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唐丽玲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缺少共有的语用前提,从而产生语用失误.通过对一次语用失误调查结果的分析,剖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方略.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3)001
【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学生;语用失误;分析;策略
【作者】唐丽玲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1
中国学生讲英语时在言语行为方面存在着大量的语用失误现象。

这些失误或者是由于语言局限,或者是由于对目的语的文化价值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所造成的[1]。

为此,我们通过对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调查和分析,以探讨英语教学如何能使学生顺利、自如地达到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方法及问题来源
进行语用调查,收集语料很重要,这关系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收集语料的方法很多,由于实际条件所限,笔者采用问卷法,而非观察法,根据真实情况,给受试者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有情景说明,学生根据这些情景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作答。

用这种方法,调查者既可把问题限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又可把说话者的因素加以控制,可提高准确率,节省时间,也易于操作。

(二)问卷的形式、内容及问题来源
此调查的问卷采用两种题型,一种是多项选择题,另一种是判断题。

题目涵盖面广,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语用问题(pragmalinguistic),另一类是社交语用问题(sociolinguistic)。

语言语用问题主要测试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某一语言
形式所显示的语用含义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二是在特定语境里准确表达自己用意或准确理解他人用意的能力。

社交语用问题主要测试学生根据以不同文化为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使用得体的、合适的语言形式的能力[2]。

问卷中的问题主要是根据笔者在平时教学及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参考《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何自然,阎庄,1986)、《英语
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洪岗,1991)及《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
自然,1997)等著述中的有关章节编写而成的。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大学外语系本科班一年级的学生。

这些学生刚刚接受了半年的正规英文专业训练,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

但由于本问卷所涉及的生词较少,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调查日常用语的一些不易察觉的语用失误现象,特别是初学者易犯的一些语用错误,而这对于研究语用失误的原始原因无疑有追根溯源的作用,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不懂的生词由教师当堂作答,以避免由于语言理解问题而产生的失误现象。

三、调查结果
多项选择题部分总失误率达66.7%,个人失误率为25.7%~77.0%不等。

判断题
部分的总失误率稍低,为42.7%,个人失误率为13.0%~64.0%不等。

两类题目中,社交语用失误率均高于语用语言失误率。

四、从调查结果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
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3]。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1983)将语用
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本文作者通过这次语用失误调查,对这两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分别做出了具体分析。

(一)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
1.汉语负面迁移的影响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证明,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语用迁移作用。

例如,中国的学习者喜欢用“of course”来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殊不知,虽然“of course”在有的语境中表示热情,但当一个外国客人问服务员“Is the restaurant in this same building?”时,如果也用“Yes, of course”
来回答则显得口气生硬,很不礼貌,仿佛问话者很无知,似乎对问话者有不屑和蔑视的态度。

2.言语行为理解上的失误
例如,一个外企的中国雇员(培训经理)在一次培训项目开始时,用汉语的习惯介绍美国老师说:“Now, Let's welcome Mr. Smith to give us an excellent and enlightening speech. ”这样的话在中国人听来是对一个重要人物非常热情的介绍。

然而,令在场中国人吃惊的是,这位外国人并未露出高兴与感激的笑容,反而显得很生气。

原来,美国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好相反:他觉得他的中国主人对他没
有信心,不相信他会出色完成这次培训任务,似乎在鼓励他尽其所能。

显然,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言语行为理解上的差异而导致的。

3.对礼貌级别不能正确区分
中国学生讲英语时往往不能正确区分礼貌级别的各种格式而导致语用语言失误。

一般说来,正式场合的语言要求使用礼貌级别较高的句子形式,非正式场合则不必用太礼貌的说法。

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掌握不同礼貌级别的各种句型,而忽视其语用范围。

如:(A与B是好朋友, A请求B帮忙)“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 ”A在这里的口气太见外了。

朋友间的请
求中出现间接、含蓄都完全是多余的。

用“Help me with the luggage”就很合适。

(二)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3]。

1.目的语知识匮乏
汉英两种语言在社会习俗的价值体系上均有不同,由于目的语知识匮乏,交际中误解频频发生。

以问卷第二部分第五题为例,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朋友家中做客,美国朋友说,“Would you like some tea?”这是英美人在款待客人时的客气问话,按他们的习惯来讲,如果要来杯茶,应回答“Yes, please”,或更礼貌地说“Thanks. That would be nice”,如不需要,应说“No, thanks.”有些中国学
生选择“C. 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这是完全中国习惯式的回答:“请别麻烦了”。

还有一些同学选择“B. Thank you very much.” 前者的回答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朋友感到困惑,后者模糊不清的回答,使主人无所适从,不知该不该沏茶。

这些不恰当的表达法恰恰表明了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正处于竭力摆脱母语干扰,却又由于对目的语知识掌握有限,导致其语言游离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
使得与其交际的英语本族人迷惑不解,不知所云。

2.礼貌级别使用不当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如对熟人和在西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使用了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对陌生人使用了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

例如对出租汽车司机就不能说出这样的话:“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其实,当向出租车招手叫停之后,只要说一声:“Airport, please”就很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

3.文化价值观念不同而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英汉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不同,因而导致在交际中不知什么该说、该问,什么不该说、不该问。

价值观念差异,还包括因文化差异对事物持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如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话题(如禁忌语)差异[3]。

“Please sit down, Mrs. Green.
You're old. Don't get tired.”一句在中国人看来,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但对英美人直言其老,恐怕是一种冒犯。

值得强调的是,这两种语用失误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从一个角度看是语用语言失误,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社交语用失误,这要看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方对话语的理解。

如商店营业员对顾客说:“您要点什么?”让汉族人听了认为是主动打招呼,提供帮助,如果营业员把这句话套到英语中去说“What do you want?”就会让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顾客感到不快。

这里既有语言语用失误,又有社交语用失误。

这两句话语义相同,但言外之义(illocutionary force)不同,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认为是语言语用失误。

在交际中会
让说英语的人觉得像审问、吆喝的话而感到不快,这就成了社交语用失误。

五、有关语用失误调查的启示
以上有关语用失误的调查和分析说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避免只注重语言知识而轻视语言运用的倾向,应加强对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教学应该实现从语言层到语义层再到语用层的飞跃:(1)注意避免负面迁移的影响,仔细体会英文相似表达
的语用差别; (2)根据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或社会距离的差异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礼貌级别的语言; (3)注意英语中的非自由话题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导致的不同礼貌标准及体现在称谓、赞扬等上面的差异;(4)充分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5)实现语用原则系统化,给学生讲授一些有关不同文化的不同语用原则的知识。

总之,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都是准确表达语言行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前者主要结合课堂语言教学进行,而后者的训练则应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书籍、大众传媒、扩大交往以及有意识地进行语用能力调查来实现。

教师也应当了解学习语用知识,以语用促进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结合语境,准确、得体而流利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84.
[2]洪刚.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7.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