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卷B0708答案共5页word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指显微镜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也就是判断两个物体点之间最短距离的本领, 以R 表示. 计算公式为: R=λ
/(2N.A)= λ/[2n ·sin(α/2)]
2. 鉴别培养基
一类含有某种代谢产物指示剂的培养基, 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上生长后, 分泌的代谢产物与指示剂起反应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 根据这种变化将该种微生物与其它微生物区分开来
.
3. 无菌操作
指用灭过菌的接种工具, 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含菌材料于灭过菌的培养基上,
这一过程叫无菌操作.
4.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 24小时能发酵乳糖, 产酸, 产气, 需氧和兼性厌
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5. 细菌菌落总数
被检样品经过处理后,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克或1mL 检样中所含细菌的菌落总数.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
1. 根据显微镜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的性质不同, 物镜可分为 干
燥系 物镜和油浸系物镜.前者是指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是 空气 。
后者是指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是一种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 香柏油 ,实验中使用油浸系物镜最常用的放大倍数是 100倍 。
利用油镜进行细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结束后, 要用擦镜纸蘸取 二甲苯 擦拭油镜镜头。
2.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立即进行湿热灭菌 , 经灭菌的培养基要放入培养箱中做 无菌检查 , 以确定培养基是否可用。
3. 培养基按其来源主要分为 天然 培养基, 合成 培养基和 半合成 培养基。
4.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方法有两种, 如接种工具一般采用 灼烧 灭菌法, 玻璃器皿常采用 干热 灭菌法, 具体做法是将玻璃器皿放入 干热灭菌箱 内。
5.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很多, 对于细菌来讲, 要在平板上获得单个的菌落, 通常使用接种方式为三区划线。
接种后的平板一般要倒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其倒置培养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冲走菌落。
6. 革兰氏染色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制片 , 固定, 结晶紫初染 , 碘液媒染 , 乙醇脱色 , 番红复染,水洗和镜检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 最关键的步骤是脱色。
经革兰氏染色后, 大肠杆菌被染成红色, 八叠球菌被染成紫色。
7. 请写出以下菌种的拉丁学名: 大肠杆菌E.coli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8. 显微测微尺主要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 在进行细胞大小测定之前, 目镜测微尺要先进行标定。
9. 测定酵母细胞死亡率时, 所用的染料是美蓝染液, 染色 2-3分钟, 于显微镜下观察, 其中变蓝的细胞为死细胞。
10. 麦氏计数板的规格为 16×25 ,在麦氏计数板一个滴加稀释10倍的样品, 按对角线方位, 左上, 右上, 左下, 右下四个大格的细胞数分别为64个, 100个, 80个, 96个. 则本次检测的酵母细胞浓度为 1.4×107个/mL 。
11. 霉菌菌丝观察主要利用乳酸苯酚油作介质。
12. 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到霉菌的无性孢子, 其中毛霉和根霉的无性孢子是孢子囊孢子 , 青霉和曲霉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13. 在细菌生理生化实验中, 三糖铁高层琼脂中含有的糖主要有葡萄糖, 蔗糖, 乳糖三种糖. 其中, 葡萄糖是另外两种糖含量的1/10倍. 其斜面含有指示剂酚红, 它在pH小于6.8时为黄色, 大于8.4时为红色, 伤寒沙门氏菌在该培养基中生长一定时间后, 其斜面的颜色为红色, 大肠杆菌为黄色。
14. 在进行酵母菌细胞出芽率测定的时候, 芽体数10个, 酵母细胞数为40个, 则该样品中酵母细胞的出芽率为 25% 。
三、选择题(共8分每题1分)
1.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用凝固剂含量一般为( A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凝固剂含量一般为( C )。
A.1.5%-2% B. 5%-7% C. 0.6%-0.8% D. 15%-20%
2.干热灭菌常用的灭菌温度是(C ),灭菌时间为4-6小时。
A. 120℃
B. 121℃
C. 140℃
D. 115℃
3.下列培养基中,哪种培养基不是培养酵母常用的培养基( D )?
A. 麦芽汁培养基
B.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C. YEPD培养基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4. 下列最适于霉菌生长的培养温度为( A )。
A.28℃ B. 35℃
C. 25℃
D. 37℃
5. 实验过程中,霉菌的接种工具一般为( B ),接种方式为( D )。
A. 接种针
B. 接种钩
C. 划直线
D. 点接
6. 明胶液化实验,明胶的水解是由于细菌所产生的( C )的作用。
A. 脂肪酶
B. 纤维素酶
C. 蛋白酶
D. 淀粉酶
7. 斜面试管的标签应贴在斜面的正上方,距管口( D )处。
A. 1cm-1.5cm
B. 1.5cm-2cm
C. 2cm-2.5cm
D. 2.5cm-3cm
8. 下列霉菌中有足细胞的霉菌为( D )。
A. 毛霉
B. 青霉
C. 根霉
D. 曲霉
四、问答题(共52分)
1. 简要说明湿热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更加有效?(6分)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2分),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2分);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
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2分)。
3.以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为例,说明其在VP实验与MR实验中的结果为什么刚好相反(7分)
多数细菌能够分解葡萄糖, 但分解葡萄糖的途径和产物却不完全相同。
(2分)例如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丙酮酸继续代谢可进一步生成其它的有机酸, 大肠杆菌所产生的酸能使培养基的pH降到4.2或更低, 从而使甲基红指示剂变成红色, 显示MR试验阳性(2分). 而产气肠杆菌在在利用葡萄糖生
成丙酮酸后, 一部分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 在强碱性环境中, 被
第 3 页
空气中氧气氧化, 生成双乙酰, 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 V-P试验结果为阳性(2分). 而大肠杆菌不能生成中性化合物, 因此V-P 试验阴性(1分), 而产气肠杆菌中的丙酮酸不能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的有机酸, 因此MR试验阴性(1分).
4.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 常需要检测发酵液中的酵母细胞浓度, 简述不同的计数方
法, 过程, 并说明其优缺点(10分)
①直接计数法(1分), 主要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计数结果即包括活细胞数, 也包括死细胞数(2分). 优点: 快速, 简便; 缺点: 难以确切知道活细胞数(2分).
②间接计数法(1分), 也称活细胞计数法, 主要是将样品稀释, 利用倾注法倒平板, 先将稀释过的样品倒在平皿内, 然后将冷却至45℃的培养基注入平皿, 轻轻摇匀, 使之混和(2分). 优点是反映真实, 缺点是耗时太长, 且易有人为误差(2分).
5. 简述目镜测微尺的标定过程(10分)
(1) 把接目镜的上透镜旋开,将目镜测微尺轻轻放入接目镜中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 将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3) 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待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并使二尺左边的一条线重合,向右寻找另外二尺相重合的直线。
(4) 记录两条重合刻度间的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5)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
(每步2分)
6. 以假丝酵母为例, 说明小室培养的操作过程.(7分)
①取一培养皿, 内放一层吸20%的甘油或水的滤纸, 其上放一玻璃U形管;(1分)
②从酒精浸泡的干净载玻片中有镊子夹取一块, 燃烧灭菌, 放在U形管上;(1分)
③首先将PDA半固体培养基溶化, 冷却至45℃并保温, 取假丝酵母一环按液体接种方式接种于其内, 用酒精消毒的玻璃棒蘸取一滴已接种假丝酵母的PDA, 迅
速滴到已灭过菌的载玻片上, 侍凝固后, 用火焰烧过的盖玻片轻盖于其上, 轻压, 要求中央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 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0.5mm. 制好片后, 盖好皿盖.(4分)
④于28℃培养, 培养过程中使滤纸湿润.(1分)
7. 现有绿茶一瓶, 简要说明该样品的大肠菌群测定程序. (12)
①将样品稀释,取其中的三个稀释度接乳糖胆盐发酵管
②乳糖胆盐发酵实验将被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 如果不产气, 则用为肠菌群阴性, 如果产气, 则继续进行检验.
③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到EMB平板上, 置37℃培养24小时, 挑取紫红色, 具有金属光泽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 同时将对应的菌落接种到乳糖复发酵管进行复发酵.
④复发酵证实实验将复发酵管置37℃培养24小时, 观察产气情况, 凡是在乳糖发酵管产气, 革兰氏染色为无芽孢杆菌, 即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每步3分)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