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熟记作家作品。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俄而、欣然、拟、期、委、引、顾”等词的词义。
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谜语型
[设计意图] 用谜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使其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雪)
对,是雪。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地比拟雪花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比拟雪花的。
导入二:故事型
[设计意图] 通过列举古代机智儿童的事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古代聪明机智的少年的故事。
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一、初读课文,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初学文言文的语感,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停顿、读准字音。
1.关于《世说新语》。
【课件出示,师适当补充内容。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2.听录音范读,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同组内互读互听,纠正读音,把握正确朗读节奏。
4.齐读课文。
二、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进行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学生能够边读边译,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课件出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
..讲论文义
..
(3)俄而
..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确〕(1)家庭聚会。
(2)子侄辈的人。
诗文。
(3)不久。
(4)大致,差不多。
(5)凭借。
2.给学生10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
标画出疑难语句。
3.组内交流、释疑。
4.疏通文意大比拼。
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看看哪组翻译得又准又好。
5.老师最后疏通、翻译课文。
三、理解内容,分析形象
[设计意图] 在教师指引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最后达到辨析、理解、提升的效果。
1.复述故事。
【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组内交流完成。
】
〔明确〕在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
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回答说:“不如比作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
”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
2.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
从“欣然”“笑乐”可以看出来的。
3.对于胡儿与谢道韫的回答,谢太傅是什么反应?
〔明确〕大笑乐。
4.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作者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文章最后点明了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回答。
5.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大笑乐”,编者是赞赏谢道韫的,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
〔明确〕示例一:从外形上看,雪和盐的颜色相近,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所以我觉得胡儿的回答好。
示例二:诗歌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
柳絮是春天才有的,“柳絮”一词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因此,“柳絮”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
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这种意蕴。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其课外积累的能力。
1.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明确〕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韫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
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示例:像鹅毛、蒲公英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韫,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
下节课我们将认识《世说新语》中另外一个聪慧的少年。
【布置作业】
1.积累、抄写有关写雪的名诗名句。
2.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为什么?
3.背诵《咏雪》。
【板书设计】
咏雪{撒盐空中差可拟——形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意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上堂课所学,为制订本堂课的目标打下基础。
1.检查《咏雪》的背诵。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确〕(1)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2)不如比拟为柳絮随风飞舞。
一、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上堂课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且读出意味,为下面翻译课文奠定基础。
1.指两名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朗读的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把握。
】
2.教师点出字音、断句。
3.自由朗读、齐读课文。
二、译一译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课件出示】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期: 行:
(2)过.中不至
过: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4)相委.而去.
委: 去:
(5)下车引.之
引:
(6)元方入门不顾.
顾:
〔明确〕(1)约定时间。
外出。
(2)超过。
(3)才。
(4)舍弃。
离开。
(5)拉。
(6)回头看。
2.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3.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
4.班内展示翻译效果。
每组指派代表,可以两组进行翻译对抗:一组代表读语句,一组代表接着翻译出意思。
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点评、纠正。
5.依据翻译情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着重背诵文章的对话部分,注意人物的语气。
】
三、品一品
[设计意图] 通过品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人物性格,让学生由此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这是一篇叙事性短文,同学们应抓住记叙文的要素。
叙事短文在于表现人物,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
〔明确〕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或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情,进行品味,分析此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明确〕可以看出友人不守承诺的性格,太丘率直的性格。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明确〕表现元方活泼好玩的性格。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明确〕可以看出友人易怒,不深思熟虑的性格。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明确〕元方机敏,聪明,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5)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明确〕表现了元方倔强的性格。
四、悟一悟
[设计意图] 通过评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做人方面的教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你是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的做法的?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人,你会怎样做?
生1: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而且不但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
如果我是友人,我会弄清陈太丘已经离开的缘由。
生2: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是失礼的。
如果我是元方,会给友人留情面,他毕竟是父亲的朋友。
生3: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
生4: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师小结:大家说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宽容,一是诚信。
这是我们应牢记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老师在这里也送同学们一句话:诚信是交友之基、修身之本;望同学们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五、延一延
[设计意图] 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诚信的名言,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因此让学生得到了自我教育的机会。
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明确〕【课件展示示例】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布置作业】
1.背诵《<世说新语>二则》。
2.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未能守信、知错能改
}诚信宽容
元方——机敏善变、纯真睿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