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中医》读后感
《〈走近中医〉读后感》
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读了《走近中医》这本书。
说实话,一开
始我对中医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总觉得它神秘而又古老,充满了让人
摸不着头脑的术语和理论。
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却仿佛打开了一
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世界。
书里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娓娓道来。
就好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坐在你身边,耐心地给你讲述着那些传承千年的故事和智慧。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中医诊断的部分。
以往我总觉得
中医的“望闻问切”不过是故弄玄虚,能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这本书里
详细地解释了每一个步骤的原理和意义,让我大为改观。
比如说“望诊”,原来医生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态、舌苔等等,都能
从中发现身体内部的问题。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有位病人来看病,说
自己总是觉得疲惫无力,但又查不出什么具体的毛病。
中医仔细观察
他的面色,发现他的脸色苍白,没有血色,而且眼周发黑。
再看他的
舌苔,又白又厚。
医生据此判断他是气血不足,体内湿气过重。
开了
几副调理气血、祛湿的中药,病人服用后,症状果然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段时间我工作特别忙,
压力很大,每天都觉得昏昏沉沉的。
有一天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色
特别差,暗淡无光,嘴唇也没有什么血色。
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只觉
得是没休息好。
后来和一位懂中医的朋友聊天,说起了这个情况。
朋
友看了看我的舌头,又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睡眠怎么样,胃口好不好,大便是否正常等等。
然后他说我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让我试试
喝一些玫瑰花茶,平时多按揉一下太冲穴。
我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没
想到过了一段时间,真的感觉精神好多了,心情也没那么郁闷了。
还有“切诊”,也就是把脉。
以前我觉得把脉不就是把手放在手腕上
装装样子嘛,能摸出什么来?但书中解释说,通过脉象的浮沉、强弱、快慢等等,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气血的运行情况,脏腑的功能状态。
就像有个案例,一位女士因为月经不调去看中医。
中医通过把脉,发
现她的脉象弦细,判断她是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失调。
经过一段时间
的中药调理和情绪疏导,月经逐渐恢复了正常。
除了诊断,书中对于中医治疗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
中医不
仅仅是开药喝汤,还有针灸、推拿、拔罐等等各种手段。
我曾经见过
有人因为腰疼去做针灸,几针下去,疼痛明显减轻了。
当时觉得很神奇,现在才知道,这背后是有中医理论的支撑的。
而且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它认为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一
个地方出了问题,可能是整个系统的失衡。
这让我反思我们现代的生
活方式,总是过于关注局部的症状,而忽略了身体的整体平衡。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所在。
它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它教会我们要顺
应自然的规律,保持身心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率,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同时,我也为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境遇感到一丝担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追求快速见效的西药和治疗方法,而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越来越少。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去走近它、了解它,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无尽智慧和宝藏。
总之,《走近中医》这本书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让这门古老的医学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