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课《戊戌变法》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军事实力淘汰旧军。 挽救民族危亡
课堂设问
根据本课教材的图表,请思考:新法的颁布 有何积极意义?你对改革旧制的措施有何看法?
4、失败——戊戌政变(1898、9、21) 顽固派阴谋破坏 原因:
表现:
袁世凯出卖
戊戌政变: 囚、杀、废。
谭嗣同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 6、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意思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解放思想,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 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戊 戌 变 法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15课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 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探寻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 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
3、新政措施中断送许多读书人读书进仕的机会,
引起一片反对声浪的是 ( )
A.废除八股取士
B.裁撤冗员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设立译书局
4、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 ,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 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适者生存”原理主张变法;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高潮 百日维新
发展 办报刊,创团体
兴起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 失败
戊戌变法的酝酿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办《时务报》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 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戊 戌 变 法
发展:创办报刊,成立团体、 学会、学堂,使维新变法运 动在全国开展
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保国会等救亡团体成立,使 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日高 维潮 新:
百
《应诏统筹全局折》
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教育
结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身软弱、封势强大
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 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这里所说的 “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
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维新代 表及其 主张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教育近代化 文教方面
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改没开立革国宪有科举会等涉制、 政及有的养度利传人实 治设,于播才废行 主议西和除君 张院学培八股主、。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队近代化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资产阶级的救亡团体变法 浪潮激荡全国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6月11日——9月21 日)。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新有法利于知识分
改革旧制
子参与政治
共维同新主代张:表
主要主张
康有为 ①变法维新,富把国西强方兵资,救产亡阶图级存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②学实行习君西主方立资宪本托;主古义改政制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③梁发展启资超本主义民经权济思与想文化;变科举
4谭、思嗣想同基础以 男:自 女维由 平新平等思等想观的念广批泛判传君播主专制;倡 导 严 复 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 运动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反清斗争风起
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
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1.改订律例。
政经治济民 工主业化化 政 经济治有 资 发方方利本展面面于主民义商12族的..中举总央办局设商允,立会许奖矿 、官励务 农民农铁 会上工路 等书商总 民言业局 间事的、 团发精行农 体展简政工 。。机效构率取思的没消,考主有旗提:张实令人高23其由..与 相 现裁澄自国撤清维 比 ?谋家冗吏生供新 ,员治养计打官。。派 有的。击僚原 哪特了制权封度先 些,建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 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 了中日《马关条约》。
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74
1432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 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 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 加到约1000家。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 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 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 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 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 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 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 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课后作业
• 试评价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3)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社会生活:维新派办学堂、改易风俗等,对 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开始:“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后,面临严 重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90年代,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顽固派的阴谋破坏、袁世凯出卖)
主观原因:(根本原因)
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局限性)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②只采取改良的办法 ③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 ④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 ⑤脱离群众 ⑥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洋师范女学 堂成立纪念。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历史意义 (1)政治: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 爱国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揭 开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 (2)思想: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