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02册教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学词学句(一)
1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14个词语。

知道“也”的用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知道杏树、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是果树,它们大多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知道果树能使环境更优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果树。

2.生字卡片、挂图或投影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或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启发谈话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周围的果树,有谁观察到了?
指名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树?树怎么了?
二、看图识词
出示春秋两幅果树图。

(两幅图上下对着)
(1)第一幅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第二幅图呢?(板书:春天、秋天)
小结:果树大多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告诉学生杏树、桃树一般夏天结果)。

(2)出示投影片(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认识四种果树的花。

(板书: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生字要注音)
(3)果树上结了哪些果子?(板书:杏子桃子梨苹果)
小结:春天,果树都开花了。

粉红色的是杏花和桃花,白中带红的是苹果花,颜色雪白的是梨花,真漂亮!到了夏天,杏子、桃子熟了;到了秋天,果树结出了梨和苹果。

5.范读课文
1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果树?
2听朗读录音,回答上面的问题。

四、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按照生字条画出生字,连成词读一读。

五、检查自读情况
1黑板上的词里有哪几个生字,读一读。

2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顺着课文连成词读出来。

板书:许多或花园
3认读生字词,重点注意三个后鼻音字。

4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1)说了带“木”的生字:杏、桃、梨。

认识木字旁。

木字旁与树木有关,可在字的上面、下面、左面。

写在左面时捺
就写成点(板书示范:木字旁)
桃:右边笔顺是:竖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先写左半边,再写右半边。

组词训练。

梨:上下结构,上面左边也是个偏旁,是“禾”字变来的,该叫什么旁?(禾字旁),右边是短竖、竖钩。

(2)“艹”叫什么头?认识带“艹”的字:花、苹。

说说你怎样记住“花”和“苹”?
(3)认其余的生字。

许:“讠”(言字旁),右边是-(午)“讠”与说话有关,两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提。

多:“夕”(夕字旁)笔顺是:撇、横撇、点。

两个“夕”上下摞起来就是“多”。

“许多”是什么意思?“许”还可以组成许可、允许。

“许”多“多”能组成哪些词?
秋:左边是学地的禾字旁,右边有的同学认识,是-火。

组词训练。

成:成了、成功、成绩都是这个“成”。

指导笔顺,提示最后一笔是点。

园:全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方框儿里面是个“元”(一元钱的元)指导书写,复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进行组词训练。

(4)巩固识字。

去拼音认读(采用游戏的方式,个别读、齐读、熟悉生字)。

2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梨、多、成、园。

梨:上面左右两部分要靠拢,下面的“木”,一横要长,托起上面的部分。

多:上下两个“夕”对齐。

“夕”的撇短,横撇的撇要长一些。

成:第三笔横折钩不宜写大。

园:竖长横短,呈长方形,框儿不要写得太大。

再仔细看田字格里的范字,照着描描、写好。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包括坐姿、握笔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用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杏桃梨苹园花多秋
3.朗读课文。

(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继续读短文,理解词句
1.读读短文,数数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理解词句。

(1)第一句说的是什么?结合插图引导,想象房前屋后果树成行,花果飘香的景象。

(2)哪几句说的是春天的景象?(指名朗读)
第二句说什么?
能说说哪些花开了吗?
在说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上“也”。

为什么我们村成了花园?(联系前3句具体想象村里的景象:所有的果树上,花儿都开了,红的,白的,走到哪儿都有花,美丽极了(有条件的可放录像)。

(3)读读1-4句,想想,如果你是村里的小主人,遇到来参观的人,该怎样介绍村里的果树呢?(先让学生试着读,教师随之肯定与点拨,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到了秋天,我们村怎么样?(朗读5-7句)
(5)想一想,果子都熟了,马上要大丰收了,这几句话该怎样读?(先试读,再指导)
三、朗读、背诵短文。

1.指名朗读短文。

2.指导背诵。

四、总结
1.读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不作统一回答,知道多少说多少,意在积累知识,训练说话。


2.你还知道哪些果树也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五、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2.书面作业。

填空。

_天,桃花开了,__也开了。

_天,苹果熟了,__也熟了。

板书设计:
春天果树开花花园
成了
秋天果子熟了果园
(南京金德蓉)
识字学词学句(一)
2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4.认识顿号、问号,会读问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问句:附近有河、有湖吗?里面的水从哪里来,向哪里流?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挂图与中国地形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们外出游玩(或上的路上)看到河水不停地流动,有没有想过河水究竟从哪儿来,最后流到哪去呢?
2.听录音朗读。

3.提问:(1)河水最后流到哪里?(2)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清楚?(启发学生质疑)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凭借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根据生字表画出生字和要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3.生字连成词,想想意思,记下不懂的词。

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学生的问题。

三、看图、识词、解疑。

1.教师板书收集到的问题。

如:
泉水小溪江湖
2.出示挂图,解释词语,引出“河、海”。

泉水:在地底下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会透过孔隙流出地面,这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就是泉水。

指图,认识“泉水”。

小溪:泉水顺着地势不停地流汇起来就成了小溪。

指图认识“小溪”。

许多条小溪汇合到一起,就成了“河”,大的河也可以称为“江”。

河水流到洼地会停下来等一等,等水很多了再继续流,这集下来休息的地方叫“湖”。

河水最后要到的地方是“海”。

3.认读泉水、小溪、江、河、湖、海,注意读准“泉”。

4.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出词语:长江、黄河、西湖、东海。

告诉学生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

西湖在浙江杭州,那里景色优美,是着名的游览胜地。

在我国大陆的边缘有四个海,东海是东南面的一个海,长江的水最后就流入东海。

5.认读10个词。

四、指导朗读
1.认识问号“?”,找出短文中加“?”的句子。

2.指导读问句。

在这里,“?”表示提出问题,朗读时语气要上扬。

(范读、领读)
3.朗读,理解句子。

老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边读边理解。

(1)第二句里,“我”指的是谁?
(2)第四句里,“我”指的是谁?
(3)第五句里,“你们”指的是谁?认识顿号。

(4)第六句里,“我们”又指的是谁?
4.练习朗读。

(1)启发: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泉水,从地下冒出来,马上要远行了,心里会觉得怎样,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2)指句分问句、答句朗读,(练习2-3次,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分组对读。

5.认读短文中的生字:到、进、洋。

五、小结
1.针对读前学生的质疑,提问。

(1)江水、河水是从哪儿来的?(要求说出泉水、小溪、江河的关系。


(2)为什么江水、河水都流进海洋?(估计学生不知道,由教师补充讲:因为水都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海洋最低,所以都流入海洋。

六、巩固练习
(1)认读不注音的生字。

(2)口头组词。

江河湖东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新词。

2.开火车认读1.0个生字。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这一课10个要会写的字中有四个字都带三点水,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些字。

重点提示:“河”右边的笔顺。

2.其余6个字,像怎样记住的?(启发学生自己设法记住字形,教师作必要提示。


黄:中间是“田”字出头。

(组词训练)
到: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组词训练)
进:先写“井”,再写走之旁。

(组词训练)
3.抄写生字。

(课后练习2)
写字前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教师重点指导、示范“黄、湖”。

黄:第四笔是长横,中间是“由”不要写得太宽。

湖: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

学生写字时,教师巡视,有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3。

让学生独立完成。

先读准音节,再想想课文中的词语、生字,最后填空。

老师注意检查指导。

2.课后练习4。

先观察三个句子都是问句,想想句子要问的是什么(到哪里去、有没有河马、会游泳吗),把问题读得稍重些,句末语调要上扬。

每个学生自己先练练,教师再指名读。

3.朗读、背诵课文。

4.表演课本剧。

请6位小朋友分别担任问者、泉水、小溪、江水、河水和海洋,对话可用书中的语言,也可以自己想象。

先分小组准备,再指导名上台表演。

板书设计
江\
泉水→小溪<海洋
河/
(南京金德蓉)
识字学词学句(一)
3
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3个字,会用“多么”说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优美,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句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三处景色的放大图,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学上一课书时,大家在地图上看到了长江、黄河,你们找过我们XX市在哪儿呢?
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出XX市。

我们XX市那么大,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点。

那么,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
揭示课题:识字学词学句(一)第3课
二、看春景图,学词读句。

老师带来了三幅图,都是描绘春天景色的,想看吗?
(1)出示第一幅图。

这是大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大兴安岭在哪儿呢?在地图上指出,并出示词卡“大兴安岭”。

认读词语,注意读准“兴、岭”。

大兴安岭这会儿是什么景象?(观察画面,如果有活动幻灯片或录像带显示动态,更好。


出示:“雪花还在飞舞”,认读词语,再与“大兴安岭”连起来读。

介绍大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

这里冬天特别寒冷,冬季很长,别处已经进入春季,这里还下雪呢!
(2)出示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江水、大桥,江岸看出是长江两岸。


出示词卡“长江两岸”,指出它在地图上位置。

长江两岸春天有什么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重点观察树木的变化)出示:“柳枝已经发芽”,读词,读句,注意“柳、枝、经”的读音。

(3)出示第三幅图。

能认出这幅图上的地方吗?出示词卡“海南岛”,并放在地图上。

让学生知道其位置,认读词语。

介绍海南岛:在我国的南方,这里即使到了冬季,仍然温暖如春。

等到北方进入春天,那里已经很热了。

所以这会儿,岛上是什么景象呢?出示:“到处盛开着鲜花”。

读词,读句,注意读准“处、盛、鲜”。

(4)小结:同样是春天,三个地方的景色大不相同。

大家把短文的前三行连起来读一读。

先各自试读,再指名读、齐读。


2.启发思考、质疑。

读了这个长句子,看了三处不同的景色,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如:怎么三个地方的春季相差那么大?)
3.读懂第二句话。

(1)再次观察大兴安岭、长江两岸和海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了解我国从北到南相距遥远,所以虽然同处春季,气侯差别很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感知“多么”的语意。

我们的祖国广大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表达出对祖国广大的自豪与赞叹。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三、小结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小结:课文从北到南讲了春天,我国南北气侯和景色的差异,说明我们祖国的领土很大。

2.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想象刚才看过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广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自读体会,练习背诵。

4.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指句-集体)
四、认读生字新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语。

(词语表中的8个词语)
2.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3.认读只要求会认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了解背诵情况。


2.提问: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3.认读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二、识字、写字指导
1.自读生字,想想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哪些生字你觉得难记,做上记号。

2.让学生提出难记难写的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记字形。

南:第三笔是竖,不是撇;同字框里面不要写成“羊”。

祖:左边是示字旁,不要多加一点。

雪:上面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下面写小些,笔顺是:横折、横、横。

经:左边是绞丝旁,三笔写成。

(示范板书)右边上面不要写成“又”,右下方是“工”,不是“土”。

3.说说你记住的字,告诉同学你记的方法。

(启发学生用熟字组合或换一部分来记字形。

教师相机提示要注意的笔画,进行形近字的比较。


鲜:左边的鱼做偏旁,横改为提。

4.比一比,下面几组字有什么不同,口头组词。

鸟——岛己——已友——发
5.书写生字。

完成课后练习2。

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

(略)
2.照样子划去不合适的字,再读一读。

(略)
3.读句子,说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飞舞
长江两岸柳枝发芽
海南岛鲜花盛开
识字学词学句(一)
4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独体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前两天,同学们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有的生字不用教,很快就记住了。

像“洋”“芽”(板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
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这类字。

它们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奥秘,掌握这个决窍,能学会更多的字。

揭示课题识字学词学句(一)4
读下面的字,并组一个词语。

马木虫下土或牙鸟
巴户方门
三、出示每一组字词句
1.指名读独体字“女”“马”,再齐读。

2.认一认“女”组词识记。

3.教学“妈(妈妈)”。

注意后一个妈读轻声。

指句领读,读准生字和词语。

说说:妈妈的“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的,即字义;“马”表示“妈”的读
音。

)“马”和“妈”的读音有差别吗?
读第一组字词句。

记住“女、妈”两个字。

句子里还有要求学会的字,我们放在下节课学习。

四、出示第二组字词句。

1.读一读,认识“寸”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手比示它的长度。

说明很短小。

“村子”是农民聚集居住地方。

2.说说村子的“村”怎样记。

3.读读第二组字词句。

注意“村子”的子读轻声。

4.小结。

总结每组字的学习步骤:先认一认独体字,再想一想合体字跟两个独体字的联系,最后读一读词和句子,记住合体字(形声字)的意思和用法。

(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步骤,提示学法。


五、用以上方法自学其余6组字
六、检查自学情况
1.按教材顺序,一组一组进行。

重点指导最后一组:
(1)认识“耳”,用组词了解字义(耳朵、耳机)。

(2)认识“闻”,“耳”表示闻的意思,即听到。

“门”和“闻”读音相近,表示字音。

2.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做法:(1)把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字卡发给学生;(2)拿合体字卡片的一位同学上台呼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关独体字卡片的两位同学上台答应:你的朋友这里。

按顺序站好。

(3)依序领读、组词。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4个独体字(女、寸、父、耳)的笔顺与写法。

女:第三横长些,做偏旁时“横”不出头。

父:先撇后捺,做偏旁时写扁些。

八、课堂练习:抄写这节课学的12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读拼音写词。

(略)
先各自在作业本上写出()里的字,再集体订正。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书后生字表和词语表列出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自学。

(在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需帮助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读生字新词。

(注意粗体字的读音)
长城雄伟母亲鱼缸电脑
小可乌鸦一束北边盖
3.朗读句子。

重点指导长句子中的适当停顿。

如:
我每天都观察鱼缸里的小虾。

四、识字写字指导
1.指导。

母:指导笔顺,笔画书写。

口头组词训练(母鸡、祖母、父母)。

北:指导笔顺,笔画书写。

口头组词训练(北边、北京、北风)。

乌:与“鸟”区分字形。

乌,黑的意思。

没有点,好像眼被蒙住了,黑乎乎的一片。

2.写一写。

课后练习2剩下的字。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范字。

五、巩固练习
1.朗读句子(先指句读,再齐读。


2.用生字组词语。

(完成课后练习3)
南京金德蓉
复习一
教学要求
正确拼读音节,看图选音节填空;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朗读短文;能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1.音节、词语卡片。

磁心小黑板。

2.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一》的内容。

板书:复习一
二、练习第一题:看图选音节填空
1.出示音节卡片,指导名拼读。

(拼读后把卡片放在磁性黑板上。


2.出示与课本插图相同的投影片或挂图。

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老师用教杆指小鸟、小河、阿姨、桃树不必让学生
回答。

)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分别放在四个括号里?(指名一人。

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第一题。

提醒大家抄写音节时不要丢掉调号。


3.订正。

二、练习第二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三点水旁”、“木字旁”、“草字头”三种偏旁的字写在花瓶上面的花朵里。

每种写三个。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写在书上)
3.订正。

指句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字。

老师小结:带有“三点水旁”的字一般和水有关系;带有“木字旁”的字一般和树木有关;带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蔬菜有关。


参考答案:
三点水旁——江、河、湖、洋
木字旁——桃、枝、村
草字头——苗、草、花、苹、芽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再口头组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看右边的辅助图,共同辨析“鸟”和“岛”。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鸟和“岛”都有部件“”。

不同的地方是“岛”把“鸟”的最后一横换成了“山”。

另外,这两个字的读音也不同。

(3)口头组词语(不做书面练习)。

鸟:小鸟、鸟窝、百灵鸟。

岛:海岛、青岛、海南岛。

3.用同样方法练习其他三组字。

“牙”和“芽”音相同,“芽”比“芽”多个草字头。

“平”与“苹”读音相同,“苹”比“平”多个草字头。

“己”和“已”音不同,“己”不封口,“已”半封口。

4.口头组词语。

牙:牙齿、牙刷、牙膏。

芽:发芽、豆芽、嫩芽。

平:平生、平地、平原。

苹:苹果。

已:自己、舍己为人。

已:已经、早已。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柳枝鱼缸电脑母亲节
雄伟飞舞盛开一束鲜花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再读一读句子:妈妈已经走了
2.观察图:说一说:桃花、小鸟、山羊已经怎样了?(口头回答:桃花已经开了。

小鸟已经飞了。

山羊已经跑了。

)3.在书上连线。

4.订正。

指名读一读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

提醒学生注意逗号、句号要停顿。

2.指名读。

3.鼓励学生背诵(不作为统一要求)。

第二课时
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

下面我们认认这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木、羊、用、花、来,指名认读。

2.教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写上面的五个字。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几个字在笔顺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找出共同的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
4.指导写“木”。

(1)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木,先写横,后写竖。

横写在上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距离竖中线一样宽。

竖写在竖中线上。

然后从横竖的交叉点上起笔写撇和捺。

(2)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老师书写。

然后在书上描写、临写。

5.“羊、用、花、来”四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木”字基本相同。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形,观察范字每一笔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
羊,第一笔“点”、第二笔小“撇”,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要离得近一些。

下面先写三横后写一竖。

三横中间的横最短,
第三横最长。

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用,第一笔“撇”在左上格中间靠右一点起笔。

第二笔“横折钩”在右上格中间靠左一点的地方开始折。

里面先写两小横后写一竖。

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由草字头和“化”两部分组成。

上短下长,“草字头”约点田字格的三分之一,“化”约占三分之二。

草字头要先写横后写竖。

来,第一笔横比第四笔横短,第四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最后在第四、五笔交叉点上起笔写撇和捺。

(北京戴明淑)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

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

“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

)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

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

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

“山”要写扁些。

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

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

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南京金德荣)
春晓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

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