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需要
35
一、百家争鸣 (一)背景 (二)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主张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读
究
悟
鉴
(三)老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老子 2.庄子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 (五)墨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
读
究
悟
鉴
墨子沙盘推演所为何事?
读
究
悟
鉴
(C )
读
究
悟
鉴
(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 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 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B)
读
究
悟
鉴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
读 究 韩非子名言
悟
鉴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变法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法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中央集权
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
读
究
悟
鉴
“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实用的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人与自然的关系: “顺应自然”
政治观点: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读
究
悟
鉴
——《道德经》
小国寡民
读
究
悟
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 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 ——《道德经》
无 为 而 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读
3.荀子
读
究
悟
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 性恶》
人性恶,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礼法并举。
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控制)天命而用(利 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 天论》
(A )
读
究
悟
鉴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 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 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 B)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 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读
究
悟
鉴
2.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 儒家学派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 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 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 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 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 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 实主义代表。
(C )
读 究 悟 鉴 (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 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 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 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 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 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朴素唯物思想。
悟
继 承 儒 家
读
究
悟
鉴
①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②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政治上主张礼法并举
影 响 法 家
③认为自然有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吸 收 道 家
读
究
悟
鉴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读
究
悟
鉴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自律
外在约束
“礼”
他律
探究
读
究
悟
鉴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政治和人事.
读
究
悟
鉴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洛斯评论孔子说,“孔子 作为一名他所爱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 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 来迟的成功。”
读
究
悟
鉴
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
授课老师:黄 峥
指导老师:骆志煌
读
究
悟
鉴
2500 年 前 的 文 化 地 图
“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原因(思维导图)
生产力发展
土地制度
读
究
悟
鉴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井田制瓦解 阶级关系 礼崩乐坏 分封宗法制破坏
百家争鸣
读 一、百家争鸣 (一)原因 (二)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主张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读 究 悟 鉴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 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 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 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 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 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 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 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什么是“礼”?
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
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 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 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 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
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读
我读《论语》之 仁
读
究
悟
鉴
仁
爱 忠 人 恕
为 政 以 德
克 己 复 正 礼 名
礼
①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 ②“正名”:按周礼矫正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 贵贱有序、各守其份、社会稳定。 如何评价“礼”?
探究
爱 人 忠 恕
仁
“仁”
为 政 以 德
克 已 复 正 礼 名
读
究
悟
鉴
礼
内在自觉
仁与礼的关系?
体现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读
究
悟
鉴
(五)墨家代表人墨子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探究
读
究
悟
鉴
儒家的仁:强调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家的兼爱:是所谓无差别的、普遍的爱。
“百家争鸣”的影响
读
究
悟
鉴
1、对当时: (思想解放,文化繁荣)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爱 人
忠 恕
“爱人”: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忠恕”: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我读《论语》之 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拱)之”
读
究
悟
鉴
仁
爱 忠 德 人 恕 治
苛政猛于虎
为政以德
2.庄子
读
究
悟
鉴
庄周梦蝶图
庄子的思想
万事万物没 有界限差别, 天地万物为 一。
齐物 逍遥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 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 《庄子· 齐物论》
读
究
悟
鉴
“齐物”——“逍遥”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 “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
究
悟
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读
究
悟
鉴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哲学思想
朴素 辩证法思想
读
究
悟
鉴
你如何评价老子 的这一思想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 面。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只要能 “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辩证的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它也抹杀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究
悟
鉴
《史记》记载,秦王 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 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 秦国出兵逼迫韩非来秦。
韩非子
一、百家争鸣 (一)背景 (二)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主张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读
究
悟
鉴
(三)老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老子 2.庄子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
读 究 韩非子名言
悟
鉴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 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 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等教育思想 《论语》 ③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 《易》、《春秋》(五经)
探究
“颠簸流离,游说列 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读
究
悟
鉴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无法适应争霸 战争的需要,必然受到冷落。 孔子思想中“礼”主张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 落后于历史发展的趋势;
2、对后世: (智慧精华,惠泽中外)
悟
读
究
悟
鉴
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不同 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读
究
悟
鉴
鉴
读
究
悟
鉴
• 毛泽东年轻时期曾有过一个梦想:“合百家为 一家。”如何合百家之力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
鉴
读
究
悟
鉴
-----易中天
读
究
悟
鉴
读
究
悟
鉴
高考速递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 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 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1.孔子
究
悟
鉴
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地位: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读
究
悟
鉴
“马棚失火”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 思想?
“仁 ”
我读《论语》之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读
究
悟
鉴
﹡子贡曰:“何谓仁乎?”子曰:“己欲立而
(三)道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春秋老子
读
究
悟
鉴
• 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是春秋时期 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和《老 子》,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读
究
悟
鉴
道是万物本原
读
究
悟
鉴
•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 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 为之也,何劳人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