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3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3例临床分析
吴景良;陈丽莉;马丽娜;王丽丽
【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2
【总页数】2页(P169-170)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误诊
【作者】吴景良;陈丽莉;马丽娜;王丽丽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第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分泌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以全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累及婴幼儿,成人罕见。
新生儿因缺乏表皮剥脱毒素抗体而容易被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败血症、肾功能衰竭、脓肿坏疽或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为3%-4%。
如发生在成人,死亡率超过50%,伴有潜在疾病者几乎达到100%。
现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收住院的63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63例患儿中男36例、女27例;发病年龄:0-30d 2例,1个月-3
岁18例,3岁-6岁37例,6岁以上6例。
病程2h-15d。
63例中6例追问出可能的诱发因素,其中4例有脓疱疮病史,1例有扁桃体炎病史,1例有牙痛史。
误诊情况:26例(41.27%)曾被误诊,其中5例误诊为湿疹、2例误诊为荨麻疹、1例误诊为胎毒、12例误诊为过敏、3例误诊为病毒感染性发疹、2例误诊为剥脱性皮炎、1例误诊为水痘。
1.2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皮损表现,全身弥漫性潮红,以皱褶部为重,表皮剥脱似
烫伤,口周放射状皲裂,再结合触痛明显的自觉症状即可作出诊断[1]。
1.3 临床表现①发热:2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其中1例为高热,体温39-40℃;6例为中度发热,体温38-39℃;13例为低热,体温37.4-38℃。
②皮疹:41例始于面部,然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近端,乃至泛发全身;12例始于颈部、耳部、腋下,10例始于躯干乃至周身。
③红斑:57例主要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水疱破裂后呈现红色裸露面,类似Ⅱ度烫伤;6例主要表现为红斑,伴有小面积的表皮剥脱。
④其它:除2例年龄小于1个月的患
儿外,61例患儿均自觉皮肤痛痒。
所有患儿口周均发生糜烂、结痂,呈放射状皲裂,尼氏征全部阳性。
63例患儿中累及眼结膜46例,伴有支气管炎、上呼吸道
感染5例,伴有腹泻2例,伴有单纯疱疹者1例,伴有痱子1例;治疗后期,1
例出现药疹。
1.4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29例白细胞总数为4×109/ L-10×109/L,31例白细
胞总数为10×109/L-15×109/L,3例白细胞总数≥15×109/L;23例嗜酸性粒细
胞数升高。
②创面分泌物(主要是皮肤感染灶、鼻孔、眼周等)细菌培养,其中
33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培养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莫拉氏菌),27例培养为阴性。
对培养的33株金黄色葡萄
球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93.94%,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0.91%。
详细药敏试验结果见附表:
63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氯唑西林10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
其中1例患者
应用氯唑西林治疗,皮疹好转不明显,分泌物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
皮损处尽量采用暴露疗法,并外涂红霉素霜,有明显渗出者给予0.1%黄连素溶液局部湿敷。
合并有眼结膜损害者给予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膏外用。
加强护理,严格对衣物、床单等物品进行消毒。
63例患儿均于
用药后2-5d体温降至正常,皮肤红斑和水疱停止发展,裸露面于用药后干燥、结痂,出现片状脱屑。
63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4d。
SSSS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本组63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有33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皮肤水疱和表皮剥脱等变化并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作用的结果,故在水疱及表皮剥脱处并不能查到致病菌,取材应取原发灶的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学培养,有助于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本组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与国内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相似[2]。
因此,张霞等[2]认为,头孢类抗生素及耐酶青霉素是本病的首选。
本组63例患儿中有26例曾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1.27%,分析原因可能是:⑴
发病初期,SSSS的症状、发病部位和发展过程不典型。
如部分患儿无疼痛表现,仅为瘙痒,或未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⑵早期因皮疹的局限性和不典型性,较易与猩红热、湿疹、皮炎等混淆,未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缺乏确诊依据。
⑶初级医师缺乏SSSS诊治经验,尤其是基层医院,对本病的特点认识不足。
【相关文献】
[1]马琳.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8-649.
[2]张霞,马琳,刘盈.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0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6):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