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皂角树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皂角树散文
在家乡的黄土山坳边,生长着两颗好粗好粗的皂角树,谁知这双皂角树它是哪年哪月种植的?它究竟生长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岁月?磨砺了多少春夏秋冬?没一个人能说清楚,谁也难说出个曲曲道道来。
在这个山坳边遗留了一排黄土窑洞,土窑洞依旧破烂不堪,院子的围墙依旧是黄土打垒出来的高墙,土墙上依旧留上圆顶的土门,土门依旧是单扇无框,门上的吊链式的铁链依旧来回顺风游荡,门扇上依旧留下半圆式的痕迹,深深的痕迹里依旧留住往事的回睦。
土崖边的窑洞里依旧居住几家人,住家的先辈老人们可早已过世,剩下的也不知过了多少代,他们的重孙们早也不在此逗留了。
可皂角树的后代繁殖了也不知多少代,满崖新生的皂角树也已长得好粗,好高了,又是一层、一代、一片新的绿云,虽不能坐在树下歇凉,可山洼里有着希望一朵。
再后来,有的主家也开始卖舍,走出山坳,有的放弃家舍。
留下痕迹还在,偶然机会来看看这些窑洞、围墙、大门和院子的水窖、果树。
偶然打扫庭落野草、厚尘和遗留下的农家笨具。
这两颗皂角树,就这样消失了自己的身世,后来人们只知道在皂角树下乘凉观风,谈笑风生。
不再追究种植皂角树的主人了。
皂角树下的石凳摆放了好久多代,石凳外表被磨得黑剔光亮,几
乎能照出人影、皂角树来。
人们还是爱在这两棵树下吃饭、歇凉、聊天、论事。
站在皂角树下,远望山坳下的风光,远处的山隐隐约约,远处崖下的小溪蜿蜒流过。
对边的山梁、山崖,虽然光秃,但是矮小的小树和不知名的荒草,还是在每年的春季按时绿装迎春。
特别是那山崖上,吊长着的野山桃树,野山桃树每年春风来的时候,总是以花红叶绿奉献春季。
虽然人们吃不上那些野山桃,可是还是盼望山桃花开得更艳,果实结得更多。
那些山桃花开,象征着春季的到来,春天农忙就要开始。
其实那些野山桃并不好吃,苦涩的果实,浑身长满了绒毛,人们咋洗也难弄净,可是就是这些野山桃的核胡虽是坚硬,但自身的花纹十分好看,有心的商家收购野山桃硬壳,制作首饰手链,在庙会上也是十分畅销,听说它具有辟邪镇神功效。
远远看去,那山桃花树就像朵朵云彩,朵朵片片似飘泊山崖的彩云,飘摇在山岗、土崖间,模模糊糊,时隐时现,好似仙景,飘茫在黄土坎上。
那些黄土崖上似乎有了彩色,有了嫩芽异色。
梦中的黄土坡开始变化了,大地真的回春了。
细细春雨洗礼着黄色世界,慢慢悠悠地冲刷着变迁的步伐。
几天不见,就是世界面目一新。
绵绵细风,暖暖春意,悄悄归来。
窑洞前的皂角树、国槐、洋槐也在起身染体。
漫长的冬季不曾见过的芽孢,含着力量,含着委屈,含着向往,含着理想,露头了,大胆地创出坚固肢体,拼发了,一势不可挡。
皂角树生长得慢,满身的绿叶和黄色小花相容,到头来俸出的大
大的刺豆角状的果实,既不能吃,也不能好看。
只是紫黑色的大皂角,久久地悬挂在密密麻麻的,刺刺相连的树干上。
待到皂角干透了,皂角种子在角壳内顺着秋风唦唦着响的时候,大皂角才有了风采。
人们用长长勾镰,把皂角勾下,用石臼捣烂妇女洗衣,洗头就是最好的清洗剂。
虽然它的渣滓多。
可效果固然不凡,现时人们不在使用它了,可它是真正的绿色清洗剂,天然的好料。
北方的老庙沉寺都有它的身影,它顺着春秋,顺着时代,顺着朝代,延续几千年,不变的还是它那粗壮的身躯和坚硬的老刺。
皂角树,只有皂角树能够见证历史风尘岁月,只有皂角树顺着风尘熬过雨雪沥霜。
虽奉献人们的果实较少,但它的岁月长久令人惊叹。
我赞美皂角树,它的不怕风霜可敬,我歌颂皂角树,它的风貌雄伟。
在皂角树的阴凉下赞美华夏民族不屈不挠精神,善良的民族,必然走向昌盛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