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6 风筝练习(含答案)课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6 风筝练习(含答案)课课练
16 风筝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憧(chōng chòng)憬凌(léng líng)空飞起翩翩(biǎn piān)飞舞田埂(gēng gěng)不停地转(zhuǎn zhuàn)半圈(quān juàn)儿水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zhēng bá cǎo hú dié tuō qǐ shù shāo ()()()()()fú huàn sàng fang xiē zōng 幸()呼()哭()磨()()息()影
三、根据解释写出正确的四字词语。

1.一下子飞得很高。

()
2.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
3.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
16 风筝第一课时答案
一、chōng líng piān gěng zhuàn quān
二、风筝拔草蝴蝶托起树梢福唤丧坊歇踪
三、1.凌空飞起 2.大惊失色 3.垂头丧气
16 风筝
第二课时
一、判断正误。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
2.“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这句话是比喻句。

()
3.“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句话中的“幸福鸟”指的是风筝,也代表着孩子们对幸福和欢乐的向往。

()
二、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再选择正确答案。

A.快活
B.着急
C.向往
1.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
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
3.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
三、课内阅读。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

2.文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
3.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A.做风筝
B.放风筝
C.找风筝
16 风筝第二课时答案
一、1.√ 2.× 3.√
二、1.C 2.A 3.B
三、1.我们去放风筝。

2.紧松 3.B
小学4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
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
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波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带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阅读短文。

花开的时候吵到你了吗
①有一个禅师,收了一个年幼的徒弟。

这小徒弟很聪明,也特别喜欢别人赞扬他,夸他如何聪明。

( )他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做了什么好事,他( )会去告诉所有的人,也就得到许多人的赞扬。

②有一天师傅送他一盆含苞待放的荷花对他说今天晚上你仔细观察这盆里的荷花看它们是怎样开放的
③小和尚很高兴,心想,一定是师傅看他最聪明,才让他观察荷花。

于是,他捧回这盆荷花,整整一个晩上都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观察荷花,他看到了一朵朵荷花绽放的全部过程。

④第二天一大早,他急不可待地去见师父,手舞足蹈地向师傅描述他观察到的荷花绽放的各种细节。

⑤师傅听完,问他:“花开的时候吵到你了吗?”
○6小和尚听了,寂然无语,若有所悟。

⑦最好的教育,就是让生命自然绽放,如池塘里的荷花,如野地里的百合。

但这绽放,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自然的表现,却不声张,不夸饰,不炫耀。

⑧对于追求别人赞扬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出自内心的意愿,而是把关注转向他人的反应。

他们呈现出什么好,就四处张望,喧哗不已,为了引人注目,得人赞赏。

( )受到关注,没有得到赞赏,受到关注( )觉得没劲,就不想开花了。

⑨他们的心思不放在绽放上面,却总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我”。

这样一来,他们就慢慢失掉天然的动机和力量。

有许多人自幼是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到了后来,他们的自我不再绽放,反而变得枯萎了。

⑩因此,对于生命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装饰。

1.请给短文第②段空白处补上正确的标点。

(2分)
2.请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3分)
批评( ) 谦逊( )
3.在短文第①和⑧段括号处分别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阅读短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认真阅读短文,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文中的弟子给
你留下的印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2.赞扬炫耀喧哗
3.不管……都……如果……就……
4.(1)做人张扬,喜欢炫耀。

(2)略
阅读感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
罗马,如蜘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看着这一切,我( )。

“好
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时装设计师。

我带着我的设计草图踌躇满志地来到世界时
装中心巴黎,可是没有一个著名的时装代理商有兴趣购买。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

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
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了一件。

为了观
察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结果,一家大商场
的经理当场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贷。

我( ),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两个星期要四十件?根本不可能!”当我站在维黛安太太面前时,她说,“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啊!”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 )地与她告辞。

难道只能前功尽弃了吗?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的。

我返回维黛安太太家,讲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

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工人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我急得团团转,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我( ),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时装展如期举行。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虽然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

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阅读文章,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进对应的括号内。

A.大喜过望
B.垂头丧气
C.疑惑不解
D.心急如焚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踌躇满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我”的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功尽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前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判断下面破折号的作用,将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破折号的作用有:A.解释说明;B.转折。

(1)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

( )
(2)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了——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

( )
4.短文用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 _______这两件事说明“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你觉得“我”是一个_ _____________的人。

5.联系短文或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对题目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 B D
2.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
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我”准备从毛衣入手,为实现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时装而做的准备工作
3.(1)B(2)A
4.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毛衣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头脑灵活、敢于尝试
5.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应去寻找另条路;在对另一条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

阅读短文。

孩子是大师
①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

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

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

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

②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③卜劳恩来到小房间,打算叫儿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经上学去了。

就在此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记放进抽屉了,于是他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来: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

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④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明明是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克里斯蒂安以前的日记: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⑤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

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⑥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起来。

他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⑦他,就是德国漫画巨匠埃·奥·卜劳恩(E.O. Plauen)。

他的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

卜劳恩所塑造的
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打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心。

《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⑧卜劳恩的经典名言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倒他。

宽容别人、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

⑨后来有人采访卜劳恩时问他,听说是一本日记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师成就,这是真的吗?
⑩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一克里斯蒂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画出卜劳恩与克里斯蒂安5月6日的日记内容,你发现父子俩的日记内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6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起来。

”“此”是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段、第⑩段中加点的“大师”分别指谁?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第⑨段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⑩段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遭受失业等一连串打击的卜劳恩心情沮丧,但读了儿子的日记以后,他变得积极开朗,并通过努力成了一位漫画大师。

2. 卜劳恩日记内容: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儿子的日记:听力答案:内容: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

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相同:所记的事情。

不同:对事情的态度和感受。

3.看了儿子日记承上启下,过渡。

4.卜劳恩指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

克里斯蒂安在某一方面能给人以指引和帮助,从而成为榜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