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
解答: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故选:C.
12、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B.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生活
C.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规律
D. 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解答: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A、在观察蝉的取食用到的是放大镜来发现和考察的,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B、是利用了望远镜来了解鸟类的飞行,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C、用摄像机来记录狮群的生活方式,属于观察法.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所以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属于实验法.
故选:D.
13、用针炙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炙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能,样本数量足够多
B. 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
C. 不能,未设置对照组
D. 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答:
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而本实验中用针炙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由于未设置对照组,所以不能证明针炙对感冒有治疗效果.
故选:C
1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实施计划
D. 得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弗里施是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用实验法对蜜蜂色觉的进行了研究.
解答:
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实验法研究的作出假设.
故答案为:B
1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B. 哪种菊花漂亮
C. 蚂蚁是否喜欢糖类食品
D. 青菜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
A、为什么含羞草受到触碰展开的小叶会合拢,有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研究生物的特征很有价值,A正确;
B、哪种菊花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B错误;
C、蚂蚁是否喜欢糖类食品,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蚂蚁生活行为,C正确;
D、青菜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青虫的食性,D正确.
故选:B
16、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 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B. 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
C.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
D. 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解答:
A、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而不是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错误;
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正确;
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正确;
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正确.
故选:A
17、在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端正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只选用饱满的种子
B. 测量水蚤心率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C. 验证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只用1只鼠妇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没有影响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时,未见浑浊,需将结果改为变浑浊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呼气和吸气,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2)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3)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
(4)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
解答:
A、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种子,不要特意选择,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值,可以减少误差.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A错误.
B、在实测量水蚤心率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
C、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中不能只用1只鼠妇,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错误.
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
故选:B
18、资料显示:蝴蝶可作为衡量环境优劣的一种指动物.某校学生对本地某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表.请回答问题.
(1)该校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法.
(2)为了全面科学了解蝴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气候等的关系,在明确了目的、对象的基础上,还要制订合理的___.
(3)对蝴蝶种类进行鉴别,需要比较蝴蝶的___和生理功能.
(4)若要对每年3-5月蝴蝶种类数进行统计,科学做法是将蝴蝶种类数___.(5)如图是2012年3-5月蝴蝶种类的柱形图,请给出4月份的图形.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分析:
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解答: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该校学生采用调查法研究蝴蝶的种类和数量.
(2)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3)对蝴蝶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翅的形状,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
(4)若要对每年3-5月蝴蝶种类数进行统计,科学做法是将蝴蝶种类数汇总.(5)据表中数据绘图如下:
故答案为:(1)调查;
(2)调查方案;
(3)形态结构;
(4)汇总.
(5)
19、实验探究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表)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作出的假设是___,实验变量是___.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___进行对照实验.(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___.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废电池,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作出的假设是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
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实验变量是废电池.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A与C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满江红.E组加满江红的数量30克,B组不加,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3)1条小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所用的小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1)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废电池;A与C
(2)满江红;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生物能影响环境
(3)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