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9
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作为一年一度的“天象大片”,英仙座流星雨如期上映。
2016年8月12日 21:00到13日1:30,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迎来超常规模的大爆发,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轻松可见。
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此次英仙座流星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图中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地球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3.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①流星②流星体③彗星④星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自身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以液态形式存在②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③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⑤适宜的温度⑥有公转和自转的特殊行星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读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完成5~6题。
5.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太阳风
6.未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哪一年( )
A.2010年B.2015年
C.2012年D.2016年
7.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八大行星轨道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夹角不大,说明了八大行星运动具有()。
A.整体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同向性
9. 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的应该是图中的()。
10. 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是()。
①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②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④影响信鸽识别方向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
11.关于图中a、b、c、d岩层的年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d>c>b>a
B. b>c>d>a
C. c>d>a>b
D. a>b>c>d
1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地质时期是指 (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14.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15.该地质时期 (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16.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生物演化迈入欣欣向荣的时代。
下列化石能在寒武纪地层中找到的是
①含鱼类化石②含两栖类动物化石③含三叶虫化石④含恐龙化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上图为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完成下题。
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18.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A. 全球自然带北移
B. 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C. 全球海岸线变短
D. 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19.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A.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 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C.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20.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鸟类⑤无脊椎动物⑥哺乳动物
A. ⑤①③④②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①③②④⑥
人民网北京2018年11月4日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4日5时36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北纬40.24度,东经77.63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此次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C.内核 D.外核
22.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
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和F、G三部分组成
C.A和B、C属于外部圈层
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大陆和大洋部分厚度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米高处。
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火山喷发物来自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26.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
危地马拉当地时间2018 年11 月19 日凌晨,富埃戈火山再次喷发。
图甲为富埃戈火山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
A.II B.III C.IV D.V
28.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I 越向下密度越小
B.圈层II 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圈层III 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D.圈层IV 和圈层V 物质均为固态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
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9.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30.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中
A.只有外部圈层 B.只有内部圈层
C.有一个内部圈层 D.只有二个外部圈层
31.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
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31题。
3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3.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
35.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
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36题。
36.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
37.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北斗七星属于小熊星座
B.图中北极星属于大熊星座中一颗亮星
C.图中天璇到北极星的距离是天璇到天枢距离的5倍
D.北极星不随季节而移动
38. 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39.下列四幅树木年轮图(如图),反映了该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北温带地区的树木是( )
40.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二、综合题(40分)
4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太阳系模式图”
材料二: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1)小行星带位于和轨道之间。
(填字母)(2分)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性、轨道面具有共面性性、轨道形状具有性;(2分)
(3)(注意:在选择题卡上涂41题)若地球在C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1、5分)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注意:在选择题卡上涂42题)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5)你认为火星上会有高级智慧生命“火星人”吗?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说明。
(4分)
(6)列举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至少两条)(2分)
42、读下面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3分)
(2)地球外部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2分)
(3) (注意:在选择题卡上涂43题)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4)(注意:在选择题卡上涂44题)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
图中序号依
(1.5分)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5)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6分)
4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_ 密度 _________ (2分)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机为什么选择在B层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
(2分)
(5) C层中有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3分)
地理第二次考试参考答案
1.B
2.C
3. C
4.C
解析第5题,本题属于识记内容。
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不是太阳大气的一个分层。
第6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上一个活动峰值位于2000~2001年之间,所以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可能出现在2012年。
5.A
6.C
7.D
8.B
9.D 10.D 11、A
12.D 【解析】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13-15 BCC 【解析】第13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
第14题,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第15题,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祼子植物繁茂,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16.C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化石。
寒武纪动物群以具有坚硬外壳的、门类众多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为其特点,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
其中三叶虫最为常见,是划分寒武系的重要依据
17. B 18.D【解析】本题考查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
中生代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大数十米,到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开始繁盛,所以结合图示,中生代时期,气温较暖,减少相对较少,属于暖干时期,所以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
根据图示,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所以B错误;全球自然带北半球难移,南半球北移,所以A错误;全球海岸线将会变长,所以C错误;还平面下降,岛屿出露,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所以D正确。
故选D。
19.C 20.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因此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⑤无脊椎动物、①鱼类、③两栖类、②爬行类、④鸟类和⑥哺乳类。
21.A22.A
【解析】9.此次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地震的震源深度22千米,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说明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
地幔位于地下33千米-2900千米处,与材料震源深度22千米不符,B不选。
内核和外核构成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更深地区,CD 错误。
10.材料得知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横波的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地震发生后,建筑物不会马上倒塌,等横波到达才开始坍塌,这过程一般间隔约12秒,A项正确。
这次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位于地壳,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均为固体,C错误。
【点睛】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
23.C 24.B 【解析】11.根据图示得知,A为大气圈,C为水圈,D是岩石圈。
B位于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底部,包含水圈全部,则B代表生物圈,即A项错,A和B、C属于外部圈层,即C项正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和F地幔、G地核三部分组成,即B项错误;E是莫霍界面,位于地下地壳和地幔交界处,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区,D错误。
12.岩石圈位于上地幔顶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小部分,①错误;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位于软流层以上,②③正确。
岩石圈厚薄不一,大陆厚度较厚,大洋部分较薄,④错误,故选B。
25.C 26.D 【解析】13.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C正确。
14.火山喷发,首先影响到的圈层是大气圈、然后降落到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D正确。
27. C 28. B
【解析】15.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IV中,据此选C。
16.根据图示,圈层I 为大气层,越向下密度越越大;圈层II 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圈层III 为地壳,地壳由各类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均;圈层V 为地核,地核的外核部分,横波不能通过,据此推测其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据此分析选B。
29.C 30.C 【解析】17.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所以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故C正确。
31—35 DBDCD 36-40 DDDDA
41.(1)F E (2)同向近圆 (3)A (4)C
(5) 不会有“火星人”。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不具备发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6)为地球提供能量,维持生物生长发育,促进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等(写出两点即可)
42. (1)略。
(2)水圈生物圈(3)A (4)C (5)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解析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等圈层;结合对各圈层的了
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43. (1)温度、大气运动状况
(2)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 增高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4)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
(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电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