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证技术学教学改革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证技术学教学改革思考
物证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应用科学技术。
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更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在教学中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重点,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培训。
本文将阐述目前物证技术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措施,以供为了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标签:物证技术;教学改革;就业
引言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安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不能单一地认为仅靠推行招录体制改革就能够取得改革的胜利,公安院校只是改革的主体而非主导。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公安一线实际的需求,使公安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应是改革的目的。
本文针对物证技术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理念,设计了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开展科研训练计划及开放性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措施,力求更有效地提高公安教育质量,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物证技术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健全,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在物证技术学本科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课内实验和毕业实习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是2个人完成的实验,由于设施不健全,变成 4 人一组。
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同一个小组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只能在旁边观看,只能够记录实验报告,却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实验,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并且,警官学校通常会在最后一年安排学生深入公安机关进行实践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生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如真正的民警那样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安排的前提是学生已完成整个体系的理论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公安工作中去,可实际工作中却达不到希望的效果。
这就是由于在进行实践课程时,相关理论课程一般已经结束很久,时间上的脱节导致实践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1.2师资队伍严重断层。
目前,从事物证技术学教学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拥有法学教育学历的教师。
所谓法学化的研究方向当然也与物证技术学的学科属性所限有关,在物证技术学教育中,由于理工科生源没有法学学习背景,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报考法科学诉讼法学的物证技术学研究方向,而选择报考的法学生源又缺乏理工科基础,故只能因循于自己原来的法学专业研究方向。
甚至在部分高校的物证技术学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出现了物证技术学专业零上线,只能靠调剂诉讼法学专业学生维持招生的情况。
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物证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
2.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开设设计性实验
在传统的验证实验教学中,教师完成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仪器和实验中所用溶液等准备工作后。
学生只需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
这种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问题和创意思维的综合分析。
因此,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老师给出主题的范围或方向后,学生将为大约四人组独立设计实验。
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并合作。
在对实验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选取仪器的操作并在指导下完成实验,最后以报告或小文件的形式提交。
例如,对频现性毒物———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的方法有,离子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
这三种方法的原理不同,所用的试剂和仪器也不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三种仪器的优缺点。
通过设计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多种仪器的操作,还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分析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物证技术学的教学改革中,要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这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的特点,搜集相关的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资料和视频。
充分了解新时期下,社会市场关于物证技术学人才需求,明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信息化网络上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参加讨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引入到课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等使之服务与教学课程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定期上传一些专业知识,建立相应的班级群组,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
从而使物证技术学的教学多元化。
2.3提高师资队伍
为了促进教学技术的改革,必须要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公安人才的关键。
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物证技术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有机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并且需要长期进行专业实践,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另外,从事物证技术教学的老师与基层公安机关、物证鉴定中心合作,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有目的地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通过深入实践,教师一方面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物证技术学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改进和充实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了解物证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需要。
3.总结
由此可见,物证技术学的教学改革要以警务需求为导向,以贴近实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的同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并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物证技术学的实践性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敬峰. 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J ] .中国高教研究,2008. 11.
[2] 陈景贤. 實验教学课程化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J ] . 中国成人教育,2008.
18.
[3] 赵成芳.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J ] . 中国成人教育,200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