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
【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________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________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答案】(1)重阳节;母亲节
(2)①更喜欢“洋”节日或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
②“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的好奇心和求新的心理。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学生应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这些不光要从书本上学习,也包括从家庭学起,从社会生活中学习。
(2)本题是对图表转换能力的考查。
首先要搞清表头,也就是本表是对什么的调查。
本表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于中西节日认同度的调查统计表。
结合上面的各项数据,不难得出相应的答案。
【点评】(1)文化常识知识内容丰富,重在平时的积累,但然这里的积累不是限于书本的。
(2)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部分和细节。
3.表面描述。
4.深层寓意。
5.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高。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 B
【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我在人群中看到千万个人,像你的眼,像你的头发,却不像你的脸。
”该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 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句子的主干是:身躯是“加工厂”)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与其说……毋宁说……”是选择关系。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方面多样,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根据要求回答。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两个主人,一个是天使,另一个是魔鬼。
在人的一生中,精神世界中的两个主人相伴共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它们使每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色彩。
”
请你在理解以上语段的基础上,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备选人物:①李逵(《水浒传》)②匡超人(《儒林外史》)
③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④曹操(《三国演义》)
我选________,分析:________
【答案】③尼摩船长;他是一个极富爱心和正义感的勇士。
他曾经为了水手的死难过得流下眼泪,曾经为了印度采珠人而和鲨鱼进行肉搏。
他热切的关注并支持着大陆上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他们提供物质援助。
但他也是残酷冷漠的,他经常对他人施行暴力,他还将阿龙纳斯突然囚禁起来,强迫他们睡觉,并且强制他们留在诺地留斯号上。
他击沉了许许多多的战舰,他制造了大屠杀,并且看着渺小的人一点点的沉到海底。
【解析】【分析】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能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如选匡超人:他年少时聪明能干,待人谦恭有礼,刻苦上进,是个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淳朴可爱之人。
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
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后来思想开始蜕变,变得寡情薄义、虚伪自私、爱撒谎,甚至忘恩负义。
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答道:“还不曾。
”当帮他娶亲生子,帮他安家置业,帮他补贴亏空的潘三身陷囹圄时,却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
故答案为:尼摩船长;他是一个极富爱心和正义感的勇士。
他曾经为了水手的死难过得流下眼泪,曾经为了印度采珠人而和鲨鱼进行肉搏。
他热切的关注并支持着大陆上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他们提供物质援助。
但他也是残酷冷漠的,他经常对他人施行暴力,他还将阿龙纳斯突然囚禁起来,强迫他们睡觉,并且强制他们留在诺地留斯号上。
【点评】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分析题干中所给语段的含义,然后结合备选人物的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对名著内容,对人物的性格及相关事例非常熟悉。
8.初中三年所读的名著中,总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解析】【分析】①关于虎妞的情节:虎妞掏钱买车;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其中表现虎妞工于心计的是虎妞假装怀孕。
②沈琼枝,《儒林外史》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
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
后参殿试,中同进士。
③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表现她倔强自尊的性格。
故答案为:在衣服下塞枕头欺骗祥子,假装怀孕;儒林外史;自尊坚强(独立自尊)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神话故事
B. 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 彦和
B. 子建
C. 元亮
D. 德施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
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进入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四月为孟夏,用十二地支中的已表示,所指的月份是阴历。
(2)《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3)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故答案为:(1)A
(2)B
(3)C
【点评】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0.语文实践活动。
(1)【名著阅读】《语言的妙用》中对于改进语言的问题,两派意见迥异,这两派指的是教授和①________,反对者的理由是②________。
作者写作此选段的用意是③________。
(2)【广告多棱镜】“让争一闪念,生死一瞬间。
”这是一条关于交通出行的公益广告语。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它的意思:________
②它的精妙之处:________
(3)【漫画】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提示1:笼中是纸折的鸟。
提示2:身旁是大片树桩)
①介绍漫画内容。
(50个字左右)
②指出漫画的寓意。
(20个字左右)
【答案】(1)妇女和俗人、文盲;要求有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嘴说话的自由;批判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2)爱惜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对仗工整且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容易识记;运用对比手法让人们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认识
(3)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只鸟笼,右手比划着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
在他身旁,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
滥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同时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2)抓住“生死”便能分析出此则有关交通出行的公益广告的意思,即要珍惜生命。
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做到珍惜生命。
“让”与“争”、“生”与“死”的对比,更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对偶句式易读易记,琅琅上口。
(3)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一、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
展开思考。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三、看清漫画标题。
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
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
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
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
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
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
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
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
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思考。
故答案为:(1)妇女和俗人、文盲;要求有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嘴说话的自由;批判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2)①爱惜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对仗工整且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容易识记;运用对比手法让人们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认识
(3)①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只鸟笼,右手比划着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
在他身旁,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
②滥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点评】(1)每部名著的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都要熟知。
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加强积累整理。
(2)拟写公益广告注意五种写作技巧:多用修辞、注重压韵、借用、数学公式、恐惧警告。
因此,分析公益广告的妙处便可从此入手。
(3)介绍漫画时找准中心,用空间说明顺序来介绍。
思考漫画寓意时,抓住提示语,联系实际分析。
11.2018年5月14日早上,3U8633航班在飞行中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长冷静备降成都。
(1)【观点论述】事故发生时,驾驶舱玻璃破碎,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机长刘传健沉着操控飞机,在恶劣的环境下,靠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备降。
“萨利机长”刘传健得到网友盛赞。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航空史上的一次奇迹。
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
(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描绘了三国时期一位有责任感的名将在长坂坡救主的故事。
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简要叙述出来。
(60字以内)
(3)【拟写对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古有名将救主展勇敢负责
下联:________
【答案】(1)这一创举是勇于担当的表现。
其一,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仍沉着冷静,体现了其勇敢;其二,这次备降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
因此,刘传健应受到社会的褒奖。
(2)长坂坡大战中,赵云在混乱中与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走散。
后来他找到糜夫人,糜夫人将阿斗托付于他。
赵云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成功救主。
(3)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机长刘传健沉着操控飞机,在恶劣的环境下,靠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备降。
“萨利机长”刘传健得到网友盛赞原因: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沉着冷静,勇敢担当,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首先根据对《三国演义》的阅读积累,判断出人物是赵云,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曹操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七进七出,曹操传令活捉赵云,赵云就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上联:古有名将救主展勇敢负责,根据刘传健的事迹,对出下联: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故答案为:(1)这一创举是勇于担当的表现。
其一,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仍沉着冷静,体现了其勇敢;其二,这次备降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
因此,刘传健应受到社会的褒奖。
(2)长坂坡大战中,赵云在混乱中与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走散。
后来他找到糜夫人,糜夫人将阿斗托付于他。
赵云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成功救主。
(3)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2.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
B. 篆书
C. 隶书
D. 草书(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1)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分析】(1)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明显是隶书。
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②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③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方笔和圆笔兼用。
(2)首先要要认准文字是什么。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繁体字。
故答案为:(1)C;(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奖赏能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括大篆、小篆)。
注意各种字体的特点,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书写的规范、工整和美观。
同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3.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2)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3)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
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解析】【分析】(1)在金文的字形变化中,有许多会意字,通过字形表达一定意思。
奔字,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用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鉴赏书法作品,要从书法作品本身出发,从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形状,笔画的运用,字的神韵等多方面入手。
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各有各的特点。
(3)通知是一种简单的应用文,我们要对它的格式和内容充分把握。
文中的地点没有交代明白,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故答案为:⑴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⑵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⑶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
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变化演变的掌握。
在金文的字形变化中,有许多会意字,通过字形表达一定意思。
因此解答此题一定要仔细观察字形,然后再仿造例子答题。
(2)本题考查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鉴赏书法作品,要从书法作品本身出发,从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形状,笔画的运用,字的神韵等多方面入手。
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才能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
(3)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把握。
通知是一种简单的应用文,我们要对它的格式和内容充分把握。
文中的地点没有交代明白,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